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欺負,教他打回去真的有用……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每個家長都害怕自己的孩子受欺負,但重要的不是事後怎麼教孩子打回去,也不是被打後找對方家長麻煩,出一口惡氣。

避免孩子成為欺凌的對象,最好的方法,是教孩子如何自己解決爭端,提前演習,不讓孩子有被欺負的機會!

今天推薦給大家的這篇文章,裡面講到的4個方法十分實用,每一個家長都值得花幾分鐘看看。

為什麼就你家孩子容易被欺負?

思考很久要不要這樣開頭,畢竟一上來就寫下這樣的話看起來實在有些犀利+刻薄。

所以很多「受害者」的父母都會迴避這個問題。

得知自己孩子被欺負,首先責怪的是老師管理不善,對方缺乏教養,孩子膽小懦弱,卻從來沒想過和自己有沒有關係。

大部分的研究都指出,那些容易受欺負的孩子往往有一個最大的共性就是「自尊心」很低,是同學眼中的「軟杮子」。

受欺負的時候不願意主動求助,事後還不願意與人分享。

【很多人看到這裡就要跳起來,說孩子被欺負你不去罵對方,反而說「為什麼人家不欺負別人就欺負你?」,居心何在……在此特地聲明,有一些霸凌者的確是隨機找人欺負的,但是更多的都是抱著「杮子找軟的捏」的心態來找欺負對象;我們今天只討論後一種情況,而且是抱著「如何避免」的角度來討論的,絕對不是去指責受害人,請勿歪樓。

那這樣的孩子是如何「養成」的呢?

看看這樣的場景你是不是熟悉:

出於對孩子滿腔的愛和儘可能的保護,從上幼兒園開始,你便今天幫他搶回一個玩具車,明天替他擋一次來自同伴的肢體衝突,後天又衝到對方家長面前要好好算筆帳,凡事都有你這棵大樹作庇佑,你覺得孩子如何學得會自己該如何處理?甚至他還有沒有想要自己搞定問題的信心呢?

與此同時,你還頗為不滿,主動忙著幫他收拾「殘局」,嘴裡還不停苛責:「你怎麼那麼傻,太老實了,人不欺負你欺負誰?」茶餘飯後跟親戚朋友討論起來,更不免給孩子貼標籤「我們家孩子就光窩裡橫,出去啥都不敢,以後可怎麼辦?」這些不經意的話就像緊箍咒一樣,輕而易舉地就幫孩子建立了一個清晰又堅定的「我不行」「我不能獨立處理問題」的自我認知。

這樣的孩子,當他在一個人面臨威脅的時候,對方還沒出手,他勢必已經認慫。

還教育孩子「打回去」?我想說的是,開撕不是你想撕,想撕就能撕。

一句話忠告:

從上幼兒園開始,就多讓孩子儘可能先自己處理問題,其中也包括肢體衝突。

比「打回去」更好的方式是幫助孩子重獲「自信」

說到被欺負了,要不要讓孩子「打回去」,我相信很多家長都會非常糾結。

但說實話,這三個字本身對孩子之後的行為到底能產生多大影響,我絕對持懷疑態度。

你憑什麼覺得一個已經非常缺乏自尊心,不認為自己有能力擺平同伴衝突的孩子聽了你的話就能「打回去」呢?如果他硬生生地聽從了你的建議,下次兩眼一閉豁出去了選擇「打回去」,結果招致更大的暴力,豈不是更糟?

在這種時候,幫孩子重獲自信才是最實際有效的做法。

一個勁兒罵孩子蠢,或者囑咐「以後別和XXX玩了」都不能真正解決問題,告訴他再遇到類似的事該怎麼做才是王道。

而且,千萬別等到「欺凌」這麼嚴重了再討論,及時關注孩子著的情緒和心理成長。

遇到類似肢體衝突的情況,你可以這樣開頭:「媽媽很理解你現在一定特別不開心,你可以和媽媽分享一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嗎?」

接下來你可以等待孩子的描述。

然後教他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比如 「小明搶玩具、打你的時候,你有沒有和他說你不喜歡他這樣呀?就像你今天和媽媽這樣說了,媽媽才知道你心裡很難過,如果你只是嘟著小嘴,不大聲地說出來,小明就沒法理解你的意思,下次可能還會搶你的玩具。

下一次,你可以試著直接和他說。

如果孩子說已經和對方說明了,還是被搶,你可以繼續和他討論.「媽媽很高興你和小明說了,如果下次還是這樣,你會怎麼做呢?」給孩子充分的思考時間,也許他們會給你令人驚喜的回答。

即使想不出來也沒關係,你可以給一些提示,「媽媽覺得小明可能很喜歡你的玩具,不妨你可以給小明一些建議,讓他再給你找一個他覺得好玩的東西和你來換玩具;或者找一個你們都信得過的人給你們計時,讓他玩一段時間之後再還給你。

你要做的是商量出一個解決方案來,不然大家打來打去也沒有解決問題。

和孩子討論完之後,還需要讓他演練一遍,確定類似的事情如果再次發生,他真的知道該怎麼做。

從根本上給予孩子解決問題的方案,比單純和他說「打回去」要強得多,並且孩子能在不斷的經歷和總結中積累經驗,獲得「獨立處理」的自信,一旦擁有了這樣的能力,自然很難成為被欺凌的目標。

「弱者」是有社交優勢的,只是他們從來不知道

「弱者優勢」是我自己定義的,因為我發現大部分自尊心低的孩子嚴重低估了自己在別人眼中的形象。

他們總會認為,自己這種「唯唯諾諾」的樣子誰都討厭,沒有人願意和自己交朋友。

而美國的一次研究則發現,大部分的孩子其實非常同情那些不願意說話,比較內向的孩子,並且很樂於和他們交朋友。

老師的問卷里也顯示出一種「偏見」就是「弱者偏見」,他們願意給那些不願說話,不太合群的孩子更多資源和幫助,來幫他們融入朋友圈裡而不是被孤立。

所以你可以告訴那個被「欺凌」的孩子,其實他不是無助的,有很多人都很願意和他交朋友,只是他不知道而已。

並且幫助他找到第一個朋友,然後不斷地鼓勵他形成自己的朋友圈。

看了那篇在朋友圈裡轉瘋了的文章,事情鬧到此番田地,我最大的擔心是輿論的壓力已經讓這個遍體鱗傷的孩子跟他的同伴之間相隔了一條不可磨滅互不信任的鴻溝,這會影響他日後和同伴的正常交往。

當外界環境對「受害者」不友好時,更要教會孩子的事

校園暴力在全世界都是特別頭痛的問題,因為大家發現其實外部的介入很難改變一些孩子的「暴力」行為。

美國倡導「校園暴力零容忍」,一旦發現就會召集家長,老師,學區領導一起開會,制定處理方案。

我的觀點是大家的目光不要只盯著「施暴者」,因為這個因素是不可控,或者很難改變的,更多的關注應該放在教會孩子如何self-defense(自我防禦)校園暴力。

怎麼做呢?我參考了很多美國的教育論壇,給大家總結出了4條比較有用的方案:

1.相信直覺,走為上策

中美兩國在孩子「生命權」的教育上有很大的區別,美國人永遠把自己的生命放在第一位。

比如消防教育中,他們會告訴孩子如果發生火災,先推一下自己身邊的父母,如果他們沒有醒來,自己必須馬上逃出去,再向別人求救。

保證自己的生命是第一位的。

大部分的校園欺凌你是可以感受到的,比如你發現有一群人站在一起抽菸,或者有一些非常奇怪的車輛成群出現在街口。

你要告訴孩子,如果認為當前的環境不安全,一定要選擇繞開而不是心存僥倖甚至湊熱鬧地去看,要保證自己的生命安全。

2.儘可能「成群」活動

研究表明,施暴者更喜歡尋找單獨出行的人作為施暴對象,因此哪怕只有一個同伴,也可以很大程度降低你成為受害者的機率。

3.幫孩子訓練「大聲呵斥」

一般校園暴力的施暴者心理還是有顧慮的,害怕被發現,因此他們喜歡捏「軟柿子」。

你需要在平時就告訴孩子如果遇到危險情況,逃是第一選擇,並且永遠不要放棄尋找逃的機會。

如果實在沒法逃,那就必須「大聲呵斥」地說話,並且儘可能用大叫來吸引周圍人的注意力,往人多的地方或者老師辦公室轉移,並且直呼老師和校長的名字來震懾對方。

4.學會基本的自我防禦技巧

雖然我非常不鼓勵孩子使用暴力,但是在非常時刻還是需要讓孩子知道幾個非常手段。

比如要不停尋找周圍地上是否有投擲物,比如石頭磚塊等,向施暴者扔投擲物可以給自己爭取撤離的時間。

如果對方已經在「近身」狀態,看看是否有機會硬掰施暴者的手指。

如果被施暴者從後背抱住,可以試圖用肘擊來脫離。

在做這些自我防禦動作的時候,一定不要忘記大叫和震懾對手,並向人多的地方轉移。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除了「打回去」還有更好的方式

相信反擊的力量,也要相信反擊的智慧,而這個智慧當中如果有和平理性的解決方案,就不需要用還手的方法來打回去。愛子心切的家長們,請別以成人的眼光打量孩子的世界,也別把成人的觀念強加於孩子身上。小朋友...

孩子受欺負了 「打回去」對嗎

主持人:小朋友之間時常會有點小衝突。如果你的孩子在幼兒園被其他小朋友欺負了,你覺得該怎麼辦?針對這個問題,4月24日,四川樂山市啟明星幼兒園對家長做的一份問卷調查顯示,約60%的家長表示應該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