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了錯?家長容易陷入的禁區,請注意這3種現象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吃飯時間到了,三歲半的兒子就是拿著玩具車不放,怎麼叫也沒有反應,於是媽媽就上手想把玩具拿走,結果兒子哭鬧著不肯放手,掙扎件用玩具打到了媽媽的眼睛,這下子,媽媽就氣急冒火了,馬上跳起來罵了孩子一頓,可是,說完之後,看著兒子哭得可憐兮兮,媽媽又心軟了,開始後怕,自己這樣批評孩子,會不會給他留下心理陰影?

其實,孩子犯錯,家長厲聲呵斥的例子不在少數,很多家長都很容易在孩子犯錯時爆發,常常是批評起來個沒完沒了,但是孩子犯錯,不批評是不可能,可又擔心批評過火會傷到孩子,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想法:孩子就是越來越難管教了,好好說教又不聽,批評打罵也不管用。

那麼到底怎樣批評犯了錯的孩子,才能既起到教育的作用,又不傷害他呢?

讓我們先看看家長在批評孩子時的幾種現象與特點。

1.批評情緒化

有一些家長,面對孩子犯了錯的時候,就很容易情緒化,常常是暴跳如雷,手舞足蹈,嘴裡還嘮叨不停,還會瞪起眼來,加大聲量,罵個過癮。

而這個時候你可能不知道,你的孩子可能孩子還在心裡計算你罵的時間,想著「還有一半的時間,再忍耐一下」而有的家長還會在怒罵孩子的時候停下來質問孩子:「你記住了沒有?」「以後還犯不犯?」,而孩子則會為了早點結束這場暴風雨而敷衍地說「記住了」「不會了」。

其實,這個時候如果有一面鏡子的話,家長可以看看自己的表情,真的是不堪入目,要知道,你在激動地罵孩子的時候,常常會把孩子內心的一絲愧疚與不安給消除,因為孩子知道你罵過癮了自己就沒事了,這樣就起不到教育的目的,孩子只是「口服心不服」。

情緒化的批評方式是不可能讓孩子真正理解接受你的教育,只會讓孩子厭煩,因此在批評孩子的時候要注意分寸,不要過度發泄自己的情緒,在批評教育的同時,也要贏得孩子的信服。

2.批評泛濫化

還有這樣的家長:批評起孩子來常常是上綱上線、語速超快、激昂陳詞、想像力豐富。

比如說本來只是不小心把飯弄灑了的小事,家長就能從以前的亂扔東西、不聽話、打人搶東西,說到愛玩遊戲、看動畫片,只要是能想起來的孩子的錯事,就要跟回放似的說個不停,不吐不快,直把孩子說得一愣一愣的,到最後孩子就只想著看你什麼時候停,根本不在乎你說的內容是啥。

這種時候家長自己就要意識到,自己說得太多,批評沒有針對性,要做到就事論事,熟記「言多必失」呀。

「舊事」重提只會讓孩子越發不耐煩。

甚至脫離了當下要批評的主題,無法起到說教的效果。

3.批評簡單化

其實,在很多時候,家長都無法把握好批評孩子的時機,常常是該說的時候不說,不該說的時候又亂說教,尤其是在跟孩子學習有關的事情上,比如孩子貪玩,快要遲到還沒有出發去上課,這個時候就是一邊催一邊罵,但是孩子根本不關心你說了什麼,因為他知道家長肯定不會讓孩子遲到,會開車送孩子去上學,因此,孩子就一點也不怕會遲到,因為有家長可以為他們當後盾解決這些問題,他們就更有遲到的理由了。

遇到這種情況,家長就不要去理會孩子,遲到就讓他遲到,自有老師會批評孩子,像你這樣邊罵又邊替孩子承擔錯誤的結果,孩子是不會糾正自己的行為的。

(圖片來源於網絡)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父母批評孩子的6個方式

孩子犯錯了,父母有責任批評和管教,但怎樣的批評才能既有作用,又不傷害孩子呢?心理專家告訴我們,在批評和尊重之間,了解孩子的承受能力,並選擇適合的批評方式,會幫助父母找到平衡。批評孩子的三大原則:...

家長須知:批評孩子需要的度

孩子犯錯了,父母有責任批評和管教,但怎樣的批評才能既有作用,又不傷害孩子呢?心理專家告訴我們,在批評和尊重之間,了解孩子的承受能力,並選擇適合的批評方式,會幫助父母找到平衡。該吃飯了,四歲的兒子...

批評孩子要避免出現四種現象

批評作為一種教育手段,目的就是讓孩子能夠知道錯誤原因,以後能夠避免。但實際上,許多家長有這樣的體會,和孩子好好說、講道理不管用,批評、打一頓也還是不管用。孩子犯錯了,到底該如何管?1、批評情緒化...

孩子為什麼不聽話?因為你不會批評!

每個人都會犯錯,可惜在現實中,只有孩子犯了錯可能更容易招致批評。為什麼呢?因為孩子常犯錯?因為孩子小不懂事情,容易犯錯?當然,都不是!因為我們父母的眼光總是跟隨著孩子的身影。孩子所有的舉止基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