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將之子成國內首例變性人:孩子性別認同障礙,你能發現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娛樂圈帶起來花美男風盛行,很多男孩子缺少陽剛之氣,好些女孩子為豪爽利落女漢子,偽娘成網紅,孩子的性別意識有時候也會受到影響。

一份資料顯示:目前我國大約有40萬人要求進行變性手術,已有一千餘人做了變性手術。

跟泰國變性人因金錢驅動不同,國內變性人大多因為同性戀或者不認同自己的性別。

然而新聞報導中的變性人美則美矣,真正被社會接納的並不多,嗯,金星算一個。

中國首例變性人張克莎,1962年5月出生於遼寧大連一個部隊高幹家庭,張克莎從小舉止行為都更像一個女孩子,很小的時候就特別鍾情於穿花衣服、玩橡皮筋、學編織、勾花。

做一個女人的想法一直伴隨著張克沙成長。

張克莎在部隊

1983年,實在忍受不了自己男兒身的張克沙來到了北京,在北京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整形科接受了中國首例變性手術,成為「中國變性第一人」,並且改用了現在的名字。

然而,由於社會認同等問題,她和家人一直生活在痛苦之中(想知道更多可以自行百度)。

即便是現在,變性人在中國也飽受爭議。



造成性別認同障礙的原因很多。

大致可分為兩個方面:先天因素後天因素

先天因素:即生理上的問題。

如男孩兒具有的女性激素過多,或女孩兒具有的男性激素過多,都會導致障礙的產生。

後天因素:主要指的是家庭因素。

父母很喜歡女孩子,但生的卻是男孩兒,於是就總喜歡把自己的兒子打扮成女孩兒的樣子,給他留長頭髮,穿花裙子。

幼兒還沒有明確符合自己性別角色的行為,時間長了,自然就會在性別認同上出現問題。

還有的父母,看到孩子做出了異性的舉動,覺得很有意思,不但沒有阻止,還表現出很高興的樣子,這強化了孩子的不當行為。

而且,父母在孩子的性別認同上具有重要的作用。

例如,一個處於幼兒期的男孩子雖然被人稱作男孩兒,卻還不知道男孩兒和女孩兒的區別,以及什麼行為才是男孩子該做的等等。

他是在成長的過程中,經過多方面的模仿和強化才形成了符合自己性別特徵的行為。

而在這個過程中,父親就是其模仿的重要對象。

如果一個家庭中,缺少一個像父親一樣陽剛的角色,那麼這個男孩子就會由於缺少模仿對象,而表現出過多的女孩子的行為。

還有的家庭雖然不缺少模仿對象,但由於母子關係或父女關係過於密切,使孩子與其同性別家長接觸過少,也會導致這種問題的產生。


一個兒童,如果表現為下列4項以上,則說明這個兒童具有DSM-4所規定的性身份識別障礙:

(1)反覆申述自己想成為另一性別,或堅持認為自己是另一性別;

(2)男孩喜歡換穿女裝或耀眼的女性盛裝;女孩則堅持一直穿典型男性的服裝;

(3)在假扮遊戲中強烈而堅持地偏愛另一性別的角色,或堅持幻想成為另一性別;

(4)強烈地希望參加典型的另一性別的遊戲及娛樂;

(5)強烈偏愛另一性別的遊戲夥伴。

青少年或成年人的外在表現沒有像兒童那樣直觀和外顯,他們則表現為申述自己願成為另一性別的願望,往往發誓是另一性別,希望像另一性別那樣地生活或要求他人如此對待,或深信自己具有另一性別的典型感受和反應。

這種想法或行為根深蒂固,難以說服。

儘管他們因與家庭、好友的期望相衝突而苦惱,並受到嘲笑和排斥,但卻不因為自己的性身份障礙而苦惱。

這一障礙必須在青春期前就已經十分顯著才能確診, 典型的兒童在入學前就首次出現症狀, 進入青春期後才出現則診斷不能成立。

此障礙必須至少持續存在6個月才可診斷。

如果僅僅是女孩像假小子, 男孩有女孩子氣並不能算是性身份障礙。

作為父母,首先要能察覺到孩子的異常行為舉止,然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再做進一步措施來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纓子:男孩子為什麼會像女孩兒?

嬰幼兒接觸的世界主要是家庭,家長就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家長的言傳身教都會被孩子模仿,會影響孩子的成長。一天,一位媽媽帶著孩子來心理輔導,孩子白白嫩嫩,大眼睛,穿件花衫,都以為是小姑娘。可他媽媽說:...

性別教育宜早不宜遲

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對於性別的區分越來越弱,比如說女性也能參政、男性也能參與家政工作,這是社會的進步,可是在孩子中卻出現一種讓人憂心的情況:男孩子越來越娘娘腔,女孩子越來越中性化,這種孩子性別的...

別讓你的性別偏見耽誤了孩子

從寶貝幼兒時期開始,父母就根據孩子的性別,來給孩子挑選玩具。男孩兒玩小汽車,女孩兒玩洋娃娃,好像自然規律就是如此,一點兒也不奇怪。就像覺得男孩子天生就該喜歡藍色,女孩子天生就該喜歡粉紅色一樣。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