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老是亂要東西怎麼辦?告訴你說「不」的技巧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昨天,有個媽媽給我留言:有個事情讓她很頭疼,她的孩子3歲,每次帶她去超市或者玩具城都是一件折磨人的事。

每次她都會要求買一些家長認為不需要的東西,和父母發生衝突,甚至大哭大鬧,在地上滿地打滾。

這該怎麼辦呢?

這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見情形,是直接對孩子說「不」,還是讓TA自己選擇?這真的需要一些技巧。

這也一個財商與日常管教發生關係的場景。

這個問題處理好了,的確也能提升父母對孩子的管教水平。

面對哭鬧,父母不該向孩子屈服

在這個時候,父母該不該向孩子屈服?接受孩子的要求。

答案顯然是「不應該」,因為這會喪失了一次對孩子進行教育的機會。

做了父母都很清楚,孩子是最精明最敏感的,TA的哭鬧其實是在測試父母的底線。

但是此時,家長如果無條件退讓,會讓孩子產生一種錯覺:所有的東西,只要TA「想要」,都是理所當然可以得到;即時爸媽暫時不滿足,只要大哭大鬧都可以達到目的。

孩子會越來越恃寵而驕。

這種表現不光會出現在買賣東西上,在日常的行為中也會表現出來。

今天TA可能為了一個玩具「鬧」,未來他就可能因為你不給他買車買房而怨恨。

家長的常見表現有兩種:

訓斥型:

有的家長會忍不住發脾氣,把孩子教育一頓:「你怎麼回事啊,大庭廣眾下大哭大鬧,太丟臉,太不懂事了,趕快給我閉嘴!」這樣完全不顧及孩子情緒的做法,更加會引起孩子情緒的失控,其結果就是:孩子哭得更大聲。

對於這個年齡的孩子,在情緒失控時,任何說教都是聽不入耳的,只能先安撫孩子的情緒。

息事寧人型:

很多父母因為太愛孩子,或者受不了孩子的「鬧」,常常選擇了退讓,或者「出爾反爾」,以息事寧人,保全自己的面子。

「好了,好了,不要鬧了,給你買,給你買。

下次不要在大家面前亂哭了。

」好了,這樣做的結果是,下一次孩子會如法炮製,他抓到了你的軟肋。

兒童財商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孩子駕馭金錢,達到幸福需求的一種能力。

教育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孩子的能力,而不是家長替TA做出決定。

回到剛才的案例,父母認為孩子要買他不需要的東西,這是父母的想法。

孩子有沒有衡量過這個東西他是「想要」還是「需要」呢?顯然沒有。

孩子只是知道他想要,而要孩子區分「想要」和「需要」之間的界線,這不是父母用枯燥無味的說教,就能達到目的的。

孩子此時此刻正沉浸於想要心儀玩具的慾望之中,雖然家裡相似的玩具已經一大堆,我們告訴他:你家裡已經有了,不再需要了。

這樣的交流,除了特別乖巧的孩子外,大多數孩子都是不接受的。

如果讓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區分「需要」和「想要」,讓TA發自內心地把資源放在更有價值的地方呢?我們既不能退讓,又不能棍棒出孝子,還要讓孩子發自內心地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根據之前談到的財商教育的原則,我們給出以下幾個建議:

第一,孩子如果有明確的購物需求,如購買玩具、零食時,我們應該給孩子一定的零花錢。

我建議,3歲左右開始為宜。

3歲的孩子已經懂得簡單的數字,知道到超市可以買東西,初步了解買和賣的關係,知道東西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是用錢買的。

(如果你的孩子到了3歲還不了解,可以先帶TA去超市體驗。

給多少零花錢?各個家庭不一樣。

我建議每個月給100-200元,不要給得太少,讓孩子過得緊巴巴。

孩子的學費和必要的衣物當然是父母來付錢,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還會需要玩具和零食啊,去遊樂場玩啊,我們將這些都考慮進去,制定出一個合理的零用錢金額。

在這一金額範圍內,要給孩子百分之百的掌控權,並且要與孩子充分溝通,把規則制定清楚。

父母就與孩子劃清金錢的界限。

也就是說,這些是孩子自行決定、自行支付的範疇,包括零食、玩具、玩樂項目;不再是父母支付的範疇。

當這個界限清晰後,我們可以進入下一步。

第二,當孩子要求購買他想要,但你認為他不需要的零食時,我們要和善而堅定地跟孩子反覆溝通

3歲左右的孩子,此前已經習慣於什麼都依賴於父母,想要就要,一下子要讓他們懂得掌控自己的零花錢是不可能的,需要反覆溝通。

「如果你要購買這樣東西,這是你的權利,因為你有你的零花錢,但是如果你的零花錢花完了,就不能購買其他更有價值的東西了。

這不是爸爸媽媽應盡的責任,我希望你可以自己決定,不過爸爸媽媽可以善意地提醒你,你的錢剩餘不多了,你可能還需要買別的東西,希望你能自己做出選擇。

如果孩子堅持要買,就尊重他的選擇,讓他在失望中學習,而不是替他做決定。

今天孩子花子花錯了200元,不是什麼大事,對家庭也不會造成什麼損失;讓他在小小的錯誤中學習、成長。

第三,如果孩子把零花錢花光,還要求買東西,要敢於對孩子說「不」

最近我看到一個很好的例子。

朋友每個月分四次給孩子零花錢,每周給50元。

平時,孩子一放學,就會去小賣部買玩具,很快就會把自己的零花錢花個精光。

前幾天去農莊玩,我的孩子很想買一把劍,我對他說:可以,但爸爸媽媽是不會出錢的。

你可以從你的零花錢中支付。

樂樂很坦然就接受了,因為他知道這是他想要的。

此時,朋友的孩子也動心了,也想要一把劍,但是他這一周的零花錢已經花光,此前也沒有積蓄。

怎麼辦呢?他就纏著媽媽,先是直接要求給他買,媽媽不同意,說你的零用錢已經用光了;然後他想到一個辦法,要求預支下一周的零花錢,又遭到媽媽的拒絕。

此時,他的情緒就很不好了,開始有點手腳管不住,一直纏著媽媽鬧,差不多持續了半個多小時。

媽媽處理得非常好,不給就是不給,如果你想買自己想要的東西,下次拿到零花錢時,就請先存下一部分,不要馬上花完。

孩子過了一會兒,終於平靜下來。

媽媽後來說,中間真的想退讓了,後來想想不能「出爾反爾」,咬咬牙堅持說「不」。

通過這種方式,孩子可能依然不接受,繼續要。

我們一定要在這個節骨眼上,陪同孩子度過這個情緒波動期,適當用一些溝通技巧,但絕不能改變我們的原則。

因為這是他自己的決定,應該讓他承受這個決定所付出的預算。

面對大哭大鬧的孩子,我們的情緒應該平和:我知道你心情不好,爸爸媽媽不能給你買這個玩具,這是我們之前的約定,如果你覺得不開心,爸爸媽媽就陪你哭一會兒,但是因為爸爸媽媽給了你支配自己零花錢的權利,我們就希望你能自己把他管好。

如果你想哭,我們就到角落去哭一會兒。

雖然和善,但是堅定,規矩不能壞,孩子的情緒過後,會開始去思考這個問題。

但要注意一點,要杜絕其他人對事情的干擾,包括我們的另一半,我們的父母,在零花錢的問題上,必須達致高度的統一,千萬不要出現「窩裡斗」。

讓孩子在糾結與失望中學習成長

這樣的教育方法,會有什麼好處?

據我的觀察,包括我對自己孩子(6歲)的觀察,當給予他對零花錢的絕對支配權時,他自然而然地進入到「想要」和「需要」的糾結中,然後衡量該優先買哪個。

樂樂的學校里有一個「merit store」,平時積攢的merits可以用來兌換禮物。

樂樂並沒有一下子花完,而是比較了各個小禮物的價格,太貴的就主動不買了。

老師覺得很驚異,還寫在了留言本上。

其實他也不是一個「鐵公雞」,平時逢年過節,媽媽過生日,他都會主動拿出零花錢,與爸爸媽媽一起請大家吃飯。

因為他覺得這是值得做的事情。

其實需要和想要,本無絕對的界限,從小養成這種思維習慣很重要:這究竟是我一時興起想要,還是真正有價值我需要,孩子擁有這種平衡能力,正是我們想看到的。

我們在網上看到很多讓孩子擁有區分「想要」和「需要」能力的文章,坦白講都是毫無價值,萬般說教不如切身感受來得直接

我的零花錢就是這麼多,買了這個,就不能買那個,父母的界限已經劃得很清楚,孩子在不斷地失望當中,自然而然就會不斷思考,之前浪費的錢是不是買到了自己真正需要的東西,還是一時興起想要的東西。

其實,需要和想要的永恆話題,即便是到了成年,也不可能完全分清楚。

成年人在這個問題上搞得一團糟,最終經常因為自己的一時興起而浪費資源,使得很多重要目標無法實現的人,往往就是從小沒有得到財商鍛鍊的人。

所以,與其等到孩子成年之後,犯重大的錯誤,不如讓TA在小小的失望中反覆磨練,與父母反覆溝通,建立區分「想要」和「需要」的思維習慣。

在這個過程中,父母也可以學會,什麼是真正地和孩子劃清界限。

與孩子劃清界限,這是亨利.克勞德博士的一本書名,經過育兒作家小巫的傳播,很多家長都聽得很多了。

但執行起來,很多父母還是不清楚,何為與孩子劃清界限。

作為一個財商教育倡導者,我認為,與孩子劃清界限最重要的就是,在物質上與孩子劃清界限。

你用自己能夠駕馭的財富,滿足自己所要的物質追求,而父母的責任在於提供教育環境。

這個基本的界限,如果能在3-6歲開始劃清,相信孩子未來的獨立性會大大增強,懂得為自己下決定,減少對父母的不良依賴,開句玩笑話,將來「啃老」的風險也會大大降低。

總結一下,首先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建立一套規則,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零花錢。

我們要劃清界限:哪些是孩子自己負責的,哪些是父母的責任。

要與周圍的親人達成一致,不該支付的錢,就統一都不支付,讓孩子自行決定。

當孩子撒潑打渾時,父母和善而堅定地陪伴TA度過情緒的波動期,直到他能理性面對,自己做出選擇。

允許孩子在選擇中犯錯,父母只是加以引導,不作過多干涉。

通過反覆溝通,反覆刺激,讓孩子提高財商,在人生成長過程中,在價值觀的建立中,打下良好的基礎。

【關注寶寶堂親子育兒微信公眾號:baobaotang2012, 父母們的育兒小貼士,分享最豐富的育兒知識,育兒資訊!不要讓孩子在成長的路上感到孤單,多一些親子間的交流!】寶寶堂親子育兒,會一直陪伴著您和您的寶寶一起健康快樂的成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不懂這3個關鍵原則,難怪寶寶越哄脾氣越大!

今日關鍵詞:發脾氣寶寶發脾氣一直是家長們的世界級頭號難題,很多家長們留言說,即使試著同理共情和寶寶好好說話,也依然並沒有什麼用。孩子依然放肆哭鬧根本聽不進去,那麼面對這種情況家長們該怎麼辦呢?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