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分享我不強求,你分享我欣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這是我的,不給你玩。

」「我的,快還給我。

」……孩子約摸兩歲左右時,為護玩具弄得雞飛狗跳,你哭我哭的慘景。


「這個坦克送給你,哥哥。

」「這個玩具給你,月月姐。

」孩子在四歲時,翻箱倒櫃招呼夥伴在家玩耍,送東送西的其樂融融之景。

從這簡單的話語中,可以發現孩子180°的大轉彎。

為啥子?

當孩子還很小,約一歲多點時,他會舉著胖嘟嘟的小手往大人嘴裡送他正在吃的東西,啥都會給你不用叫也不用喊他,還會拚命地往你嘴裡塞。

樂得爺爺奶奶歡心得不得了。

而一兩年前,孩子也大概兩三歲時,就經常會聽到:「這是我的,不給你玩」,「快還給我」。

家裡的玩具看護得死死的,吃的東西更是別想從他手裡要出一丁點。

還記得曾經對面住著個一歲多的小女孩,每次因為崽不給她玩具,她又要玩,吵得哭得兩人都不開心。

也曾記得小女孩的奶奶經常說崽:「你怎麼這麼小氣,妹妹還小,你把你的玩具給他玩玩呀。

你看妹妹小點還比你懂事給你玩車子。

而做為媽媽的我,雖然知道也許孩子是進入了自我物權的認知階段,但也架不住幼兒園老師教育的要分享的說教,架不住孩子不分享玩具時旁邊小朋友家長的說教,也有點心急,於是也偶爾也會教育引導:「我家崽崽很大方的,你分享玩具給小朋友,以後你到小朋友家裡也會分享給你玩的。

但這種教育引導,非但沒有效果還適得其反,弄得孩子憋屈不高興,也許無形中還傷害了孩子的物權敏感期。

現在回過頭想想,其實孩子每個階段有每個階段的發育及特點,譬如幾個月開始吃手敏感期,用嘴巴來探索世界。

兩三歲時的物權敏感期,認知敏感期,塗塗抹抹敏感期,執拗敏感期,秩序敏感期……

我們家長則需要抓住這些敏感期給足夠的耐心及理解,再加以引導。

現在我家孩子四歲了,他清楚哪些可以送人,哪些他會自己留著。

也許生活環境的改變,與小夥伴玩耍時間增多,在與同伴的玩耍遊戲交往中,變得大方得體,學會了與人分享交往的技巧。

所以經常看到幾箱子的玩具拖出來丟在走廊幾個小朋友一起玩的情景,也經常會看到家裡少了很多他心愛的玩具車卻多了別的小朋友的飛機和玩具槍,也會看到他拿著六樓孩子的玩具而別層樓的孩子拿著他的海螺,也會聽到小朋友之間商量交換玩具的事情,還有你給我一瓶牛奶我回你一塊餅乾的禮尚往來。

有一次,孩子興沖沖地回來大聲說:「媽媽,媽媽,今天月月姐姐讓我去她家玩了,她還說我是好思齊,不是壞思齊了,我還給了她背包果凍。

」孩子興奮得好像得到了全世界的認可,於是順勢引導說:「Good boy!真好,姐姐說你是好思齊了,是不是給姐姐分享了果凍,你也很開心呀?」「是的。

對於分享,記住下句話共勉「不論您是誰,在哪裡,請尊重孩子對自己物品的所有權和支配權,不試圖以道德勸說,甚至要求孩子分享屬於他的物品」。

從孩子的成長,忽然明白,孩子是慢慢長大的,如同我自己講給孩子的道理一樣:你看,花兒是慢慢長的,這裡冒了個小尖尖就像你小時候一樣,然後吃飯喝水慢慢就長大了。

分享一篇美文《牽著一隻蝸牛去散步》

上帝給我一個任務

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太快,

蝸牛已經盡力爬,為何每次總是那麼一點點?

我催它,我唬它,我責備它,

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

彷佛說:「人家已經盡力了嘛!」

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

蝸牛受了傷,它流著汗,喘著氣,往前爬…

真奇怪,為什麼上帝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上帝啊!為什麼?」

天上一片安靜。

「唉!也許上帝抓蝸牛去了!」

好吧!鬆手了!

反正上帝不管了,我還管什麼?

讓蝸牛往前爬,我在後面生悶氣。

咦?我聞到花香,原來這邊還有個花園,

我感到微風,原來夜裡的微風這麼溫柔。

慢著!我聽到鳥叫,我聽到蟲鳴。

我看到滿天的星斗多亮麗!

咦?我以前怎麼沒有這般細膩的體會?

我忽然想起來了,莫非我錯了?

是上帝叫一隻蝸牛牽我去散步。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請給孩子這「三秒鐘」的時間

小梅子姐姐:不知道你的孩子是否常常比較頑皮呢?不知道你的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時是否常常出現狀況呢?又或許你常常擔心或認為其他小朋友會欺負自己的孩子呢?其實有很多時候,我們都存在冤枉孩子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