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用愛的名義「暴力」你的孩子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大家好,最近在學習寫作秘籍,課程很是精彩,真的是受益匪淺,夠吸收一陣子的了。

因為在課程中,老師推薦了書籍,我看到了「非暴力」溝通,不知道為什麼就主動去了解了,找到度娘sou了一下,大概明白了這本書的內容,頓時覺得很慚愧,六一兒童節,疲於事業的奔波,沒有好好陪伴快要3歲的兒子,再想想過往對孩子成長中的教育與陪伴,多少個「暴力」的場景歷歷在目......

或許是該靜心自省一下,作為80後已為父母的我們,到底該如何和孩子有效溝通,用有效的愛陪伴他們成長呢?

你還在用暴力的方式

與孩子溝通麼?

回到與孩子一同經歷的生活場景中,寶媽(爸)們有沒有如下困惑呢?

為什麼孩子就是不聽話呢?到底該怎麼與孩子有效溝通?

雖然一直在改變自己,讀懂孩子,可還是不了解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

如何用有效的方式表達愛,而更好的引導教育孩子呢?等等......

我想可能很多父母都有類似的經歷,也同樣在邊學邊實踐,那大家有沒有真的思考這個問題的根源到底是什麼?《非暴力溝通》這本書已經給了答案,其實,所有親子關係,不論是充斥著緊張與壓力感的還是親密無間型的,都並非是我們與孩子之間缺乏愛,只是作為成年的我們不知道,或者說沒有想過如何有效聆聽、解讀和表達愛,是因為缺乏愛的呈現而變得「暴力」了,於是,在家裡我們就會常常看見:

你說東,孩子就非要向西,這個不聽話的傢伙!

能不能聽點兒話,沒出息的樣兒!

你咋這麼笨呢,都不如隔壁家的小明......

不僅是暴力的言語,還有暴力的行為,就這樣世界最不該對立的人,對立起來了。

世界上最不該相互傷害的人,現在卻不停的惡性循環的傷害!

我們總是控制情緒,嚮往改變,期待實現自己想要的狀態,但現實卻不受控制。

亡羊補牢,還不晚,只要嘗試著「非暴力」的去溝通和改變,生活中的這些精神暴力如冷漠、指責、反感等都將消失,取而代之的一定是和諧,愉快的親子關係。

其實不是你不會溝通

而是你沒有用心溝通

仔細想想,現今這個社會,和我一樣因為教育孩子困擾的同齡人很多,他們在面對孩子溝通教育的問題上基本有2種現狀:

第一,父母都是疲於奮鬥,奔波勞累,沒有時間照顧孩子,本該陪伴的階段,卻錯過了很多,那本該有的美好,自然也不會存在,所以沒耐心,3分鐘熱度,看幾天就受不了等等的情況就出現了,而孩子除了缺失愛和陪伴,就剩無辜了。

第二、即便你有父母協助,一同教育孩子,工作、生活、親子齊頭並進,但也會出現很多因為觀點的綁架而帶來的暴力教育。

因為在中國的教育觀念中,我們更多的是關注事情的結果或者觀點致勝,而缺失如何聆聽和表達情緒的教育,所以當你成為父母的時候,依然用固有的觀點來教育孩子,所以就會出現:「你怎麼會這麼想呢?/你怎麼可以這麼想呢?」或者更直接地否定掉孩子的觀點。

所以其實問題不在於孩子,而在於我們沒有用心有效的溝通,當你跳出來看待這個問題,站到孩子的立場去思考,學會用孩子的方式去和他共鳴,或許結果就不再是暴力的了!!

告別暴力溝通

4步有效溝通走進孩子的世界

今天我之所以自省並和大家分享這個話題,是真的處於對目前孩子溝通教育的困惑,雖然我還沒有讀《非暴力溝通》這本書,但我覺得對於如何非暴力的與孩子溝通還需要自己突破,鑒於淺層次的認知,我覺得可以從以下4個方面去改變:

1、觀察和闡述事實:以第三人的身份表達孩子世界裡的客觀事實,不加自己的主觀色彩,讓孩子清楚這個世界的真實存在,實現認知的共鳴。

2、在乎孩子的感受,表達自己的感受:我們需要先放下想法和判斷,全神貫注的體會自己和孩子的感受,並表達出各自的感受,例如:受傷,害怕,喜悅,開心,氣憤等。

3、懂孩子的需求,知自己的需求:身為父母的我有什麼需要?孩子感受的背後有哪些需要?

4、明確具體地表達請求:清晰的說明我們要的是什麼,或者給孩子的建議是什麼?

不管怎麼樣,告別暴力溝通是每個父母要用行動改變的,就和寫作一樣,能想到,但是不一定寫出來,不一定多得到!

別在用所謂愛的名義來暴力你的孩子,用心溝通,讓愛呈現,一切自然和諧!

孩子就是父母的鏡子,你對他笑,他便笑,對他怒,他便怒,父母永遠是孩子教育的第一任老師!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