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教育,寶爸寶媽該怎麼和老人溝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現今社會,兒童2歲半前隔代撫養比例高達70%! 兩代家長衝突頻發有可能會導致孩子成「多面人」。

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管生活,爸爸媽媽帶上培訓班或外出遊玩:一個是生活上的「爹媽」,另一個則是精神上的「爹媽」或者「玩伴」。

在中國,隔代撫養已不是新鮮事,但隨著第一代獨生子女「80後」陸續成為父母,「雙爹媽」現象及由此產生的問題開始凸顯。

儘管祖父母的關心與照顧,增加了家庭親情的氣氛與力量,但是由於家庭界限不明、角色不清,太多撫養者同時進入,給現在的孩子帶來焦慮與壓力,為了減少最親的人之間的矛盾,一些四五歲的孩子已經會為爸爸媽媽編造各種理由,長此以往其人格發展會受到挑戰。

孩子從嬰兒期到幼兒期之後,帶孩子的老人隔代教育確實是一個問題,老人關注更多的是孩子的健康和安全,認為平安是福,而且怕惹子女不高興,所以很少管教孩子。

隔代教育的本身並沒有什麼錯誤,這不但「解放」了年輕人,也為老年人增添了無窮的樂趣。

然而出現問題的主要原因則在於:年輕人和老年人的教育方法不統一。

對同一件事情,年輕的父母說東,祖父母說西,外祖父母說的可能又是南了,結果讓孩子無所適從,只能自己認為怎麼好就怎麼來,時間一長就「夾生」了。

孩子學會撒謊,出現雙重人格等也就是大有可能的了。

所以說,隔代教育沒有錯,關鍵在於教育方法的不統一。

在對待孩子的教育上,爺爺奶奶的教育方法和為人父母者的教育方法各有利弊,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做父母的一定要多過問孩子的事情,不要把自己孩子的一切都交給自己的父母。

要和長輩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達成共識,哪些可以滿足孩子的要求,哪些絕對不能妥協,要有個原則。

此外,教育孩子時,儘量採取和風細雨的方式,避免簡單粗暴甚至動武,這樣即便是在長輩面前教育孩子,也容易得到他們的理解和支持。

小編介紹幾種行之有效的溝通方式,給父母們參考參考:

1、事前告知法:即將對孩子進行教育前,父母可以事先將要求、目的、原因和注意事項等細節,與老人們進行溝通、商討,以便統一要求。

2、對比法 :對同一事件因父母和老人採取不同態度而形成的不同結果加以分析、比較。

比如,有一位媽媽要求孩子一早起來倒自己的小馬桶,孩子很高興地接受了,可是一打開房門,等在門口的奶奶大聲說:「寶寶,這不是你做的,是奶奶做的!」媽媽不語。

第二天,孩子徑直把小馬桶交到正在廚房的奶奶手裡,說:「奶奶,給!」奶奶說:「小寶貝,怎麼可以拿到這兒來呢?」「你說是你做的呀!」針對這事,媽媽和奶奶進行了溝通,比較了孩子的不同表現。

用事實說話,孩子的奶奶很快就會意識到問題的所在。

3、討論法 :針對老人在教育孩子時的不適宜行為,父母可以藝術性地提出問題,並以此為案例,進行探討,還可以通過網絡或其他科學的途徑了解,增強說服力。

在我的身邊曾發生過這樣一件事情,孩子畫了一幢高樓,長方形的房子,圓形的窗。

外公看了說:「傻孩子,哪裡有圓形的窗,窗是方方正正的。

」說完拿起筆就改了過來。

孩子不干,哭著說:「那是你的房子,我想的就是這樣的呀!」又把它改了回來……針對孩了在自己玩時與祖輩的分歧,父母可以有意識地選一些科學育兒的文章供祖輩閱讀或在飯桌上討論。

通過這樣的討論,可以幫助老人掌握一些科學育兒的理念。

既然現在中國的社會,兒女離不開老人,老人離不開兒女,那就多些溝通,多謝諒解,不要恐慌隔代教育,取長補短,共同教育小小的寶貝!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什麼是隔代教育

中國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普遍存在「隔代教育」的國家。在國外,孩子很小就進了幼兒園、託兒所,18歲獨立成人,所以基本上沒有隔代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