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講座稿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各位朋友:

下午好!很高興今天有機會在一起探討如何提高孩子學習能力的問題。

因為我也是一個12歲孩子的媽媽,去年她剛升入初中。

學習永遠是我們家長關注的話題,勿庸置疑,也無可厚非。

在座的都是三年級的家長。

我們常說三年級是一個分水嶺。

有的孩子一二年級成績不差,考試都能在90分以上,升入三年級成績開始下滑,掉到70、80分了,有時作業還會做到10點11點。

還有的孩子開始變得不聽爸爸媽媽的話。

我們做家長的心急吧?可是我們越心急,越讓孩子好好學習,孩子卻越學不好。

我們越是要求孩子,孩子卻越不聽我們的。

這是為什麼呢?

有家長說因為這個年級功課難度加大了,英語是考試科目,閱讀題、作文要求高了。

還有家長說孩子太貪玩,對學習沒興趣,不喜歡老師,還有家長說是教育體制有問題……不錯,現實中的確存在以上各種情形。

可是為什麼有的孩子能順利過渡呢?

我們先來看看孩子此時為什麼會反抗父母?因為孩子在8、9歲時正處在第一次心理反抗期。

孩子這時對客觀世界有了強烈的探索欲,對父母的掌控和替代會報以抗拒。

如果孩子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在提醒我們,我們和孩子的溝通方式有了問題。

凡是進入青春期後「瘋狂」叛逆和「激烈」反抗父母的青少年,都是緣於積聚在潛意識中童年受虐經歷的總爆發。

我們把孩子養大的過程充滿了挑戰性,需要愛心,更需要技巧和智慧。

我們再來看孩子的學習問題。

影響孩子的學習的因素,我認為主要是看以下三個方面:一、看孩子能不能學習,二、孩子會不會學習,三、孩子愛不愛學習。

而這些問題的基礎則是我們這些爸爸媽媽會不會做合格的父母。

先來看孩子能不能學習,也就是學習能力的問題。

學習能力包括智力水平和知識儲備。

智力是一種綜合的認知能力,它包括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想像力和思維力五個基本因素,抽象思維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創造力是智力的最高表現。

借用一個形象的說法:

觀察力是智力的門戶,沒有它,就不能獲得和感知知識和信息;

注意力是智力的天窗,沒有它,就不能集中精力理解知識和信息;

記憶力是智力的倉庫,沒有它,就不能存儲和提取知識和信息;

想像力是智力的翅膀,沒有它,就不能延展和創新知識和信息;

創造力是智力的風暴,沒有它,就不能體會知識和信息帶給我們的便利;思維力是智力的心臟,沒有它,就不把握事物本質和客觀規律。

智力不僅影響著學生的學業成就,更重要的是影響著學生掌握知識與技能的速度、深度和靈活性,決定著學生學習的可教育性程度。

智力在12歲以前快速發展,其後發展放緩。

我們來看看注意力的問題。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可是個常見問題。

注意力」是指有意識地關注事物的能力。

注意力好壞的指標有這樣的三個:指向性、分配性和轉移性。

指向性好的孩子在上課時能夠做到專心聽講,很少開小差;分配性好的孩子能夠同時關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目標,在聽老師講課的時候能夠做好課堂筆記。

轉移性好的孩子指能夠速度較快地將注意力在不同目標之間進行轉換,譬如課間活動後能夠在接下來的課中很快集中精力,不會一直回味剛才的遊戲。

注意力差的孩子則對外界的刺激非常敏感,上課時窗外的鳥叫聲、走廊上的腳步聲,乃至操場上的踢球聲都能轉移他的注意力。

在家裡,門鈴聲、電話聲、說話聲統統都逃不過他的耳朵,這樣就無法把注意力集中在聽課和寫作業上,造成學習上的問題。

那麼導致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又有哪些?

首先,注意力的發展與孩子在出生時是順產還是剖腹產有關。

一般來說順產的孩子更容易集中,因為順產的孩子在出生時受到了更多的觸覺、本體覺和呼吸方面的鍛鍊。

當然出生的方式不是孩子能選擇的。

其次,注意力的發展與孩子在嬰幼兒時期爬行運動是否充分有關。

嬰幼兒時期充分的爬行運動能夠促使孩子的肢體肌肉發展更加成熟,肢體運動更加協調,較少出現因為肌肉發育不成熟而導致肌肉緊張、不舒服,進而坐不住的現象。

再次,注意力的發展與孩子看電視時間的長短有關。

電視畫面豐富多彩,比書本和老教學更具有吸引力,看電視時間過長的孩子對於閱讀和課堂聽講的興奮性降低,所以不能夠將注意力長時間集中。

還有些孩子提早上學或過度教育。

當他們入學時並沒有達到小學生的入學能力標準,生理心理發展都不充分,大小肌肉發展不足,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坐不住。

再來看觀察力,觀察力更多的用到視知覺能力。

有的孩子總會分不清b和p,大和天,士和土,豎式計算時老出錯,考試時漏題,讀書時加字、減字或者讀反字。

一般家長會認為這是孩子不認真或是觀察不仔細。

其實除了主觀原因之外,這還與每個孩子的認知能力有關。

心理學研究表明,孩子知覺的發展情況影響著認知能力的發展,而認知能力發展得好壞會直接促進或阻礙孩子基本學習技能的發展,也就是我們所就講學習好不好,能不能學習的問題。

對於小學階段的學習來說,聽知覺和視知覺能力起著決定作用。

我們來先看閱讀和完成作業主要依賴的視知覺的能力。

視知覺不同與視覺,視覺是指眼睛看到的信息,視知覺是把眼睛看到的信息傳遞到大腦,對看到的信息進行加工的能力。

視知覺上的差異往往決定了理科學習上的表現。

視知覺能力落後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A、視覺分辨,也就是對數學、字母、符號、漢字和圖形的區分能力,特別是對相近或相似的這些數字、漢字是否能夠準確地區分。

視覺分辨不足的孩子容易把69寫成96;分不清b和p等情況;在計算中容易出錯,會看錯數字與符號,把十位數與個位數相加,有時在草稿上計算正確了,抄寫時卻抄錯了。

B、視動協調,視動協調是指視覺與手部精細動作相配合的能力,在寫作業和閱讀時都要求眼睛看到的、大腦反映的和筆書寫的達成一致。

孩子首先通過眼睛將辨認的信息登記在大腦中,然後把大腦中的信息提取出來進行操作。

視覺集中度差的孩子閱讀時容易出現書寫錯誤,加字漏字甚至跳行,做計算時就會把數字跳過去或看錯,影響他的審題,也就是說總會丟掉什麼看錯什麼。

C、視覺記憶和理解,要求孩子對信息能夠迅速地準確地接受並能牢牢地記住。

視覺寬度與記憶不足的孩子在掌握知識點和解應用題時會遇到困難。

同時聽知覺的集中程度、寬度、記憶和理解存在差異也會直接影響孩子在課堂上的聽課效率,聽知覺能力上的差異往往影響文科學習。

聽覺集中是指將聽覺長時間地集中到一個目標的能力。

聽覺集中好的孩子不容易受到外界無關聲音的干擾,能夠清楚地辨別各種聲音,清晰地區分各種不同的節奏和節拍。

良好的聽覺集中促使孩子在課堂上緊跟教師的思維,從教師的話語中辨別重要知識點和次要知識點,有意識地將自己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於重點知識。

聽覺寬度是指孩子對別人的話語每次能記下內容的最大限度。

成年人的水平是7+/-2。

聽覺寬度好的孩子能夠抓住教師課堂講授中更多的要點,也就是說孩子在課堂上「聽全了」,而不至於出現教師講了10個知識點,孩子只聽到6個遺漏4個知識點的情況。

聽覺記憶是孩子在長時間內對聲音信息的記憶和理解能力。

聽覺記憶好的孩子課後仍能夠清晰完整地回憶出課堂聽講的內容,不會經常出現聽後就忘、「左耳進右耳出」的情況。

這種能力對孩子記在頭腦中建立知識體系,以及將來及時地提取和運用所學知識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

聽覺理解能力將幫助孩子對課堂知識迅速的、深入的消化吸收,也就是聽課內容真正地「聽懂了」,同時促進知識的記憶。

孩子會學得快,記得牢。

在我長期的諮詢工作中,孩子們總是表現出知覺這方面樣的長項,或那方面的短項,沒有全能。

視、聽、運動知覺是每個人吸收信息的通道與基礎,每個人都存在著訓練的必要,只不過是補差與提優的區別而已。

這些方面的知識也許有不少朋友是第一次接觸,是不是在以前我們曾經以為孩子出錯就是主觀不努力的問題?有這樣情形的朋友請舉手示意。

另外一個重要的問題是孩子愛不愛學習。

我們平常所講的學習態度好不好,主動不主動都在這個範疇內。

這些個性心理因素我們稱之為非智力因素,它們影響著前面我們所說的那些注意力、記憶力等智力活動和發展,具有動力作用。

具體來說會對學習活動起著起動、導向、維持和強化作用。

根據這些因素對心理活動的調節範圍以及對學習活動直接作用的程度,我們將非智力因素劃分三個不同層次。

第一層次,指學生的理想、信念、世界觀。

它屬於高層次水平,對學習具有廣泛的制約作用,對學習活動具有持久的影響。

第二層次,主要是指個性心理品質,如需要、興趣、動機、意志、情緒情感、性格與氣質等,這些屬於中間層次。

它們對學習活動起著直接的影響。

第三層次,指學生的自控力、意志力、上進心、學習熱情、學習興趣和成就動機等等,它們與學習活動有直接聯繫,對學習產生具體的影響。

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共同組形成綜合的學習能力,直接影響學習的效率和成績。

大部分孩子的智力分布屬於正態分布,特別聰明或有障礙的都是少數,大部分屬於正常的範疇。

有句很經典的話:智力正常,個性成才。

也就是智力正常的情況下,個性的培養決定孩子最終的成敗。

所以如果我們的孩子成績不錯,那麼我們要著重培養孩子的個性品質。

如果孩子學習並不拔尖,我們也不要有過高要求,要看孩子的個性品質是不是優秀,尤其是一些男孩子。

如果他們的個性品質不差,有些調皮搗蛋,只要不傷害不妨礙別人,我們不必過於糾結他們的成績。

個性品質包括自信心、自尊心、責任心、自控力、意志力和上進心等方面。

我們以自信心和自控力的培養為例來講講家長如何去引導。

自信心是指信賴自己有足夠的能力取得所追求的價值,說白了就是相信自己能行。

自信是一個人取得成就的核心品質,也是我們培養孩子的主要目標。

自信是怎麼樣建立的呢?自信的基礎是能力,但是能力必須經過肯定才能變成自信。

每個人出生時都沒有什麼能力或者自信,憑著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接觸新事物,學習如何面對和處理,憑事情結果和人們的肯定,能力和自信才會不斷地累積起來。

自信是成長過程中不斷的肯定而建立出來的。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每一份體驗都讓他產生一些信念,因此身邊成年人對他的影響非常大,主要是父母親,然後是家人、老師和同學。

如果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得到足夠的肯定,才能自信。

但是我們教導孩子的傳統方式讓大部分人在成年前沒有得到足夠的肯定去培養自信。

我們做父母的經常犯的一個錯誤是,只看到孩子行為的不合理性和破壞性,總是想規範孩子、約束孩子,而看不到孩子做得好的那一面,所以批評指責比表揚和肯定多得多,尤其是在上了小學後。

有的父母在我和溝通時歷數孩子種種不是後,我請他說幾條孩子的優點,他們想了很久說沒有優點。

相信嗎?這是真實的事情,而且不止一個。

想想您是這樣的嗎?所以今天的家長會結束後,請朋友們做一個家庭作業,寫出孩子的10個優點,交給班主任老師。

如果我們一直在孩子面前說孩子這個不好,那個不行,孩子就一定不行了。

也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別的孩子比,我們常聽家長對孩子說你們班那個誰誰誰怎麼能考100分呢?而是讓孩子自己和自己比,今天和昨天比,這次和上次比。

培養自信的方法是幫助孩子多做事,多做成事,讓他多得到肯定。

當然能這樣做的父母,自己的內心是要足夠強大的。

這個問題我們等會再說。

自控力即自我控制,是對自身的衝動、感情慾望的控制。

自控是一個人成熟度的體現,沒有自控力就沒有好習慣。

很多老師會反映孩子自控力差,上課說話做小動作惹張三打李四等,尤其是小男生。

他們常說一些使人惱怒的話,好插嘴和干擾大人的活動,常引起大人的厭煩;他們膽大不避危險,尤其在情緒激動時,可出現不良行為,喜爭吵打罵;

他們注意力不易集中,如上課時,常東張西望,心不在焉,或貌似安靜,實則「走神」等。

以下原因可以導致孩子自控力的缺乏:

(一)是生理方面的原因。

母親懷孕、早產等不良因素可以導致孩子出現問題,例如剖腹產的孩子易出現前庭平衡功能失調,這會導致孩子有到處走動的需要,並且遇到障礙物會不自覺地撞上去。

還有的孩子在早期缺少足夠的鍛鍊,前面說過的身體活動能力不足,像有些孩子在適齡的時候不能較好的爬行,這樣孩子雙手寫字速度很慢,寫作業拖拉,抄寫速度不快。

前面說過的空間知覺表現滯後,不僅會引起閱讀和書寫困難,同時也會導致行為問題,一些孩子不斷地惹麻煩是因為他們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身體位置與他人有關係,影響他們與同伴互動的方式。

良好的反應、平衡、力量和速度,能促使孩子參與社會互動,並得到同伴的認可。

因此,孩子需要活動,這比孩子在起步階段,會識字、會背英語單詞要有用得多。

(二)環境的影響。

前面說過了,不重複。

由於鮮艷的色彩、悅耳的聲響,小孩都喜歡看電視,尤其是卡通片。

可是他們一進入學校,單調的課堂難以引起孩子的注意及興趣,於是,注意力不集中等行為就出現了。

在目前教育模式無法改變的情況下,建議在幼兒和兒童時期,家長少讓孩子看電視,尤其是充滿暴力的卡通片,可以多帶孩子參加遊戲和運動。

(三)個人性格和氣質原因,引發的行為問題。

每個孩子天生氣質是有差異的,有的孩子急躁、有的孩子安靜。

脾氣暴躁的孩子,常常行為不能自控。

而這種情緒,有先天的因素,也有後天的影響,如果父母脾氣暴躁,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性格。

(四)不良教育方式的影響。

例如暴力式的管教,或對孩子漠不關心、放任自流,或過於溺愛等,都會導致孩子自控力缺乏,意志力薄弱。

如何糾正孩子的自控能力不佳的狀況,最好的方式就是通過榜樣的力量來指導孩子的行為。

除了有「多動症」的孩子需要配合特定的訓練外,對於自控力缺乏的孩子,可以採用以下對策:

(一)通過榜樣的力量,引導孩子的行為。

孩子從父母對待他人的方式中學會怎樣對待他人。

父母要恰當表達自己的感受,指導孩子在不壓抑自己的情緒同時,也不能通過發脾氣來表達感受。

例如父母跟孩子一起分享自己的感受,孩子可以看到父母是如何表達沮喪、興奮、悲傷和愉悅的。

潛移默化中,孩子漸漸學會正確表達自己的感受,而不是任性發泄。

(二)通過有效的交流,幫助孩子成長。

父母友好而尊重地與孩子交流時,不僅能讓孩子心悅誠服地聽話,還可幫助他們處理周圍事物,幫助孩子解決衝突,讓他學習自控與合作。

(三)通過訓練,培養孩子的做事意志力。

家長可讓孩子學下棋、畫畫等,讓孩子經過努力學會這些技能,在這其中鍛鍊他們注意的集中性和耐心。

另外,家長要培養孩子做事有始有終的習慣。

別人的交談、門外的聲響,都會使孩子中斷正在進行的事情。

家長應幫助孩子克服困難和障礙,督促他在一定時間內完成某項活動,使他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影響孩子學習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是孩子對學習有無正確的認知,是否有濃厚的學習興趣,是否具備學習動機。

學習是為了什麼?學習是不是苦的?犯錯可怕嗎?孩子學知識的實踐環境,需要我們營造:我們要讓孩子理解學的目的是習,也就是學以致用;要找到自己有興趣的方向並為之做準備;要讓孩子在習中體會到學習是快樂的等等。

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家長要擔當起的教育和引導責任。

有數據顯示,家長會不會教,家庭教育素養和學生成績好壞的有著直接的聯繫,家長應注重兒童心理健康和健全人格的培養,方法是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包括現代的科學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方式。

家庭教育教什麼,家庭教育怎麼教,以後我們找機會再專題來講。

我們來看看學習方法問題。

也就是
孩子會不會學習。

在孩子對學習有正確認知的基礎上,明確重要的學習環節。

學習環節有預習、聽課、做筆記、複習、作業、檢查、考試、討論、定計劃、記憶、閱讀等。

如何安排學習環節秩序?每項該用多少時間?這就是學習方法。

我們要做的事是教給他們基本的學習環節和方法,然後讓他們逐漸形成自己的學習方法。

方法有預習的方法,聽課的方法,複習的方法,檢查的方法等。

還有一項很重要的方法是知識儲備。

提醒我們不僅要在書本上學,還要在生活中學,要到大自然中去擴大知識領域,在社會中增長見識;不僅要學奧數學英語,更要注重閱讀書本。

如何有規劃地指導孩子閱讀也是一門重要的學問,有機會再講。

學習方法形成學習行為,學習行為經反覆操練形成學習習慣。

這裡重點來講學習習慣的養成。

3~12歲是一個人養成良好習慣的最佳時期。

孩子在三年級是否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高二時的成績呈82%的相關性,也就是說高二成績在8年前有82%是可以預測的。

對於三年級孩子來說,重要的習慣有:會使用學習用品(包括握筆姿勢,書寫習慣),用完及時歸位;自己整理書包和學習資料,做到有條理;作業習慣,聽課習慣等。

詳細說說如何做作業?首先要知道作業是一天課堂知識的學習與鞏固,是查疑補漏,是檢查所學適應是否完全掌握的方法,而不只是將老師留的作業做完。

在做作業前我們要先做好準備,花5分鐘時間上廁所喝水吃點心,然後準備好鉛筆橡皮等文具。

爸爸媽媽在身邊時可以輕鬆地聊聊今天在學校開心的事,讓情緒穩定安靜下來。

然後大致回憶下今天上課時老師講的內容,可以用文字或者畫圖的方式記在紙上。

然後預估下作業的時間,記錄開始時間,正式寫作業,一般以20分鐘為一段,不可做任何其他事情。

記錄結束時間,並做統計。

最後自己檢查。

再說說聽課習慣。

「五到」聽課法,我理解為全息聽課法,就是指耳、眼、口、手、腦都要動起來,多種感覺器官並用,多種身體部位全部參與聽課活動。

同時調動這些感官所獲得的感受是一種綜合的、立體的感受。

耳到:聽老師講,聽同學發言、提問,不漏聽、不錯聽。

眼到:看課本、看老師的表情、看板書、看優秀同學的反應。

口到:口說,包括複述、朗讀、回答問題。

手到:做筆記、圈重點、批感想、做練習。

腦到:動腦筋,心力集中、積極思維。

這種聽課習慣,是效率最高的方法之一。

說了這麼多,我想大家應該同意我這麼說:家長要做的不是每天要求孩子學習,而是想各種辦法讓孩子覺得學習重要並願意為之付出努力。

這是家長科學有效輔導孩子學習,幫助孩子取得好成績的核心原則。

我們要指導孩子的不是這道題目如何解,而是教給他們學習的具體方法。

我們都是愛孩子的家長,讓我們一起做智慧的家長。

謝謝各位的聆聽!

------------------------

親愛的家長朋友:

如果您正在為孩子的以下問題操心:叛逆、中高考提分、不喜歡學習、勤奮但是成績不高.......

那麼,請加QQ/微信:85804383(長按複製),或關注我的微信公眾平台:jiaoyu-guanjia(長按複製)

名師診斷+科學學習方法,幫您解決孩子學習問題,讓你孩子掌握高效學習方法。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粗心怎麼教育

粗心,是孩子常見的毛病。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由於孩子沒有耐心或是注意力不集中;另一方面,可能源自父母過於嘮叨或過度包辦孩子的事情,導致孩子的逆反心理。因此,要改變孩子「丟三落四」的毛病,父母...

孩子不聰明與ADHD有關!解決注意力缺失

●當孩子和好朋友們一起玩我問你答的遊戲,別的小朋友都積極參與回答,自己的孩子卻插科打諢、左顧右盼而言它……●當小朋友學東西速度慢,您跟他講話要麼沒反應要麼反應慢半拍……●當看到他上課時的表現: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