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不聽話,可能是父母正用「壞習慣」教導?不妨試試這4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家長常抱怨寶寶不聽話,犯錯的事還會再犯,完全沒長進。

可是,家長們是否想過,寶寶不聽話是因為他們照貓畫虎,模仿家長的教育所致呢?

壞習慣1:用情緒面對問題

寶寶胡鬧,亂發脾氣,當觸及父母底線時,只一瞬間,父母的負面情緒就會被寶寶挑起,接下來就是用這種壞情緒和寶寶對峙,結果可想而知,寶寶脾氣大,媽媽脾氣更大,不知不覺學會以暴脾氣解決問題。

媽媽心理話:好好說寶寶根本不聽!

提及媽媽們的暴脾氣,媽媽們也是一肚子怨言,暴脾氣不是沒壓抑過,一次又一次,寶寶不斷挑戰自己的底線,和他好好說話,他根本不聽啊!

事情真相:寶寶不懂得控制情緒

當寶寶情緒爆發時,無論父母耐心說教還是指責,甚至向寶寶發脾氣,都無法讓寶寶平靜下來,這是因為媽媽還沒教會寶寶控制情緒的方法呢!

解決方案:

想讓「戰爭」結束,最好的方法是父母先平穩自己的情緒,給寶寶做出恰當的情緒管理示範。

·實言相告

媽媽產生負面情緒時,不妨直言告訴寶寶自己現在的心情。

對寶寶說:「媽媽心情不好,需要調節情緒,要先離開10分鐘」。

這期間可將寶寶交給家中其他成員照看。

與此同時,媽媽可藉由看書、聽音樂、喝咖啡等多種方式來調節情緒。

媽媽這樣做,寶寶會發現,原來離開當下的情境可以讓自己感覺舒服。

·轉移視線

當寶寶出現壞脾氣時,媽媽可以什麼都不說,只是輕輕地將寶寶抱在懷裡,之後給寶寶最喜歡的玩具,讓寶寶摟在懷中,從而獲得安全感。

接下來,媽媽可抱起寶寶或拉著寶寶出門看看外面的風景,或是家中的花草,告訴寶寶,當無法控制壞情緒時,他還可以這樣做,抱著心愛的玩偶讓心情平穩下來,或是轉去做別的事情,從而讓情緒慢慢平靜下來。

收穫:當媽媽不再用負面情緒應對寶寶的暴脾氣,寶寶就會慢慢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避免未來可能出現的相關社交障礙。

壞習慣2:凡事只會講大道理

寶寶犯了錯,自然要管教,而且發現問題就要及時處理,否則寶寶只會越錯越多。

事情真的如此嗎?

媽媽心理話:當下管教寶寶才記得清!

寶寶犯錯怎麼能不及時管教,縱使當下管教都不一定能聽得進去呢?如何能事後處理呢?

事情真相:波動中教養無效

寶寶犯錯的當下,情緒正處於波動中,媽媽急於批評教育寶寶,只會導致寶寶牴觸情緒上升。

特別是媽媽在並不了解事情原委的情況下指責寶寶,只會讓情況更加失控。

生長在這種親子關係下的寶寶,會慢慢學會這種「急行風」的處理方法,可惜的是,這種處理方法常不會收到最理想的效果呢!

解決方案:

如何避免「急行風」式管教,媽媽們不妨這樣做!

·給寶寶緩衝時間

寶寶犯了錯,媽媽首先要了解事情原委,了解是什麼原因引爆寶寶的情緒,當寶寶發現,媽媽很想了解自己的委屈時,會很可意向媽媽傾訴的。

而媽媽要做的是,理智地辨別寶寶這種「委屈」是否是真委屈,從而給出正錯的引導。

此外,媽媽還要把握時間,引導寶寶在他最願意傾訴的時候說出原委,比如晚飯後,散步時等等。

合理引導寶寶主動開口,比一再逼問效果要好的多。

·別翻舊帳

對於小寶寶來說,他們犯的錯都有跡可尋,常是「一犯再犯」,對此,媽媽們要特別注意,和寶寶溝通時要就事說事,切誤翻舊帳,比如對寶寶說:「說多少次了,你怎麼就是不改呢?」以免引起寶寶的牴觸情緒,認為媽媽的教育是「三句話不離老本行」,媽媽不愛自己。

收穫:當媽媽用緩和的情緒,在恰當的時機下和寶寶溝通他的小問題,才有利避免類似事件發現,同時還有助教會寶寶正確處理問題的方法喲!

壞習慣3:用打來解決事情

寶寶不能打父母,但父母卻可以打寶寶。

媽媽們都知道不能用「武力」解決問題,可真正沒動過寶寶一手指的卻少之又少。

在氣頭上,媽媽們的手常不聽指揮地沖向寶寶的屁屁。

只是,用「武力」真能解決問題嗎?

媽媽心理話:打寶寶也是無奈之舉

怎麼講都不聽時,真的會一氣之下打寶寶的屁屁。

雖然事後也很後悔,可當時真的是忍不住,實在是太可氣了,打寶寶其實是無奈之舉。

事情真相:家長的無能為力

媽媽們感覺打寶寶不過是一時生氣之舉,可傳遞給寶寶的信息卻是,媽媽對自己沒方法了,不知道如何教自己了,只能用「打」來解決問題了。

寶寶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會在不知不覺中學會用「武力」解決問題。

解決方案:

沒被寶寶氣到極致,媽媽們真的只能用「打屁屁」解決問題嗎?當然不是喲!

·時差可幫媽媽收手

當媽媽忍不住要對寶寶「動武」時,不妨提醒自己先在心裡默念10個數,千萬別小看這10個數,只這一瞬間的注意力轉移,就可以讓媽媽冷靜下來,收起抬高的手。

·向寶寶要答案

媽媽氣得方寸大亂,不妨讓寶寶給出解決答案。

媽媽可以問寶寶:「你覺得這件事我們應該如何處理?」當媽媽把主導權教給寶寶時,更有利寶寶冷靜情緒,此時,媽媽只要順勢根據寶寶的問題引導他給出正確答案就好。

收穫:當媽媽收起抬起的手,寶寶就不會用以暴制暴的方式解決問題,當媽媽將主導權遞給寶寶,寶寶就會慢慢學會自己解決類似的問題,同時避免下次再犯類似的錯誤。

壞習慣4:讚美敷衍了事,批評事無巨細

媽媽們仔細想想,對於教育寶寶,我們是不是常會這樣,寶寶表現好時,鼓勵的話語不過是「寶寶好棒啊,寶寶真聰明」等簡短的話語了事,可若是寶寶犯了錯誤,批評起來,那只是從頭說到尾,事無巨細,生怕遺漏什麼。

媽媽心理話:關注錯誤解決更有利寶寶成長!

細想想真是如此,寶寶表現好時,媽媽因為激動或興奮,總是會用高昂的聲調錶達喜悅的心情,比如寶寶真棒,寶寶好極了,等等,這其中夾雜的信息卻並不多。

可若是寶寶犯了錯,為了讓寶寶知道錯在哪裡,一定要說得清楚才可以,如此一來,自然話語就多了。

事情真相:小寶寶不清楚好在哪裡,錯在哪裡。

對於小寶寶們來說,他們根本不清楚,媽媽說的「你很棒」棒在哪裡。

這種讚美對寶寶們來說太抽象了,犯錯時,媽媽不顧寶寶感受地「嘮叨」會讓寶寶覺得他很差,差到媽媽要說這麼多話來批評他。

以致無法真正發現自己的優勢,或是認識到自己犯的錯誤。

解決方案:

科學表述寶寶的優點和錯誤,更有利寶寶健康成長。

·用寶寶聽懂的話語表揚

當寶寶可以收拾玩具時,媽媽可以對寶寶說「我發現你收拾玩具的速度越來越快了,而且還學會了按分類整理,真是太好了。

」用寶寶聽得懂的話表揚他,這些正面的信息才會留在寶寶的腦海中,以致讓他們學會享受這份美好,更好地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用正面給說寶寶指導

當寶寶做錯事時,媽媽事無巨細地評,只會讓寶寶覺得媽媽總說他這個不對,那個也不對,不利自信心建立,若是媽媽直接告訴寶寶應該怎樣做,給寶寶合理的建議和指導,相較從頭到尾地評論可是有用得多喲!

收穫:當寶寶從媽媽那裡獲得科學的處理對錯的方法後,不僅有利人際關係的提升,更有利於獲得平穩的情緒,養成陽光向上的性格。

特別提示: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時,也向寶寶傳遞著自己的視野和眼界,想避免寶寶養成各種不良的壞習慣,家長們要從自我做起,在教養寶寶的過程中使用科學正確的方法,如此不僅有利親子關係的建立,更有利寶寶真正獲得陽光向上的性格,學會更好地處理一些小問題。

想學習更多健康育兒知識,關注壯娃娃服務號—健康課堂即可獲取!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父母的壞習慣對孩子的影響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會學習到父母身上好的或者壞的習慣,那父母身上有哪些不注意的壞習慣?這些壞習慣又將怎樣危害孩子的成長?隨著睿丁君,我們一起來看一下,父母的「言傳身教」怎樣影響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