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加輔食起,開始培養良好就餐習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相對定時、定點、定量,規律進餐

從第一次輔食開始,就要形成一套進餐程序,讓孩子養成規律進餐的好習慣,這樣有助於維護胃腸道消化功能的正常運行。

定時

定時指的是每餐輔食或者奶,進食時間要相對固定,而且兩餐的時間間隔要合適,儘量在孩子感到飢餓了之後進食,讓孩子體會到胃排空和胃被充滿的感覺。

定點

定點指的是儘量在同樣的地方進餐,在餐桌邊吃就每次都在餐桌邊吃,在茶几邊吃就每次在茶几邊吃,讓孩

子一坐到那個地方就知道是要吃飯了,有助於喚醒孩子的食慾,也能讓他提前做好心理準備,進餐過程會更順利。

定量

量的固定指的並不是每餐都要吃完全相同的量,這是不可能的,只要不是飢一頓飽一頓,喜歡的就暴飲暴食,不喜歡就一口不吃就行了。

特別提醒

不要忽視了父母對孩子飲食習慣的影響

孩子挑食、偏食的毛病,多數是受了父母影響,一般大人不喜歡吃的,孩子也不喜歡吃。

所以,大人要特別留

意不要在孩子面前挑食,不要當著他的面說這個不好吃,那個不好吃,這很可能會影響到孩子。

讓孩子安靜吃飯

吃飯的環境要安靜,干擾要少,不要將玩具帶上餐桌,不要讓孩子邊吃邊玩或邊看電視,孩子吃飯的時候,不要跟他說話,如果有其他人在旁邊,最好一起做咀嚼的動作,而不是干別的。

給孩子餵飯的時候,家長可能還是忍不住要嘮嘮叨叨跟孩子說話,比如說「飯飯好香啊」「你不吃,媽媽吃了」等等,但是出於培養孩子良好的進餐習慣的需要,不建議在吃飯時跟孩子說話。

其實,大人的語言對小嬰兒是起不到鼓勵作用的,孩子還不理解,只會讓他分心,並形成錯誤的進食概念,以為吃飯時可以邊說話邊玩。

所以餵飯時最好不說話,更不能逗笑。

當孩子長大以後,全家人在一起吃飯的時候,也儘量保持安靜,讓孩子學會安安靜靜吃飯。

如果孩子需要引導,那用行為引導會更見效,就是跟他一起吃飯,孩子特別喜歡模仿。

如果要說話,要簡

短、利落,並且高重複率,讓孩子能理解,比如讓孩子張開嘴的時候可以反覆對他說:「啊——」

讓孩子學會細嚼慢咽,但不拖拉

細嚼慢咽對胃腸是種保護,要讓孩子學會。

為了讓孩子形成細嚼慢咽的習慣,餵飯時不要催促,完全可以由著孩子慢慢咀嚼,等看到他吞咽下去了再餵下一口。

不過要注意,細嚼慢咽不等同於拖拉,如果發現孩子咀嚼兩下停下了,去關注別的事物了,就要催促他一下,把他拉回到吃飯這件事上來。

孩子在長出磨牙之前,很難有真正的咀嚼效果。

但是,咀嚼能力要儘早訓練,因為咀嚼不單單是為吃飯,咀嚼的過程可促進面部肌肉的發育,也可提高舌頭的靈活性,對將來面型、語言發育有重大意義。

只有好好鍛鍊,在磨牙長出以後,才能出現有效的咀嚼。

從添加輔食開始,大人可在給孩子餵輔食時,嘴裡同時咀嚼。

如果沒有在吃飯,就吃點水果或者嚼口香糖,引導孩子進行咀嚼,讓孩子明白食物進入口腔里時應該咀嚼。

之後,要認真觀察孩子有沒有咀嚼。

如果咀嚼了,嘴唇會往咀嚼的一側活動。

如果沒有,要加大自己咀嚼的幅度,可誇張一些,進行戲劇性的咀嚼表演。

當孩子舌頭足夠靈活了,餵輔食的時候,要把食物放在嘴巴靠前面的位置,前齒的附近有感應器,可探知食物的質感和溫度,放在這裡可以激活舌頭、上齶、牙齦的反應。

孩子的咀嚼能力在鍛鍊中會一點點增強,4~6個月時慢慢從只會上下移動到前後捲動,7~9個月時能夠用舌頭和上齶把食物固定,閉嘴時舌尖會把上面的食物帶入口中,到了10~12個月的時候,舌頭可以左右移動把食物推到牙床,讓牙床來咀嚼。

讓嬰兒一次性吃飽,避免少食多餐

嬰兒吃輔食,目的是要讓他的飲食逐漸接近成人,最終完全與成人模式相同。

有些方面比如食物性狀、種類等因為孩子的身體發育特點還不能向成人化靠攏,但有些方面比如食量、餐次就最好與成人一致,也就是說每餐都讓孩子吃飽,不要養成少量多餐的習慣。

當輔食還不能作為一頓飯讓孩子吃飽時,可先給孩子餵輔食,緊跟著餵奶,或者先餵奶,接著餵輔食,這樣就可以讓孩子一次性吃飽了。

讓孩子吃飽可以讓他有飽腹的體驗,不僅可滿足心理需求,還會促進胃腸功能發育。

如果總是控制孩子的進食,讓他少量多餐,會影響消化,還會影響孩子進食的興趣,對進食習慣的養成和胃腸發育都不利。

因此,加輔食後,餐次和進食的時間都沒有變化,平時幾頓還是幾頓,只是在某一頓或兩頓奶之前餵些輔食就可以了。

1~1歲半是學習獨立進餐的敏感時期

給孩子機會自己練習吃飯

在孩子要求自己吃飯的時候,也就是學吃飯的階段,要放開手讓他鍛鍊,這一敏感時期,要給孩子準備一套適用性高的餐具,小叉子、小勺子要適合孩子抓握。

當然,此時孩子還不能把自己餵飽,大人要在孩子拿著勺子「搗亂」的同時,再給他餵食才行。

等到餵飽了,可以在碗裡再盛一點飯讓他自己繼續練習。

最好是黏性比較大的糊狀食物,容易粘在勺子上,這樣他可以自己吃到嘴裡,可激發更大熱情去自己嘗試。

這樣,在過了1歲半以後,他就基本上能自己吃飯了。

1歲以後,多數孩子都了解了勺子的正確用途,他們會把勺子先插到碗裡去,看到上面有食物了,就努力試圖把勺子放到嘴裡。

大人餵食的行為不能持續太久

孩子學習自己吃飯時,大人仍然需要餵食,但這一行為不能持續太久,等到他能自己吃飯了,就要放開手讓他獨立進餐。

自己吃飯在大人看來很簡單,實際上還是很複雜的,要有很好的手眼協調能力。

所以,練習吃飯時,手、手臂的肌肉都能得到鍛鍊。

大人餵食持續太久不利於孩子手部運動功能的發育,而且不利於孩子獨立、自理能力的培養。

孩子自己吃飯的時候,難免會把食物灑得到處都是,可以鋪上乾淨的餐布,完事後直接清洗就行了。

如果大人嫌麻煩或者總認為孩子沒吃飽,繼續餵食,有的孩子很快就會偷懶,放棄自己動手,轉而由大人接著餵下去。

1歲半後開始說明餐桌禮儀

孩子能完全聽懂並照著大人說的話去做,需要到3歲以後,但是這不妨礙給他立下一些規矩,教他遵守一些禮儀。

大約在孩子能自己吃飯之後就應該反覆跟他說明餐桌禮儀了,在長期的潛移默化中讓這種言傳內化為行為習慣。

要讓他遵守禮貌的就餐秩序

開飯前,要讓孩子洗手,然後把他放到餐桌前,但是不要讓他先開始吃,要等全部人都已坐好,大家一起開動或者更嚴格一點,先請長輩比如爺爺、奶奶先吃,然後大家一起吃,讓孩子明白長幼順序。

要讓孩子了解就餐禮儀

要給孩子立一些規矩,讓他明白需要遵守一些禮儀。

就餐過程中不允許孩子隨便離席,不允許站起來或爬上桌;也不允許用手去抓盤子裡的菜;遠處的菜,不允許他自己伸長胳膊去夠,大人可以幫他取;不允許把自己喜歡吃的菜擺到自己面前;要告訴孩子不要狼吞虎咽,不要吃吃停停,不要大聲說話或者大聲笑,不要前仰後合,不要顛屁股等等。

這些規矩,有些可以提前跟孩子說,有些可以在孩子出現了這種行為的時候說,但無論何時都不要呵斥,只要平靜告訴他就可以了。

當然孩子不一定會聽,那就不再繼續理會,漠視他,由他去鬧騰,過一會他覺得沒意思就不再做了。

要讓孩子保持正確的就餐姿勢

讓孩子學會一手扶碗,一手握勺子的進餐姿勢。

要認真教他正確握勺。

還要教孩子用勺子舀飯放到嘴裡,而不是嘴湊到碗邊去吃,如果要喝湯,要把碗端起來。

另外,要注意脊背挺直,胳膊肘自然放在身體兩側,不要伸展太過,占了旁邊人的位置。

另外,孩子是天生的小丑,表演慾望強烈,在餐桌上會做出許多滑稽行為。

對這些滑稽行為,大人要有正確的對待方法,否則會加強孩子的表演慾望,強化他的滑稽行為,結果大人以為孩子故意作對、不聽話,加強斥責,最後會鬧得很不愉快。

正確的做法是,當孩子出現了失誤,比如掉了食物,最好假裝沒看見;如果孩子吃飯吃得滿臉都是,不要笑,也不要呵斥。

如果大人反應激烈,孩子會覺得自己掌握了遊戲全局,繼續把食物扔得到處都是或者繼續把飯糊得滿臉都是,以此引起大人的注意或激怒大人,供自己作樂。

孩子們一般是在吃飽的情況下更容易出現滑稽行為,這時候可以直接將飯碗拿走,讓他離開餐桌,有效終止他的小丑行為。

——本文摘自由北京斯坦威圖書有限公司授權的《跟老婆一起懷孕》一書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