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開「標籤效應」的負面影響,讓你的孩子更加自信!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昨天下午下班在公交車上,到中山街的時候,一群孩子蜂擁而上,其中也有跟著家長的,一個年輕媽媽牽著孩子坐在我前排。

剛剛坐定,年輕媽媽對她孩子說:

「把肩上書包拿下來,不然不好坐。

說完孩子就照做了,順手把書包放在了地上。

這時年輕媽媽又說道:

「地上不髒嗎,怎麼這麼不愛惜書包啊!」

孩子又把書包直接放腿上,「咋就這麼笨啊,不會把灰塵拍一下!」年輕媽媽的話語越來越犀利刺耳……


這樣的場景恐怕大家都不陌生,不是曾經的某個時段自己就是這樣教育孩子的,就是看到別人這樣教育孩子。

不管怎麼樣,這種教育方式都要被否定。

因為如果這種教育方式不斷地重複,孩子就會被貼上負面「標籤」,一生都會受到這種「標籤效應」的危害。


那麼,什麼是「標籤效應」呢?

這是二戰時期美國心理學家對一批犯人採用的一種積極的先入為主的暗示,使得一批沒有經過訓練的軍隊在戰場上的表現比起正規軍來毫不遜色。

這就是標籤效應。

積極的暗示會產生積極的標籤效應,消極的暗示就會產生負面的標籤效應。

或許,大家都不想給孩子產生負面影響,但是由於自己的脾氣暴躁、性子急、對孩子要求過高往往會對孩子一些很小錯誤進行批評。

來不及給孩子過多犯錯和成長的時間、空間,但是,責備或者打罵過後又後悔不已,覺得自己的話說重了。


那麼,在具體的親子教育中,我們應該怎樣避免「標籤效應」的負面影響呢?

第一,不要隨意否定孩子

「這有什麼好看的,換一本」在書店裡,孩子正迷上一本漫畫書,而你在為孩子選好教輔書的時候就這樣說到。

在你的價值觀里,所有與孩子學習無關的書都是閒書,看閒書就是浪費時間,你一刻也不容許孩子浪費。

其實,孩子的世界除了學習,還應該有自己的時間,做一些自己喜歡做的事,看一些自己喜歡看的書。

如果父母在孩子津津有味地看著漫畫的時候打斷他並且責罵他,久而久之,很可能孩子會覺得自己的品味低,所以經常要被父母罵。

漸漸地就會失去自信。


第二,不要上綱上線

對於家長而言,看見孩子犯錯或者沒有做好事情,常常會有「恨鐵不成鋼」的感受,這時即使是一件很小的事情沒有做好,很可能家長也會對孩子的其他方面進行否定,常常「上綱上線」。

比如,看見孩子的書包沒有整理好、或者房間有點亂,可能父母看見了就會隨口說道:「房間這麼亂都不會收拾一下,難怪學習差。

其實,孩子的成績與房間的整齊與否並沒有太大關係。

甚至有研究表明,書桌亂的孩子智商更高,而愛因斯坦就是個典型的例子。


第三,給孩子正面鼓勵

如果說,不要隨意否定孩子、不要上綱上線是避免負面「標籤效應」的前提的話,那麼給孩子正面鼓勵,將會使孩子擁有更多的正能量,成為一個更加自信的人。

可能孩子沒有做好一件事是因為能力不足,但是如果家長能夠看到孩子的優點,而不僅僅是缺點,那麼孩子面對困難的和挑戰的勇氣將會增強,對未來也會更加有信心。

比如,孩子在打掃客廳的時候由於沒有掌握好方法而沒有打掃乾淨,但是卻很賣力,這時媽媽就可以這麼說:「寶貝,真乖,打掃客廳這麼賣力,媽媽相信你只要你努力,你一定可以做好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在努力之餘,在加一些正確的方法,效果一定會更好。

又或者,爸媽多一點耐心:「來,寶貝,媽媽教你,拖地呢,要從前往後拖,這樣腳印就不會在剛剛拖完的地方出現」……


小結:不要用負面標籤去定義孩子,因為很可能在你定義得多了,孩子就真正成為那個負面標籤的人。

而父母應該做的是給孩子更多的正能量,多定義孩子「正面標籤」,讓他成為一個更加自信的人。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沒有自尊,一切教育都是零

提到自尊,我們很少會聯繫到孩子身上。然而孩子雖小,自尊心卻很強。心理學的研究成果表明:孩子的自尊水平將影響到他們未來的學業、社會交往,以及各個方面。一個自尊不健康的孩子可能表現為自傲、自戀、自我...

責備是毀了孩子還是救了孩子?

自信是發自內心的自我肯定與相信,而自信的養成絕對是要從娃娃抓起。培養孩子的自信方面,大多數父母們在物質與關心兩方面,從不吝於給孩子。但是,在努力培養孩子自信心的同時,父母們也要多加注意自己的育兒...

孩子自我否定:我一定不會!爸媽請這樣做

三年級的禹宸從小就不擅長畫畫和勞作。中班的時候,禹宸還曾經因為老師要求在晨光時間完成一個複雜的摺紙,偷偷的跑出學校邊走邊哭想要找媽媽。這方面累積的挫折,讓他至今對於所有美勞功課都非常沒有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