同住一屋,十個月寶寶只讓奶奶抱,怎麼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達媽 首發:松達(songdakid)

近日,跟一個朋友聊天,說起寶寶的認生問題。

這位朋友從懷孕開始就跟公婆一起住,到生完孩子現在都十個月了,最近發現孩子只喜歡跟婆婆抱,幾乎不找媽媽。

「不是跟婆婆抱不好,只是那種媽媽的存在感完全感覺不到,我幾乎跟孩子「天天」都在一起,真不知道為什麼會這個樣子~奶奶一走就哭得不行,媽媽有就沒關係,我的心裡很不是滋味~」。

首先,我們知道,每一個寶寶都會進入一個認生的階段,這是寶寶記憶力發展呈現出來的一個狀態,媽媽必須先明確這是一件好事。

其次,寶寶只讓奶奶抱,媽媽是否要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平常和寶寶接觸的時間太短,寶寶通常是和奶奶在一起?

案例中談到的寶寶是對媽媽產生了認生的反應,生活中,我們很多寶寶會對親戚朋友認生,別人一抱就哭也讓很多媽媽頭痛,驚呼寶寶怎麼這麼膽小,接下來希望媽媽能改正這種觀點,這是寶寶聰明的表現。

網絡配圖

那麼媽媽要怎麼解決這種「認生」的問題呢?(以下方法同樣適用於媽媽自己,慢慢地多參與到寶寶的生活中就好啦)

一、嘗試投寶寶所好

源於寶寶的天性,通常他們會比較喜歡年輕女性和小寶寶,因此,讓寶寶接觸陌生人可從這些人群入手。

當我們帶寶寶到戶外玩耍、去親友家或有友人來自己的家中做客時,爸爸媽媽可以抱著寶寶先與那些漂亮阿姨或者小朋友打招呼,說幾句話,讓寶寶逐漸意識到除了家裡人外,周圍還有許多別的人,並且他們也都是和藹可親的,用不著害怕。

媽媽可以根據寶寶的這些特點,儘量圍繞寶寶的喜好來擴展寶寶的社交圈子。

網絡配圖

二、找機會發揮寶寶優勢

媽媽可以細心一點,平時多觀察寶寶,看他究竟對哪些事物感興趣,然後根據他的興趣培養寶寶特長,讓寶寶有更多的機會表現自己,增強寶寶的自信心。

寶寶的自信心增強了,怯生的心裡也就會逐漸減弱。

三、培養寶寶安全感

父母對寶寶的態度、情感要穩定,不要忽冷忽熱。

照料寶寶、與寶寶接觸的時間最好固定,儘可能避免寶寶長時間見不到媽媽,尤其不能以「再怎樣,我就不要你了」、「把你給誰誰」之類的語言威嚇寶寶。

四、提前預防寶寶認生

在寶寶還不懂得認生的時候,可以有意識地帶寶寶多接觸其他人。

比如,讓家裡其他人員幫著給寶寶餵奶、喝水、換尿布、逗著說話、抱著玩、做簡單的遊戲,讓寶寶不太熟悉的人逗寶寶玩等,通過與其他人的接觸,幫助寶寶適應他可能接觸到的各種社會環境。

網絡配圖

五、逐步擴大交往範圍

對於認生的寶寶,媽媽可以從寶寶比較熟悉的人開始,讓寶寶習慣跟媽媽或者撫育人以外的人交往,然後讓寶寶逐漸接觸「熟悉的人比較多,而陌生人比較少」的環境,在熟悉了有少數陌生人在場的環境之後,再擴大他的接觸範圍,讓寶寶一點點適應與陌生人交往以及適應陌生環境的能力。

六、彆強迫寶寶和陌生人交往

需要注意的是,在解決寶寶怕生問題時絕不能一廂情願勉強寶寶和誰親近,這樣只會進一步加深寶寶的排外心理。

當陌生人到來時,如果寶寶怕生,可以允許他熟悉情況後再逐漸和陌生人接近。

如果寶寶不願意跟陌生人親近,不要強迫他,更不要讓他單獨與陌生人在一起。

此外,在遇見寶寶不認識的人時,父母要很正式地向陌生人介紹寶寶,並且不管寶寶多認生,都以輕鬆愉快的態度面對陌生人,這樣可以幫助寶寶很快消除顧慮。

與陌生人磨合的機會多了,寶寶害怕的心理自然就可以得到緩解並最終得到克服。

松達媽媽提醒:職場媽媽往往會忽略了家庭和工作的平衡,媽媽們一定要注意多參與到寶寶的生活中,不要一味的把寶寶丟給老人哦。

也許在某一個天氣晴好的周末,和爸爸一起用天然的松達山茶油給寶寶做一場撫觸,既呵護寶寶的肌膚,又能增進寶寶和爸爸媽媽之間的情感交流,何樂而不為呢?

寶寶撫觸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生人一抱就大哭——寶寶開始認生了

嬌嬌5個多月了,一直由媽媽照顧。一天,老家的爺爺奶奶來看嬌嬌。奶奶看到嬌嬌,伸出雙臂把嬌嬌抱了過去。可是讓人沒想到的是,嬌嬌看了看奶奶,就「哇」的一聲哭了起來。然後爺爺過來逗嬌嬌,也想要抱抱她,...

寶寶表現出認生時,媽媽要這樣加以引導

媽媽們經常會在一起交流寶寶的性格和行為,有的媽媽說「我的寶寶很外向,不論看見誰都特別高興,笑嘻嘻地讓別人抱」;也有的媽媽說「我的寶寶怕生得厲害,看見生人就哭,愁死了」。這麼看來,認生、怕生的寶寶...

寶寶怕生怎麼辦?學會這幾招就夠了!

寶寶怕生怎麼辦?在家時活潑愛說,一到外面,就躲在媽媽身後不敢跟小朋友玩。或者生人來家時就會害怕甚至大哭。什麼是寶寶怕生?「怕生」是寶寶社會性發展到一定程度的體現。它是寶寶感知、辨別和記憶能力、情...

孩子怯生?6招幫你解決

要說寶寶對新環境不適應,最典型的是初到幼兒園上學的時候。寶寶從家庭的個體生活走向幼兒園的集體生活,怯生的寶寶將變得更加恐懼,他們甚至吵鬧著不要再去學校。由於生活環境、生活方式,特別是接觸的對象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