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起,我不能讓我的孩子不挑吃穿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鹿 媽 有 話 說

形象永遠走在能力前面,

一個人的衣著外貌,動作神態,

都在綜合而複雜的共同營造別人對他的看法。

這種「以貌取人」,是不分年齡和地域的。

合適的打扮這不僅能夠讓孩子更加自

讓孩子以一種整潔得體的形象出現,

就是給了他一張贏得他人親近和認可機會的名片。

朋友圈曾有人發文:以貌取人,絕對科學。

性格寫在唇邊,幸福露在眼角。

站姿看出才華氣度,步態可見自我認知。

衣著顯審美,髮型表個性。

職業看手,修養看腳。

可「窮」會從全身散發出來,那些騙來的名牌穿戴再多也無法遮蓋!

看起來有些絕對化,卻也頗有道理。

我贊同「衣著顯審美」這句,也支持家長們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給自己的孩子穿上得體整潔的衣服,因為從小養成的審美,會影響他的一生。

形象永遠走在能力前面,「以貌取人」不是貶義

楊瀾曾講過自己25歲時候在英國的找工作經歷:她一次一次的被拒絕都是因為穿著隨意,被面試官所鄙視,的確她很有能力,但因為前者的原因,她連表達能力的機會都沒有。

她很憤慨於對方的以貌取人。

她有一位奇葩的房東,要求她衣衫不整不能進客廳,不能用廚房做中餐,還有見客必須塗口紅......一次她坐在床上吃東西被房東發現了,罵她是毫無素質的中國女人,她披頭散髮穿著睡衣披上大衣就去了大街上,在一個咖啡館遇到了一個更高貴的英國老太太,老太太坐在她的對面,目不斜視,但給她寫了一張條子: 洗手間在你的左後拐彎。

看著自己的破舊的睡褲,她第一次看不起自己,才發現原來的邋遢,是對別人的不尊重!自己不尊重自己怎麼能讓別人尊重自己呢?

從此她開始接受房東嚴格的訓練,改變自己,慢慢變的自有底氣。

最後她成功找到了一個大的化妝品公司的市場推廣。

她曾說,我家並不窮,我的學習成績和能力在中國那麼多年從未有人質疑過,我的母親自從我出生以來一直教導我能力和成績最重要。

聯想到自己和周圍好多好多的國人,這句話多麼熟悉呀,從小以貌取人就是一個貶義詞,父母的教育對這個也是嗤之以鼻的。

學習好,就是有能力。

這種教育方式讓我們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學習上,兩耳不聞窗外事。

考名校就是能力的顯示,考上後還要考各個級別的證書,這也是所謂的能力,接著就是出國,再接著就是找工作,拿綠卡,生孩子,買房子,似乎所有的能力都實現了,開始安於現狀了。

美是永恆的競爭力,讓孩子從小擁有

張愛玲曾說:「一張好看的臉,就像一本好看的扉頁,令人忍不住想讀下去」。

我們無法左右孩子的容貌,我們卻能通過給孩子合適的打扮,給孩子一張不被憐憫的臉。

所謂合適的打扮,並不是要父母們給孩子穿上滿身的名牌,戴上多麼貴重的飾品,而是在保證孩子穿的乾淨得體的條件下,儘量讓孩子的衣著更加有色彩感和審美情趣。

這不僅能夠讓孩子更加自,而且當讓孩子以一種整潔得體的形象出現,就是給了他一張贏得他人親近和認可機會的名片。

穿著得體大方的孩子,能通過他們的精神面貌傳遞出一個息:我是有人關心有人愛的孩子,我的父母對我很負責任,同時也很用心的教我為人處世和社交禮儀,我有良好的教養,跟我溝通你可以很安心。

一個人從小的教育會給自己打上一個很深的烙印,形象所包含的不只是衣服穿著,更重要的是一些日常小節,長大後那些不良習慣不自覺的暴露出來,可能自己都不知道哪些讓別人看不起了,就像我們所謂的城裡人看不起鄉下人一樣,就是50步笑百步了。

在小區里經常可以看到那些優雅得體的韓國媽媽,總是穿得清清爽爽,臉上掛著淡然平靜的笑容,即使年齡不小,居然也給人一種甜美少女的感覺,每次見到我們都是點頭致禮、各方面的得體,當然她的孩子也是教育得彬彬有禮。

反觀我們不少家長,出門不修邊幅,有沒有想過,孩子長大了會嫌棄?

給孩子的審美教養,會融入進他的氣質

著名書畫家徐悲鴻先生在孩子只有四歲的時候,開始教他們練字。

據他的三兒子,現任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院長的徐慶平回憶說,徐悲鴻會給他和他妹妹每人一本《張猛龍集聯》,當時每天要寫兩頁大字本,是對著字帖臨摹。

他說,父親之所以選擇張猛龍碑帖給我和妹妹做教材,是期望我們能從中體悟到做人的品質,那種大度、開闊、堅實、雄強,父親希望我們從小就學會欣賞壯美的東西。

而這些,我在自己已過而立之年後才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

為此我終生感激父親。

可以說,徐悲鴻先生給孩子提供了良好的審美啟蒙。

孩子的審美敏感期常發生於2.5-5歲之間,這個時期的孩子,會本能地嘗試用各種方式表達自己對美的理解和感悟,並且,他們也會執著地按照自己的「審美」標準來打造自己。

而他們的審美標準,就是來自於成人世界。

所以我們常常可以看到,這個年齡段的女孩子,會特別熱衷於學媽媽化妝。

她們會用口紅塗嘴唇,用腮紅塗滿臉,會熱衷於帶各種各樣的小首飾。

而這個年齡段的男孩子,則可能比較容易搶其他孩子的東西。

這並不是因為他不乖,而是他有了審美觀,開始覺得他人的物品比自己的好看比自己的美。

如果家長們多讓孩子接觸美好的事物、美好的景象,比如帶孩子感受自然之美,建築之美、詩詞之美、音樂之美、繪畫之美,服飾之美甚至飲食之美,孩子就特別容易受到影響,養成良好的審美品位。

相反,如果我們沒有給孩子建立一個正確的審美觀,那麼他以後想要補上這一課,學費就相當高昂了。

在歐洲國家,孩子們從小就有去觀賞藝術活動的習慣,每到周末和假日,他們總是去看展覽、聽音樂會、欣賞演出。

他們到任何一個新的地方去度假、休息,工作之餘總是首選參觀博物館,而且是美術博物館。

其實是在告訴孩子們:生活中所有的美都是重要的,你周圍的建築風景,你的談吐氣質,你的衣著服飾,你本人,都是重要的,你都要去了解,都要去追求,都要去思考。

所以,有家長認為,給孩子買那麼多衣服,看那麼多繪本、展覽,到最後衣服還是會穿舊變小,繪本展覽的內容他也不一定都記住,何必要浪費這筆錢?

但我們要相,那些故事那些風景那些感覺,都融入進了他的氣質里。

對於孩子來說,他是會長大,但是那些童年的美好不會腐壞,只會幫他照亮未來。

(部分整編於 成長樹、卓訓網等)

你怎麼看?

下拉底部 回復我們

原創投稿︱商務合作︱版權問題

微信公號:長頸鹿媽媽(giraffemum)

個人微信號:18565645022 QQ:212516544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不要讓你的孩子輸在「以貌取人」上!

小的時候,父母教育我的是,最重要的是心靈美,外在美總是被忽略的。在學校里,如果誰打扮的比較好,總是會被背後說是「臭美」。等到長大了才發現,不以貌取人是假的,誰都喜歡漂亮、打扮得體的人!你的穿著、...

你給孩子穿的衣服,決定他的氣質和未來

所謂合適的打扮,是在保證孩子穿的乾淨得體的條件下,儘量讓孩子的衣著更加有色彩感和審美情趣。1.以貌取人,其實具有科學性性格會寫在唇邊,幸福露在眼角。站姿看出才華氣度,步態可見自我認知。表情里有近...

教孩子好好打扮 到底有多重要

身邊有些媽媽,把精心打扮自己的孩子,看作是育兒的一大樂事,每天樂此不疲地給孩子搭配衣服,顏色一定要相稱順眼,款式一定要落落大方。也有不少媽媽,自己不打扮就算了,也疏於給孩子打扮,甚至認為孩子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