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叛逆不聽話?你需要這麼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孩子的叛逆期,一般發生在青春期。

這個時期如果一味地用打罵來教育孩子只會適得其反。

我們應當分析其中的原因和了解情況。

在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就像一個皮球,你打罵越用力,他只會反彈越用力。

所以我們要使用正確的手段和方法來幫助孩子度過這個時期。

那麼叛逆有哪幾種以及造成孩子叛逆的原因有哪些呢?

1、自主逆反:如果老師和家長在對待孩子時過分地運用控制手段,使孩子感到自己的行動自由受到威脅。

這時,他們就有可能拒絕辦本來願意辦的事,甚至故意去做與要求相反的事,這種現象就是自主逆反。

2、平衡逆反:當老師、家長和學生之間情緒比較對立時,即使老師和家長所持的立場、觀點與孩子一致,

孩子也可能產生抵制甚至故意表現出相反的態度,以顯示自己與老師的不合拍,從而維持心理平衡,這就是平衡逆反。

3、信度逆反:孩子時刻都關注著老師和家長的行為舉止,倘若發現與他們平時所作的宣傳教育相悖,

就會造成孩子對家長和老師的不信任態度,這就是信度逆反。

4、情境逆反:在特定的機會、場合,學生個體有不同的「心理熱點」,處於一種不同的情感和情緒狀態。

如果老師家長不顧及孩子當時處的情境,就會誘發孩子的情感障礙,使孩子緊閉心扉,對家長和老師的教育採取排斥的態度,

拒絕接受本來可以接受的東西,這就是情境逆反。

5、超限逆反:這是由於教育的容量過大、時間過長,或者教育內容機械地、無時間間隔地重複而產生的一種逆反態度。

6、禁果逆反:人們往往有一種傾向:越是禁止的東西,如果沒有說明充足的禁止原因,

禁止本身就會引發假設、推測,反而常常誘使人們產生好奇並引起探反射,產生與禁止相悖的意向,這就是禁果逆反。

7、歸因逆反: 假如孩子了解大人行為的動機不是利他而是另有所圖時就會產生心理對抗,這就是歸因逆反。

8、評定逆反: 這是一種因大人與孩子之間評定差距過大而導致的逆向反應。

大人在教育孩子時,過分渲染、誇大其詞等都可能誘發孩子產生這種逆反反應。

9、投射逆反: 大人把工作成敗的原因主觀地集中到少數對象身上,撇開與此有關的其他因素而引起的逆反態度,這是投射逆反。

那麼家長與老師應該以什麼樣的態度來對待逆反心理的孩子呢?

和青春叛逆期的孩子相處,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寬容的對待孩子,原諒孩子的錯誤;

二、了解孩子,做高明的父母,學會傾聽;

三、著重培養孩子的非智力因素髮展; 非智力因素的內容。

由於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以外的對學習活動起著起動、導向、維持和強化作用的個性心理,

因此,心理學家們把那些個性心理作為非智力因素的主要內容。

大多數心理學家認為,非智力因素的主要內容有:

1.興趣與愛好;

2.愉快的情緒、對事業的熱情;

3.對挫折的忍受性與意志力;

4.活潑的性格、寬闊的胸懷;

5.自信心與好強心;

6.遠大的理想與目標;

7.高抱負;

8.焦慮。

四、別和青春期的孩子較勁,做好孩子成長航程中的舵手,放手但不放縱,讓孩子去尋找自己,找到最真實的自己;

五、幫孩子養成好習慣;

六、堅決杜絕揭孩子短的行為,孩子需要鼓勵,需要給他們建立自信,絕不能放縱自己用錯誤的行為來應對孩子無知犯下的錯誤。

其中包括:

1、引導孩子制定自己的行動計劃,父母不包辦代替;

2、引導孩子思考自己的活動方式,父母不指手劃腳。

3、引導孩子解決自己面臨的問題,父母不急於求成。

4、引導孩子正視自己行為的後果,父母不怨天憂人。

5、引導孩子反思自己存在的缺點,父母不嘮叨誇大。

6、引導孩子迎接自己未來的挑戰,父母不擔憂顧慮。

如何有效地教育不聽話的孩子?

一、春風化雨:矯正孩子叛逆的對抗心理。

對逆反的孩子,父母應當經常與其交流,促使孩子把所想所感都傾訴出來。

然後循循善誘、對症下藥,把孩子引導到正確的人生道路上來。

1.化解孩子心中的逆反,治標更要治本。

2.積極引導:讓孩子宣洩情緒。

3.理解關心:緩解孩子的心理壓力。

4.面對「代溝」衝突,以正確的方法去化解。

5.平等相待,讓孩子從對著幹到愉快合作。

6.尊重孩子隱私,不要干涉孩子的合法權利。

7.解除高壓政策,傾聽孩子的心聲。

8.教孩子正確對待和接受老師的批評。

9.幫助孩子消除老師對自己的誤解。

10.及時消除孩子對老師的牴觸情緒。

11.教導孩子莫嘗早戀的苦果。

12.不要姑息孩子不尊重長輩的毛病。

二、寬嚴有度:改變孩子的不良性格。

對任性的孩子,父母一方面要嚴格控制其無理的任性與胡鬧,一方面又要對他合理的自我主張採取寬容和引導的策略,這就是寬嚴有度的教育方法。

1.父母縱容孩子,會導致孩子任性。

2.不要遷就孩子的不合理要求。

3.培養孩子自制力,糾正孩子的無理取鬧。

4.不要讓孩子用哭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5.不要使孩子無視紀律的約束。

6.糾正孩子亂發脾氣的壞毛病。

7.改變孩子蠻不講理的處事態度。

8.糾正孩子亂要東西的壞毛病。

9.堅決糾正孩子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

10.幫助孩子正確認識自己,克服自負。

11.不要讓孩子驕傲自大:「我就是比別人優秀!」 。

12.不要讓孩子心胸過於狹窄:「我行,別人不行!」。

13.矯正孩子做錯事不肯承認的缺點。

三、張弛有度:克服孩子貪玩的方法與技巧。

父母要改變孩子貪玩的狀況,就必須首先找准孩子貪玩的癥結,然後採用正確的教育方法。

在引導和強制的雙重作用下,張弛有度,改變孩子貪玩的不良習慣,把孩子引上正確的軌道。

1.指導孩子玩得有時、有節、有制。

2.以適當的規則約束貪玩的孩子。

3.順勢而為:開發「淘氣包」的聰明潛能。

4.巧妙地給貪玩的孩子規定學習時間。

5.及時糾正孩子不按時完成作業的毛病。

6.別只顧自己忙,把孩子交給電視。

7.不要放縱孩子在假期里玩個沒夠。

8.運用「三分鐘訓練」鍛鍊貪玩孩子的耐性。

9.千萬不可讓孩子迷失於電子遊戲。

10.解救沉迷在網絡中的孩子。

11.不要禁止孩子正當的玩耍。

家長應該充分了解孩子青春期會出現這種狀況的特性,不能一味地打罵來管教孩子。

多和孩子接觸,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和處理問題。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的叛逆期,家長的成長期

很多家長都會抱怨,自從孩子上了初中,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麼聽話懂事,經常話也不說、把自己關在房間,聊天過程中稍微不注意就像「炸藥桶」一樣炸掉,弄得家長手足無措。

孩子逆反心理,如何正確對待?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很多家長發現,隨著年齡的增長,自家孩子由原來的乖巧、聽話、懂事、孝順逐漸變得性格叛逆、不服父母管教,常常和自己「頂牛」、「對著幹」。他們還經常以有悖常理的言行來顯示自己的「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