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奇葩」幼兒教育方式大集合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人們常說:「教育是最廉價的國防,從小抓好教育,就等於抓好了強國之本」。

5月10日,據日媒報導,受不久前的地震影響,熊本縣內有三分之二的公立和私立中小學及特殊教育學校臨時停課,這些學校本周內將全部複課。

日本政府一向非常重視教育,也把災後學校設施的恢復當做災後恢復的重要工作,因為日本人堅信,教育是國家變強的基礎。

日本與中國的教育理念不謀而合,都認為教育應該從小抓起,但是教育方式卻大相逕庭。

日本的很多幼兒教育方式在中國家長看來甚至會覺得有點匪夷所思,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日本幼兒教育行為究竟「奇葩」在哪裡?

1.極為簡樸的幼兒園教室

日本幼兒園不論是公立的(由政府辦的,教師可以享受公務員的待遇),還是私立的(由教會寺廟辦的),他們的課室都極為簡樸。

這與日本先進發達的科技社會形成強烈的對比。

在日本幼兒園的教室里找不到任何高科技的設備以及任何高檔玩具,據說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充分發揮孩子的潛能,培養孩子的創新精神,不讓孩子變為「成品」的奴隸,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以孩子為中心的教育理念

2.統一的書包,不同的手提包各司其職

在日本辦理入園手續時,幼兒園會要求媽媽們準備若干個大大小小的包。

除了統一的書包外,還包括裝毛毯的包、裝餐具盒的包、裝衣服的包、裝換下來衣服的包、裝鞋子的包等,而且還要求A包多少厘米長,B包多少厘米寬,C包放在D包里,E包放在F包里。

不少中國媽媽看到這裡可能多少有點崩潰,不過這樣做了一段時間後,孩子們的確可以非常有條理的分門別類,小編在想,日本人這種不厭其煩地對垃圾進行精細分類,可能跟幼兒園時養成的分門別類的整理能力有關吧!

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書包自己提

在日本幼兒園,每天都要重複那麼一套換衣程序。

上面所提到的大小不同的包在這裡就體現其作用了。

上學時穿著一套校服去,運動課時需要換成運動服,吃飯時也需要換成專門吃飯用的衣服,日本的媽媽和老師們都在一旁看著,從不伸手幫忙。

不過這主要是針對2-3歲的小孩,太小的小孩可能就沒辦法了。

通過穿衣換衣,從小培養孩子自立生活的能力

▲日本幼兒園入園前要準備的東西

在日本,早晚接送孩子上下學的時候,日本的家長,無論是爸爸媽媽,還是爺爺奶奶,手上一律是空的,所有大大小小的包都是由孩子自己肩背著、手拿著。

而且毫無任何抱怨,調皮的小男孩們都跑得飛快。

▲日本皇室接送小公主上下學

反觀中國家長們,接送孩子時都是幫孩子拿所有的東西。

在我們的觀念里,體現愛的方式就是代替孩子做所有的事情,為他們撐起一個無憂無慮的世界。

是不是因為我們中國的父母更愛自己的孩子一些呢?

4.大冬天穿短褲

日本幼兒園的孩子,無論在多麼寒冷的冬天裡,都會穿著短褲上學。

入園前,日本媽媽們會說:「少穿點」,而中國媽媽們都會說:「多穿點」,因為中國媽媽們都怕自己的孩子凍著了而因此生病,但是日本媽媽們的想法肯定會讓中國媽媽們目瞪口呆:她們認為送孩子去上幼兒園,就是為了讓他們生病。

每天都會以這種方式在寒冬里鍛鍊身體,從小就讓他們擁有健康的體魄和頑強的意志

即使裸著上半身,仍然很有活力的在玩耍。

5.沒有個人冠軍的運動會

日本幼兒園的運動會,只有團體賽,沒有個人賽。

連不到1歲的小孩也要參加運動會,看著這些不到1歲的寶寶們哭著向前爬,也是很打動人呢!

運動會最終只有團隊的勝利,沒有個人的勝利。

強調重在參與,不鼓勵相互對比

6.從幼兒開始抓起的大便教育

日本幼兒園裡有「大便教室」,老師扮成「大便先生」到各個學校登門授課,告訴孩子們大便與人體健康的關係,還帶著孩子們用粘土做各種形狀的「大便」,告訴他們:哪種大便健康,哪種不太健康,應該在飲食上注意什麼,等等。

在1歲半就開始進行使用便器的訓練。

在孩子專用的廁所,放著一大排沖水便器,孩子一入托就通過保育員人盯人的訓練,學習正確使用廁所和清潔身體的方法。

1歲半,孩子們就學會了擦屁屁呢!中國父母肯定會有點小羨慕吧!

7.完全混班教育

日本幼兒園在上午9:30之前。

下午3:30之後,全園的孩子會在一起玩,而且在院子裡,大孩子抱小孩子,小孩子追大孩子,玩的很瘋狂。

孩子們能真正體會到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的感覺,成長感特別明顯。

為了給五六歲的大孩子們更多動手的機會,幼兒園往往安排大班的小朋友幫助小班小朋友穿衣服。

這些五六歲的大孩子中午午睡起床後,來到小班,幫助那些兩歲以下的小弟弟和小妹妹們穿衣服、疊被子,再協助小班老師,將被子放到壁櫃中。

這樣的活動讓大孩子感受到自己真的很有能力,能夠幫助老師做一些事情了,同時也給小孩子樹立了一個好的榜樣。

8.教育的重點不在於教授知識

在日本,幼兒園老師不允許在課堂上教授文字、算數和英語。

孩子們沒有課本,只有每月一冊的繪本,幼兒園更注重教育孩子要學會「笑」和「感謝」,無論走到哪裡,無論和誰說話,隨時保持微笑是最重要的,還有無論得到什麼幫助,要養成隨口說「謝謝」的習慣。

9.重視「食育」

所謂「食育」,就是良好飲食習慣的培養教育。

在日本,「食育」已經成了日本教育中的一部分,被認為是德育、智育、體育的基礎。

而且從幼兒園時代就開始抓「食育」,他們認為「食育」在培養孩子飲食熱情方面以及健康的心態方面都十分重要。

在中國,幼兒園老師會鼓勵孩子們吃飯動作快一點,誰吃的快就會有獎勵,但在日本,幼兒園提倡細嚼慢咽。

在日本的「食育」中,「豐富的心靈「是重要的一環,它包括「快樂的飲食過程」以及「感恩的心」等,不僅教育孩子正確的飲食習慣,還要從吃中體會感恩、環保、節儉等內涵。

日本幼兒園都會要求媽媽們一個星期里為孩子們做一到兩次的便當。

通過這種方法,讓孩子們更加體會到愛和感恩的內涵,日本人在吃飯前都會雙手合十說:「いただきます」、「我開動了」,就是為了向食物表達一種感謝,在日本幼兒園,快樂又充滿想像力的童年,從充滿愛的便當開始。

10.數不清的戶外活動

在日本幼兒園,小孩子只要滿了3歲之後,就要加入「散步」的活動。

日期是每月初就定好的,無論這一天陰天還是颳大風,只要不下雨,老師就會帶孩子們去散步。

孩子們散步路程比較遠,一般兩三站路程,走去走回,還在公園裡玩一個小時。

通常只要散步就是一個上午,而且冬天一般不讓穿大衣。

小朋友們也不覺得冷,有時候還會出汗。

除了散步外,一年不知道要爬多少次的山,看多少次的湖,觀察多少次動物和植物。

為了讓孩子們多接觸大自然,在日本也有這樣被設計的幼兒園,與當地環境融合,讓孩子們可輕鬆擁抱大自然。

▲擁有院內庭院的日本幼兒園

▲靠海而建的日本幼兒園

可以看出日本幼兒園非常注重孩子的獨立生存能力、磨礪教育、孩子的禮儀、孩子的獨立人格教育、動手能力等等,最後才是分數和技能的培養。

不同國家對孩子都有不同的教育方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或許我們可以在日本的幼兒教育中找到可取的學習之處。

親子游之旅

很快就要到六一兒童節了,家長們還在猶豫帶孩子們去哪裡過六一嗎?如果你還處於難以抉擇的狀態,不妨帶孩子來一趟日本之旅。

日本除了有很多迪士尼等特色主題樂園、美術館都很值得去,傳統文化體驗與融合多元現代化的全新體驗,也能帶給孩子們遠超想像的豐富體驗。

更重要的是可以去和日本的孩子們近距離接觸,切身感受在「奇葩」幼兒教育方式下日本小孩身上所展現的獨特個性。

酷樂游,針對到日遊客提供高質量資源、多樣化個性定製行程服務。

產品涵蓋秘境探訪、特色住宿、專車接送、美食美容、稀缺門票預定以及健康體檢服務。

酷樂游帶您體驗原汁原味的日本生活!

本文由酷樂遊說原創,商業用途請聯繫我們

酷隨心動 樂在極致-日本品質自由行

微博 @酷樂游okulo

官網:www.okulo.cn

微信公眾號:酷樂遊說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