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教授忠告:很多父母教育孩子其實在坑孩子,這5種千萬要制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每個孩子都會有一段叛逆的時期,我們通常認為這段叛逆期就是青春期,青春期的叛逆孩子很難管,也不好管,但這也不是說明並管不了。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容易對處於青春期的孩子缺少關注與溝通,容易在這個階段與孩子之間生出嫌隙。

所以,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其實都在坑孩子,於孩子而言,並沒有起到良好的引導作用。

作為一名資深的班主任,接觸到很多家長和孩子,也和家長們探討與孩子之間的問題。

有的家長表示,青春期的孩子很不好管,在很多事情中,他們都是,似懂非懂,可偏偏喜歡裝的什麼都懂似的,因為他們老是喜歡跟我們唱反調,尤其是在與他說話的時候,我們沒覺得這樣,他們非得那樣。

總讓我們覺得,他們長大了不甘心委屈就犯,聽我們的話。

其實,每個孩子身有叛逆問題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問題,這個階段的孩子心理總會有這些症狀。

對我們來說,孩子的叛逆只是暫時的,孩子只有經過了這暫時的掙扎與痛苦,才會慢慢成熟,真正地去理解父母的用心。

在這個時候,父母尤其要耐心地與孩子交流,要學會支持孩子,在孩子面前做一個好榜樣。

實際上,孩子叛逆是好的開始。

如果父母把握好了,對孩子受益一生;如果沒有把握好,可能就會害了孩子。

鑒於這麼多年我經歷過上千個關於孩子「叛逆」的個案,有自己的心得和總結。

針對處於青春期叛逆的孩子的特徵也是有所想法,很多父母教育孩子其實在坑孩子,這5種千萬要制止,希望各位家長可以好好看看。

另外,如果各位家長在孩子學習和教育上還有其他任何疑問,或者需要其他學習資料的,都可以通過文末的方式直接與我交流,我會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來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免費幫孩子提高學習成績!同時,每周都會有免費的公益課,有興趣的家長可以關注我的微信人聽一下,相信一定也會有所啟發!

孩子叛逆的幾個特徵介紹

1、盲目性

青少年期向青年期發展的過渡時期,學生精力充沛,探求能力和好奇心有了很大的發展,往往顯得更加好動、好問、獵奇、執著。

但由於心理的發展與之不相適應,思維的偏激性很大,學生往往處於一種「找不到正確的活動途徑、有勁無處使」的心理活動準備狀態。

於是,千方百計地尋找他「使勁」的突破口,盲目地行動,表現得很任性。

具有這種逆反心理的學生,一事當前,無論其正確與否,都盲目地加以抵制,甚至反而道而行之;凡事,無論可行還是不可行,只要他想干,就干,隨心所欲,不考慮後果,遇事好感情用事,缺乏冷靜的思考。

2、社會性

現在的青少年對外聯繫廣泛,信息來源渠道多,接收信息量大,知識面也較寬,但由於缺乏足夠的鑑別能力,不能對來自各方面的信息進行合理的篩選。

在對外開放,對內搞活的改革時期,一些人趁機搞以權謀私等不正之風,也給青少年帶來一些消極影響,使之產生消極情緒,而他們往往又由於理論修養不夠,缺乏實事求是的分析能力,容易感情用事,過於偏激,產生逆反心理。

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在很大程度上更多地取決於社會和政治環境的影響。

3、感應性

人與人之間存在著互相感應的力量,而這種具有逆反心理的青少年所產生的感應作用,它對先進層來說是一種逆向拉力,對後進層來說是轉化的阻力,影響著兩頭,具有感應性。

學生往往用聰明的大腦給老師挑「刺」,給學校挑「毛病」,甚至於發展到故意搗亂,以衝撞老師為榮。

他們把老師、學校對學生的每一個要求都說成沒有必要,我行我素。

這種逆反心理的感應性對班內影響很大,如不善加引導,會影響班級建設,妨礙學生的進步。

4、自發性

青少年的逆反心理是對社會存在的直接反應,它是在特定的環境和條件下通過個體間相互影響自發形成的,遇事感情上接受不了而產生一種抵解情緒造成的。

沒有什麼人指使,也沒有十分明確的指向目標,不知該做什麼與不該做什麼,往往不受約束,不聽勸告,一意孤行,只圖痛快。

有時看到別人那樣干,也跟著干,這一從眾心理是逆反心理在特定條件下自發產生的表現。

5、可變性

中學階段,學生的獨立自主的要求意識比較強烈,但他們的觀點、信念尚未形成或極不穩定,環境的誘惑力又是多種多樣,所以想獨立自主,一時還做不到。

他們的思想不成熟、不定型、可塑性大,只要我們善於引導,是可以對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實行有效的控制的。

有的學生具有逆反心理,但並不是處處都逆反,隨著環境、條件的變化和教育的作用,因勢利導,逆反可以發生逆轉,具有可變性。

5種父母容易養出叛逆孩子

1、「無能父母」不受歡迎

孩子:我喜歡唱歌、跳舞、繪畫、剪紙、捏泥巴,可是父母都不會。

父母每天早出晚歸,她對我的愛好好像根本不感興趣。

其實,我很希望父母能夠抽點時間陪我一起玩。

而且父母對我的提問也從來不熱情回答,還說我的問題很奇怪,說小孩子的話為什麼這麼多。

點評: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都很強,他們想從父母那裡了解很多事情,以滿足自己天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可如果父母總是一問三不知,便會使孩子感到很失望。

同時對孩子早期語言能力的發展也很不利。

建議:為了做一個令孩子喜歡和自豪的父母,讀書學習是關鍵。

但是,同時,儘可能抽時間多陪孩子一起玩,多和孩子言語交流。

畢竟父母不是完美的,總有些事情是父母不會的。

也沒必要為了孩子而去學這學那,要告訴孩子知識是無窮的,父母會不斷的充實自己就想孩子現在做的一樣。

要讓孩子自己去學會學習新的東西。

2、「電視父母」冷淡孩子

孩子:父母一有空總坐在電視機前,對於電視連續劇是一集不落,而把我擱在一旁。

父母把電視節目看得比我重。

點評:如果父母一直與電視機為伍,就會缺乏和孩子一起做遊戲、看書和帶孩子到大自然中開展親子活動的機會。

這不僅會失去許多和孩子溝通的機會,而且也影響孩子,使得他也從小喜歡看電視,而不善於和人交流、溝通,嚴重的話,自閉症和孤獨症等一系列疾病也可能產生。

建議:童年很珍貴,父母有時間的話,應該多和孩子一起活動。

3、「苛刻父母」束縛孩子

孩子:父母總對我不滿意,一心想把我當成一個「全能小神童」,鋼琴、舞蹈、美術、體操和電腦,我學了好多,可是她還總覺得我這樣沒做好,那樣沒學好。

點評:孩子一般都不喜歡過於苛刻的父母,這樣的父母對孩子過於嚴厲,而且總是說「不」。

孩子經常處於一種不自由、被束縛的狀態。

建議:兒童天性喜歡無拘無束、自由自在,誰剝奪了他們這種基本需要,必然不受歡迎。

切記不要過分嘮叨和干預孩子,要大膽放手,讓他適當自由和放縱。

4、「攀比父母」讓人厭煩

孩子:「你看某某多能幹,你再看看你自己。

」這是有些父母經常對孩子的一句話。

在大家面前,父母總喜歡把我和別的孩子相比,她不是說我不好,就是表揚同事或者鄰居的孩子比我強。

其實,我覺得我自己做得也不錯。

點評:對孩子的責備使得他有些不服氣,甚至反感。

這樣的做法對孩子的獨特個性和自信心不利。

建議:父母應該認識到每個孩子都有獨特的能力和興趣,絕不能按照一個標準要求他們。

讓孩子成為他自己,幫助他一起開發潛能。

5、「謙虛父母」壓抑孩子

孩子:在客人面前,我總喜歡錶現自己最拿手的長項,但父母總當著他人的面說我做得不好。

點評:在外人面前,孩子往往比較興奮,喜歡錶現,同時也不免出現一些小差錯,這是正常的。

可是父母卻認為孩子的「人來瘋」讓家長丟面子,或者為了顯示自己的教子有方,當著眾人的面指責孩子。

建議:孩子的自尊心有時候比大人還強,而且心靈也比較脆弱,上述做法會引起他們的強烈反感,喪失自信心,甚至出現反叛情緒。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很多困難,歡迎家長們主動跟我探討交流。

我專注於學習與教育方法的研究。

另外,在我的朋友圈每周都會有一些免費的公益課視頻,以及分享一些好的學習方法、記憶訣竅、各年級的學習資料,而且還會不定時地整理一些各省的中考高考試卷和學霸的各科筆記,那麼,有需要的家長都可以

歡迎在微信搜索欄上輸入 「 xueba32 」 來找我,我會根據我多年的教學經驗,幫助您的孩子解決學習中的困難,從而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以及學習成績。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逆反心理,如何正確對待?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很多家長發現,隨著年齡的增長,自家孩子由原來的乖巧、聽話、懂事、孝順逐漸變得性格叛逆、不服父母管教,常常和自己「頂牛」、「對著幹」。他們還經常以有悖常理的言行來顯示自己的「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