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質這事兒要從娃娃抓起——兒童基礎禮儀50條!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有時候,大家都是一樣的成長,你家有的,我家也不缺,但為啥我家的孩子像個大馬猴上躥下跳,大呼小叫,出去見人不給我長臉,
為什麼那誰家小誰一看就是貴公子!
那是因為
哈哈哈,雖然說錢充滿銅臭味,但都說三代才能出貴族是有道理的。
貴族與紳士代表了一定的經濟地位,更是一種風度與修養的體現,他需要人一代一代去沉澱,用自己的行為,言傳身教給下一代並不斷深厚下去。
我們雖說談不上貴族,也不巴巴的去夠著,但從最基本的禮儀入手,培養孩子的風度、修養與氣質,也是我們作為父母可以給孩子創造的精神財富和家庭文化。
成長環境決定了一個人的視野
這個視野決定了你的人生志向和追求。
這裡邊也有你的個人氣質的養成。
這個氣質包括學識、談吐、生活習慣等。
記不得在哪本書上看過,教養,簡單的說就是不給別人製造麻煩。
比如,在公眾場合不大聲喧譁,影響別人。
吃快餐,儘可能的把自己製造的垃圾收拾掉。
住酒店,離開的時候也不好把房間弄得非常亂。
有人會笑說:你可真逗,你付的錢里,已經包含這些服務了。
我想說:你也很逗,自己的氣質高度不夠,還認識不到人家比你高尚。
可是有趣的是,這些人到了國外,看到身邊的人這麼做,他也會屁顛屁顛地跟著做。
為什麼?因為在這種文化里你自然而然被提高了。
雖說我們的社會環境還沒達到這個高度,但是現在溫飽已經不是我們基本需求,我們的視野也開闊了,社會總是在進步,素質也在提高,我們的孩子處在這個上升的環境中,禮儀本就該上升。
不必說需要熟練掌握西餐禮儀等等等等,其實日常生活中,就有很多你沒有注意到的禮儀,因為你沒有做到,所以你在忽略。
還記得前面的命題嗎,成長環境決定了一個人的視野。
和孩子一起來學習、實踐這些禮儀,對整個家庭來說都是一種家庭文化的建設和整體環境的提高。
禮儀和氣質是臨時裝不出來的,是潛移默化、長期的練習刻畫到一個人的反射行為中的。
如果你開始訓練孩子禮儀,你就會發現,讓孩子
從見到小夥伴沒反應,
到說:你好!
再到自然而然說:丁丁,你好!
是個多麼漫長的過程!雖然只多了個名字,但這就是禮儀提升的體現。
所以什麼時候開始訓練孩子的禮儀都不要嫌早。
除非你根本不在一這點。
不要一提到禮儀就想到唐頓莊園裡貴族們的每一個精細動作都毫不含糊,我們沒必要吧,
其實有很多基本的說話、帶人接物的小禮儀,就發生在生活中的每個角落。
我們一起來對照下這些基本禮儀還有哪個沒做到位吧。
個人基本禮儀
1.頭髮、著裝整潔;
2.早晚刷牙、洗臉;
3.每天洗澡;
4.勤洗手、勤剪指甲;
5.站姿端正,不駝背;
6.坐姿端正,背挺直,不亂晃;
7.走路時,胸挺起,步伐輕;
8.打噴嚏時用手遮住;
9.咳嗽時,要轉過身,咳嗽完說抱歉;
10.開門關門時,動作要輕,注意會不會撞人;
11.用眼姿勢端正,保護眼睛。
社交基本禮儀
1.遇到人主動問好;
2.分別時,主動說再見;
3.和人打招呼要先稱呼對方;
4.別人叫時,要大聲答應:「」哎!「」
5.使用「」謝謝「」、「」不客氣「」;
6.使用「」對不起「」、「」沒關係「」;
7.借東西要經過允許,使用時要愛惜;
8.借東西要及時歸還,損壞、丟失要主動賠償;
9.要有愛心,不欺凌弱小;
10.不隨便打斷別人說話;
11.見人微笑;
12.打招呼、告別、指方向等用到手勢語時,手要併攏;
13.出門主動道別,回家主動問好;
14.雙手遞接物品;
15.練習介紹自己;
16.使用「」請「」字;
17.安靜吃飯,嚼東西不出聲;
18.嘴裡吃東西時不說話;
19.吃飯前幫助擺碗筷,吃完飯輕放碗,擦乾淨嘴再離桌;
20.遞送鋒利物品時,鋒利面不朝著對方;
21.接電話先問好;結束時說再見;
22.做客前,要提前預約;
23.要守時;
24.敲門要輕,敲三下然後等待回應;
25.不亂翻別人東西;
26.不浪費能源、食物;
27.尊敬長輩;
28.懂得謙讓、分享。
公共場合基本禮儀
1.在公共場合不哭鬧、怪叫、說話時音量低;
2.排隊時,不喧譁打鬧、不插隊;
3.不亂扔垃圾;
4.愛護花草樹木;
5.上下樓梯靠右側通行,不搶先、不擁擠;
6.看演出時要提前到場、保持安靜、不吵鬧、演出後有秩序離場;
7.乘坐交通工具時要遵守秩序,不喧譁吵鬧;
8.過馬路時遵守交通規則,紅燈停、綠燈行;
9.旅行遊玩時不亂刻亂畫;
10.在圖書館看書時要保持安靜,看完書放回原處;
11.愛護公共設施。
看起來好像很多條,但其實就這些動作每分每秒都在發生。
氣質的養成也來源於這些舉手投足。
不是孩子怎麼越來越不懂禮貌,是你沒花足夠的時間訓練他懂禮貌!
讓我們一起從基本禮儀開始吧!邁出培養孩子氣質的第一步!
投稿作者:7寶媽 本文為寶貝棒原創內容,轉載請註明出處!
寶寶3歲前出現的敏感期的教養要點
敏感期是自然賦予幼兒的生命助力,如果敏感期的內在需求受到妨礙而無法發展,就會喪失學習的最佳時機,日後若想再學習此項事物,不僅要付出更大的心力和時間,成果亦不彰顯。而如何運用這股動力,幫助孩子更完...
小細節見大教養——家長這樣做,遠離 「熊孩子」
去親戚家玩亂翻東西搞破壞,電影院飛機上喧譁吵鬧聲不絕,更有甚者故意破壞設施導致他人處於危險(小孩子割斷工人安全繩的新聞)……網友將這些行為的小孩稱為「熊孩子」,隨著「熊孩子」這個詞越來越高頻率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