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齡段孩子間發生肢體衝突,家長該怎麼做?(實例分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點擊微信編輯器

關注我喲

☀不定期推送早教、幼教、家庭教育、親子教育、心理健康、雙語教育、K12教育相關的原創分享!這裡記錄著兒子成長的點點滴滴。

我是思成媽媽,歡迎關注本微信訂閱號(K12-EDUCATION)

「孩子被打或打人」,幾乎是所有家長都比較頭疼的一個問題。

男孩子因為雄性激素的先天原因,比女孩子更易發生「打人、咬人、推人和罵人」的情況。

無論是被打還是打人的一方家長,都挺尷尬的

一開始我總是想,只要自己教育好,孩子出去至少不會去惹是生非,也就不太會與其他孩子發生肢體衝突。

但結果卻並不是這樣的。

哪怕兩個男孩之間只是玩笑性的推來推去,也會轉為言辭激烈的對罵、用力推搡、按倒、甚至拳腳相向。

如果這個時候旁邊沒有人加以阻止,不管任何一方的孩子受傷、哪怕只是磕碰一下。

大部分家長都不可能做到心平氣和,更別說能做到讓兩個孩子自己去解決矛盾。

是什麼地方出了問題,導致孩子有攻擊傾向/習慣呢?

一部分是家裡有人太順著孩子,一部分是男孩生理原因,還有一部分是因為兒童的模範能力太強、容易互相影響。

男孩子之間的相處,簡單粗暴地通過「不打不相識」的方法來試探彼此。

當他們周圍的環境中曾有過「對罵打鬥」行為,他們就看在眼裡並加以模仿

而女孩子通常看在眼裡會默默記在心裡,俗話說「容易有內傷」

現在社會,孩子接觸暴力傾向的來源除了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外,還有一個虛擬環境:那就是電視/電腦/手機等媒體。

這些媒體上充斥著的各種「動物性行為」:打鬧、追逐、嬉戲等都會導致孩子增加攻擊行為的隱患:

「我要把你吃掉」

「看我打死你」

最近,我發現兒子出現了好幾次「推人」「罵人」「打人」甚至「咬人」的現象。

一開始我很著急,當然也會覺得很沒面子。

「被攻擊」的那一方家長心裡肯定在罵:平時看看很有禮貌的小孩、號稱教育方法一套套的媽也不過教育出來一個「野蠻孩子」

這個時候最忌諱因為覺得沒面子而對孩子吼,也不能充耳不聞任其發展。

我找兒子談了談:你願意告訴我一下,為什麼要去打小朋友嗎

「因為我追不上他們,我想和他們一起玩」

小孩子之間的攻擊性行為,往往伴隨以下幾個原因

1. 不知道如何進入一個社交圈

2. 無意識地模仿其他孩子

3. 父母角色投入不夠平衡

4. 家庭中指責比較過多

5. 同伴之間的情緒影響

6. 家裡人都讓著孩子

更嚴重的情況是,我們曾經在新聞里看到過有個別孩子模仿動畫片/電視劇里的攻擊性鏡頭,把同班同學吊起來打、用火烤、抽耳光、甚至凌辱。

正是因為這些極端化的駭人報導,讓家長們更加心驚膽顫,教育自己的孩子「如果有人打你,你就打還他」

不管是不是獨生子女家庭,孩子都是家裡人的掌上明珠。

別說被打了,輕輕磕碰一下都不得了。

尤其是老人帶著孩子在戶外玩耍的,更是「寧可打別人也要保護自己」的態度。

解決孩子間肢體衝突的關鍵,一則是看父母怎麼教育、二來是社會要逐漸有共識:

1-2歲:孩子喜歡動手是普遍現象

兒子1歲多的時候,經常主動去打別的小孩、搶人家的玩具,抓人或推人,弄得人人看到我們就躲,越是這樣兒子越不敢再去主動跟其他孩子交往。

在家裡反覆教孩子該如何表達情緒,但還是如此。

怎麼辦呢?

1、教孩子在各種情況下,如果語言表達了以後對方還是不理解的話,可以配合手勢去表達。

2、跟孩子明確界限,比如:哪怕用爸爸媽媽的東西也要徵求我們同意等。

在孩子衝撞別的孩子時,及時把他抱開(但不會當著外人面馬上指責他)只是要讓他明白這樣的做法是不能被接受的。

3、很多老人被孫子打了還笑著把臉湊上去,導致孩子以為這是在玩。

說了沒用,一而再再而三示範給老人看,不能縱容孩子得不到就發火的行為。

4、帶兒子做些足夠消耗他體力的運動,給他玩需要專注的遊戲,比如積木、拼圖等。

5、家裡的男性要做榜樣,不要孩子一哭就去討好。

但現實情況往往都是媽媽在做規矩。

比如,無理取鬧時待在書房直到自己知道錯了再出來,出來了過往不咎。

對這個年齡段孩子的打人行為,不要反應過激。

不要因為怕孩子與其他小朋友發生衝突而把孩子關在家裡。

3-5歲:遊戲時容易發生衝突

好好玩著突然爆發衝突,比如,因為搶玩具、因為有不同意見、因為對方破壞了自己的作品,等等。

我的方法:

1、教孩子玩具要輪流玩、如果發生爭搶時快速用其他玩具來交換。

用委婉拒絕的方式而不是用吼叫和打罵去威脅。

2、不必對孩子過於嚴密監視,與孩子保持一定距離但保證孩子在自己視線範圍內。

遇到問題時,只要不涉及安全不必太急於去插手。

如果爸爸在場,就讓爸爸去管


有一兩次我靜觀其變,發現其實孩子們自己會摸索出和解方法,吵過鬧過後反而更好地黏在一起了。

完全不管或嚴密監督保護,都對孩子社交能力的發展不利。

4-7歲:拉幫結派

男孩女孩,大概都有過被別人搞小團伙排斥的經歷。

小朋友說「我不跟你做朋友了」

這往往意味著——他此刻跟對方有不同意見,無法一起繼續玩,或他此刻心情不好,不想跟任何人玩,而不是真的表示「我以後永遠不想跟你做朋友了」。

我的建議:

1、如果兩個孩子當時沒有在意,家長不要去提醒孩子,更不要去翻舊帳

2、如果兩個孩子為此不開心了,家長可以讓孩子複述當時的經過,幫助孩子回想一下有沒有什麼自己做的不對的地方

如果孩子認為它沒有做錯什麼,那麼就引導孩子換位思考,可以問孩子「如果是你,你會怎樣做?」

3-7歲:不願意第三個小夥伴加入

放學或周末兒子經常到小區廣場上玩,有好幾次都很想加入小朋友們中間。

別人沒理他他就急,急了不知道怎麼說就上去推拉。

今天又出現這種情況,我還沒弄明白就被家長來告狀了。

第一步、先跟對方孩子道歉,看看孩子是否有受傷,並且真心去關心下那個孩子,告訴兒子做錯事要承認錯誤。

面對兩個孩子都說「我們不要跟你玩」,兒子顯然很難過,一個人滑著車走出廣場。

我跑上去,沒有罵他,只是帶他走到籃球場旁邊一塊沒人的空地。

第二步、給兒子一瓶水,找個台階一起坐下來。

抱了抱他。

他還在鬱悶,想要掙脫。

我說「媽媽小時候,有個男生用鉛筆芯戳我,後來你外公衝到學校罵那個男孩子。

那個男孩也哭。

媽媽對外公說「他也許只是惹惹我的,不小心筆沒拿住而已。

」事情就這樣過去了。

兒子衝進我懷裡哭了。

我問他還想不想去玩,如果想,就需要自己去和兩個哥哥說。

他過去的時候,又好了傷疤忘了疼。

看到小朋友就去頭頂頭啦、人擠人。

三個孩子、一個爸爸和我坐在石凳上。

男孩A拍我的手,我就問男孩B:你覺得這樣是打嗎?B點頭。

我說:阿姨覺得不是,可能只是他想跟阿姨交朋友但不知道怎麼說。

然後我和A握了握手,摸了摸B的頭:阿姨知道他推你們不對,你們可以告訴他想加入你們需要怎麼做。

比如,他手上一輛變形汽車可以讓他教你們怎麼一起玩。

我的原則:

1、被「排擠」的小朋友家長,如果確認自己孩子沒有做過什麼衝撞對方的事情,那就不必太介意。

2、可以自己跟孩子玩,或者鼓勵孩子尋找新的玩伴,或者引導孩子想出新的玩法來吸引別人帶他一起玩

7歲以上的孩子:小團體

大孩子之間常會發生這種情況。

如果說男孩的暴力是動手打架,那麼搞團伙排擠一個人可以算作女孩的「暴力」。

家長對此多給孩子傳遞樂觀態度,避免被孤立的孩子封閉自己。

多給孩子講講交朋友的故事,不要以成人口吻過早逼孩子理解「圈子」的意思。

還有一種常見的情況是:幾個男生追著一個女生跑,抱起女生或拉女生手。

女生家長會痛斥男生,甚至反應強烈的覺得需要報警(這個不誇張,因為女孩到了7歲以後父母就特別擔心「安全問題」)

在「男女有別」的判斷上一定要教!父親要教兒子尊重女孩,母親要教女兒自尊自愛。

但男孩如果長期缺少和爸爸在一起的時間,結果只能什麼事都找媽媽。

比如,長期女性給男孩洗澡、女性洗澡的時候隨意讓男孩進出、女性在男孩面前隨意換衣服、男孩很大了還是與女性同床睡覺等等。

都是導致男孩出現「肢體接觸太隨意」、不完全理解男女有別的原因。

所以孩子3-4歲開始就可以從「性別教育」過渡到「性教育」了!最近兒子就會對我說「媽媽你不能看我洗澡,媽媽我不能跟你睡,我要跟爸爸睡。

」 我不知道怎麼回答,界限定的不夠堅定啊!

孩子被打,還手or不還手?

有些孩子,即便你每天告訴他被打了要還手他也未必會這麼做,說明這個孩子心裡沒那麼多憤怒、沒那麼多攻擊的衝動,他心地善良。

父母要如何既做到不破壞這份可貴的善良,又讓孩子懂得自我保護呢?

1、告訴孩子對於力氣比自己大、不講理的人可以避而遠之

2、看著對你動手的那一方、大聲要求對方停止,必要時尋求老師、家長的幫助。

3、讓孩子正確理解他人行為:打人是不對的,但是真的對方危害到你人身安全的時候,也不能無條件妥協。

4、對5歲以上的孩子,鼓勵他用談話的方式去達成和解。

5、平時多給孩子自由交朋友的機會,否則孩子永遠不知道如何與不同的人相處、如何融入一個新的團體。

6、家人跟孩子互動不要太細膩,多帶孩子出去運動;找一些有探險、衝突情節的繪本故事書給孩子看、講給孩子聽。

需要循序漸進,最終無論孩子能做到什麼程度家長都不貿然斥責孩子,先接納再詢問。

不要怕孩子會因此一直被欺負,因為多數情況下,隨著孩子的長大,他們的社交能力都在提高,之間的肢體衝突會越來越少。

與其挑剔孩子的交往能力,不如反思家人跟孩子的互動方式

當我們跟孩子有不同意見的時候,是馬上翻臉、生氣,還是協商、用談話的方式和解

家裡人是否都展示出了尊重與同理心

家裡人是不是有過渡的寵愛、遷就、控制和威脅?

當著孩子面是否看了太多動作情節電視電影?

給孩子看的動畫片是否有太多粗話、暴力言行?

父母是否曾經在孩子面前發生爭執、互相指責?

與祖輩同住的家庭,是否尊重孩子母親的教育方式?

別把孩子「打人」的事態擴大化,會傷到孩子心的只會是他最在乎的人。

——思成媽媽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被打,媽媽該如何引導?

兒子讀幼兒園,有一天他被班上另一個小男孩打了還掛了彩。起因是那個男孩來搶他的玩具,他不想給,就被打了!媽媽心疼得不行,嘮叨著要去找那個孩子的家長。其實,打兒子的這個孩子在幼兒園很霸道,經常把其他...

喜歡打人的寶寶是怎麼來的,又該如何教育?

「有人打了我的孩子,我到底該不該教他打回去?」「我的孩子喜歡打別人,我們該怎麼教育他?」「孩子被打」和「孩子打人」一直都是熱度不減的高頻話題。「如果我的孩子喜歡打別人,我們該怎麼辦?」是啊,有被...

孩子被欺負,教他打回去真的有用……嗎?

每個家長都害怕自己的孩子受欺負,但重要的不是事後怎麼教孩子打回去,也不是被打後找對方家長麻煩,出一口惡氣。避免孩子成為欺凌的對象,最好的方法,是教孩子如何自己解決爭端,提前演習,不讓孩子有被欺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