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讓你的孩子5歲前明白這6條道理,再不看就晚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荀營


俗話說:沒有規距,不成方圓。

當孩子處於各項意識的萌發期,生活上父母需要在孩子面前扮演一堵牆,某些方面幫助孩子設定邊界、修正行為,以防止其長大後變成一個不守規距的人,等孩子升入小學,開始真正的校園生活,對孩子的人際關係都有著非常大的影響。

這裡向父母們提出6條建議。



一、舉止文明

對孩子粗野、粗俗的行為立即禁止,譬如孩子在幼兒園和小朋友搶東西,打小朋友等做法不應發生。

其次,文明的舉止也是孩子有教養的基本表現,包括不隨地吐痰和便溺,公共場所不大聲喧譁、自覺排隊、不為個人方便妨礙公共利益等。

若想為孩子設立這一系列的規則,父母就要首先檢視自己的日常習慣。



二、良好時間觀念

總有父母抱怨,隨著孩子自理能力的發展,與之不協調的磨蹭、拖拉等壞現象也隨之顯現。

由於「時間」對於孩子而言,是個看不見、摸不著的概念,很難以解釋說明的方式告訴其時間的意義。

那麼,父母從小對孩子合理的生活安排、規律的作息時間,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在合理的生活安排之下,能夠有效增強孩子的秩序感,樹立時間觀念,提高孩子的做事效率。

但讓孩子學會守時,父母同樣需要以身作則,另外,不妨嘗試把主動權交到孩子手上:「15分鐘後請關掉電視」、「好吧,但你再緩5分鐘就得起床了!」

三、尊重別人,不任性妄為

現在的家庭里,往往把孩子放在"第一位」,凡事都依著孩子,飯肯定第一個叫孩子吃,水果先讓孩子挑等等,久而久之,家長一味的謙讓,令孩子越來越以自我為中心,覺得「爸爸媽媽都要讓著我,我是最大的!」,這樣環境下成長的孩子性格可想而知,長大後很不容易交到朋友!

若想孩子能克服「以自我為主心」的心態,同樣需要從家長做起。

爸爸媽媽需要為孩子闡述並要求其遵守「先來後到」的規則,比如吃飯的時候,媽媽先到飯桌前就先吃,如果孩子總是不來,那就讓他嘗到沒有菜吃的後果;刷牙的時候誰先到洗手間就先刷牙……這樣慢慢地,幫助孩子形成「先來後到」的習慣。

或許能避免孩子養成自私的性格,懂得當別人先拿到東西的時候,必須學會等待,並形成一個平等的交往模式。



四、自己的事自己做

假如在孩子很小的時候,你就幫他樹立了「自立」的信念。

孩子也學著做事,5歲左右孩子自理能力的優勢應該能夠凸顯出來了。

比如自己穿衣、協同鋪床疊被、收拾物品等等。

在孩子學會自理之前,父母除了鼓勵以外,要做的就是放手,以將更多的時間用來指導並處理孩子暫時做不好造成的麻煩。



五、別人的東西不能拿

幫孩子建立物權意識,區分自我和他人的界限:別人的東西不能拿,自己的東西可以自己支配;對於公共物品,從哪裡拿的要放回哪裡,誰先拿到誰先使用,後來者必須等待;要徵求所有者同意,才可以動別人的東西,想要玩別人的玩具,自己先要學會分享。



六、做錯事要道歉

有的父母溺愛孩子,總是認為「孩子還小」,所以時時處處讓著他,就算明知孩子犯錯的情況下,孩子仍不知錯不道歉,也會心一軟就原諒了他。

從此孩子便抱有了「僥倖」心理,會覺得「做錯事沒什麼大不了的,反正最後都會原諒我」,孩子沒有了約束,難免會為所欲為,犯更多更嚴重的錯誤。

育兒專家指出,5歲前的孩子雖然年齡小,但也開始懂事理了,這時候爸爸媽媽應該抓住機會,從小就教育他「做了錯事要道歉!」而不該濫用多餘的包容。

在孩子犯錯的時候,除了教育他之外,可以命令孩子對自己說一聲對不起,如果是爸爸媽媽錯怪孩子了,也要向他道歉,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跟孩子一起遵守規矩。

父母課堂(ID:fumuketang)原創內容,轉載請務必聯繫授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6歲前,沒給孩子立下這六個規矩,後悔莫及!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6歲前的小孩子正處於各項意識發展期,如果沒有爸爸媽媽制定的規矩來約束他,孩子容易為所欲為,更不懂得判斷自己言行是好還是壞,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將會變成一個不遵守規則的人,對於孩子的...

6歲前,不給孩子立下這6條規矩就晚了

雙媽語:大雙快4歲了,他做錯事的時候,會主動說「媽媽,對不起!」。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也忍不住要去拿, 如果我告訴他「那是別人的東西,你不能動」他也能接受並放回去。孩子的很多規矩是我們在平時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