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愛發脾氣,這個原因你肯定沒想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 | 米粒媽 (公眾號 米粒媽愛分享)

前幾天,閨蜜家的寶寶過白天,我們滿心歡喜的去給她慶祝,可見了面,卻變成了訴苦大會。

為什麼孩子一出生就有了小情緒呀?餓了,哭,想抱抱了,哭,無聊了,還哭(那是因為他除了哭,啥也不會呀。





前天,給他餵奶,就晚了那麼一會兒,結果,他死活不肯吃了,等情緒發泄完了,才勉強吃了些。

我心想,你還是太稚嫩了,這算什麼!苦日子還在後面呢!

等到長大了,小情緒只會愈演愈烈,失控都是有可能的。

任性、胡鬧、打人、嫉妒、害羞······這些小問題都接踵而來了,有時搞的你應接不暇,用老話說就是,人不大,脾氣還不小呢!

其實呢,這些都是「情緒腦」惹的禍!

哦,對了,之前有位媽媽讓我推薦情緒管理的相關書籍,米粒媽想著呢!結尾會附上,這篇文章你一定要看到哦~另外,也推薦給所有有需要的媽媽,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什麼是「情緒腦」?

咱們先來看看大腦是怎麼工作的吧!

當我們心情好,有足夠的時間思考時,就走這條長路徑:丘腦→扣帶回→大腦區域皮質→杏仁核,這個呀,就是我們的理性腦。

如果要是心情不好時呢!那大腦就處在「短路」的狀態,一切從簡,怎麼舒服怎麼來,怎麼簡單怎麼來。

也就是直接從丘腦到杏仁核,中間的一切都略過啦!這就是我們說的「情緒腦」。

咱們可以細想下,貌似人生中沒有幾次決定是用理性腦工作的:

戀愛時,這個人好帥,至於他是否有錢?是否勤快?是否上進?都不在我的考慮範圍內,老娘嫁給的是愛情。

購物時,這東西好看,這東西我還沒有,這東西我就想要······理性是個什麼東西?

我們總是說孩子任性,但仔細想想,貌似我們才是最任性的那個耶!

你說連我們都很難理性思考,更何況孩子呢!但是呢,米粒媽偷偷告訴你,情緒腦這東西很重要,想想你做的那些決定就知道了。





美國情商之父丹尼爾·戈爾曼指出,一個人遇到的幾乎所有問題,都與情緒處理不當有關。

好在情緒腦這東西是可以培養的,而且,0-6歲還是它的發育關鍵期,所以呀,別老想著提高孩子智商,情商這東西,也得趁早。

誰還沒有點小情緒?

感覺從孩子一出生開始我們就與他們的小情緒鬥智鬥勇,從未間斷。

動不動就大吼大叫,哭鬧不止,還要收拾他們打人的爛攤子。





自己的底線不斷被觸碰,直到忍無可忍,輕則吼回去,嚴重的就直接上手了,但我們很少去想孩子為什麼會發火?遇到孩子的小情緒到底怎麼處理才是對的。

要東西不給

我想沒有哪個媽媽沒經歷過這個,你去看吧,超市、地鐵、商場等公眾場合,只要是孩子嚎啕大哭的,肯定就是想要什麼,家長沒給的。

好一點的媽媽,會使用轉移注意力方法,比如給孩子買個別的東西,或者去玩個其他的,先糊弄過去再說。

脾氣爆點的,就直接上手了,當然是越哭越厲害,最後怎麼收場的米粒媽從未有幸看到過,通常都是眼看著孩子被拖拽著離開案發現場。

其實這兩種情況都沒有讓孩子的負面情緒疏散出來,孩子會感覺到自己的情緒沒有被接納,也就無從學會處理。

要求沒有第一時間得到滿足

有時孩子真的十分任性,我們沒有及時捕捉到他們的需求點,就會大喊大叫,隨意摔東西,甚至打人,之後純粹是跟你對著幹呀!

氣得你真想削他,即使是親生的,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吼上幾句。

但如果我們能花些心思,探究下孩子任性背後的原因,說不定就能輕鬆搞定!是不是秩序敏感期了?我們知道原因了,就能對症下藥,一場撕破臉皮的大戰也就可以避免了。

打人

打人這件事,就更讓人頭疼了,你說,你在家裡噹噹王也就算了,還要跑到外面去稱霸,簡直是要上天的節奏!

最苦的莫過於當娘的了,先得低三下氣的給人家賠禮道歉,之後對自家孩子又是一頓訓斥,但這種事情貌似永不止境啊!每次最怕的就是幼兒園老師打電話說,你家孩子又把誰誰誰打了。





其實我更怕誰誰誰把米粒打了

其實小孩子起爭執很正常,畢竟他們不像我們那樣,可以很好的管理自己的情緒。

關鍵是我們大人如何引導,是否能做到公平對待,畢竟先動手的不一定是錯的那方。

孩子肯定是感覺到不滿或者不公正了,用語言無法解決,才直接上手的,用這樣的方式把自己的情緒釋放出來。

每種行為的背後肯定都有其原因,我們需要做的是正確解讀孩子的情緒,然後幫其正確的理解情緒,並釋放出來,順帶著告訴他們怎麼管理、控制自己的小情緒。

孩子有了小情緒,我們該怎麼做?

對於孩子發脾氣、鬧情緒的行為,我們首先得讓自己心平氣和下來,如果大人火先上來了,那事情只會越變越糟。

所以,你自己的大腦得先冷靜下來,確定自己能夠平和的對待孩子後,再想著怎麼去解決問題。

首先找到孩子鬧情緒的原因

因為每個孩子行為和情緒的背後肯定都是有原因的,不可能無緣無故的冒火,比如沒有得到滿足,受委屈了,不被理解了等等,都會引爆小火山噴發。

其實,找到孩子鬧情緒的原因很簡單,尤其是家長,最了解自家孩子了,不過很多時候,我們可能沒時間也沒耐心去將就孩子,理解孩子。

我覺得在《爸爸去哪兒》里的夏克立做的就特別好,在泥潭大戰中,夏天開始不配合,夏克立知道,女兒這是怕。

所以,就立刻問夏天:「是不是怕?為什麼怕?」讓孩子清楚自己牴觸的情緒和原因,然後通過介紹女兒喜歡的豬小妹喜歡在泥塘里玩的動畫情節,幫助夏天克服恐懼心理。

但林永健就成了反面教材,明知道處女座的大俊愛乾淨,非但不理解,反而當場發脾氣,怒斥孩子膽小鬼。

然後就直接抱入泥潭,大俊自然是嚎啕大哭。

如果林永健也能學學夏克立,知道孩子是個處女座,最怕髒了,更該有耐心,慢慢引導,而不是發脾氣,來硬的。

允許孩子體驗情緒

孩子有了小情緒,需要找途經宣洩出來,就和我們一樣,不高興了,也需要給自己找宣洩口,不然,很容易憋出內傷。

你可以什麼都不做,但你一定要理解我。

比如我們不高興了,如果老公說:又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至於嗎?瞬間有種友盡的感覺,咋就這麼不知道體諒人呢!

孩子也是一樣啊!有了小情緒,你就讓我發泄下嘛!只有發泄了,我才舒服,只有體驗了,我才會消化,才會成長啊!

其實也就是我們說的接納,只有我們接納了孩子,他們才能夠感受到被理解、被包容,有安全感,才能學會自我接納。

不僅需要我們口頭表達,還需要我們用行動去確認,讓孩子充分體會到我們理解他們。

比如孩子上幼兒園大多都會遇到分離焦慮,每當家長走的那一刻,他們就會控制不住的嚎啕大哭。

孩子之所以分離焦慮,首先他們來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心理很害怕,然後離開了父母,他們不確定是否父母會回來接他們,所以,只能採用哭鬧的形式表達。

我們需要抱住孩子,輕聲安慰說:媽媽知道,你來到幼兒園,一個全新的環境,有點怕,對嗎?

其實,幼兒園有很多同齡小朋友,你可以和他們成為好朋友,一起做遊戲,肯定特別有意思。

另外,你是不是擔心媽媽走了,就不會回來了?媽媽那麼愛你,怎麼會不回來呢?等放了學媽媽就來接你,好嗎?

這樣孩子至少能夠感覺到,媽媽理解我,不會說我是個愛哭鬼,膽小鬼之類的,心靈上得到了安慰,就舒服多了。

類似的情況還有:

如果孩子不小心摔倒了,哭了,你就可以說:「媽媽知道,寶寶摔疼了,對不對?想哭就哭一會吧!」

可別說:「不就摔一下嘛,有什麼,哪有那麼嬌氣!」

玩具被搶走了,委屈地哭了,可以說:「我知道你很生氣 ,想哭就哭吧!」

可別說:「玩具被搶了,有什麼好哭的,媽媽再給你買一個,不許哭了,再哭媽媽就不理你了」

可能上面的反面方法有時候很奏效,但都不是長久之計,孩子沒能學會處理情緒的方法,只是逃避或者壓制過去了,下次遇到了,還會這樣,甚至更嚴重。

但媽媽們需要注意,接納並不等於遷就,情緒可以有,但是傷害別人絕對不可以。

對於孩子毫無理由的打人、摔東西的行為,我們不能接納,而是要及時制止,明確告訴孩子,這是不對的。

另外要明確告訴孩子,什麼是合理要求,什麼是不合理要求,對於合理要求,我們可以通過延遲滿足或者共情的方式,體諒孩子情緒。

但對於不合理要求,我們一定要學會拒絕,讓孩子知道,即使是哭鬧也沒用,一定要守住自己的底線。

徵求孩子的意見,解決自己的小情緒

每個孩子性格不同,處理情緒的方法也需要有所調整,所以,家長需要給孩子自主選擇的空間,允許孩子體驗情緒,鍛鍊孩子自主調節情緒的能力。

比如孩子在遊樂場玩high了,完全不想回家,當我們和他說,該回家了時,他如果沒玩夠,很可能就會大哭大鬧,強硬拖拽肯定是不可取的。

我們首先得理解孩子的情緒,不能直接就說你這孩子真不懂事,玩了這麼久,還沒玩夠。

我們需要做的是輕聲安撫:「你是不是特別捨不得,還想多玩一會?」

「媽媽特別理解你的心情,你在這玩得那麼開心肯定捨不得走,所以,媽媽和你說要走時,你就難過的哭了,對嗎?」

「如果你傷心了,就哭出來吧!這樣能好受一些。

」(允許孩子體驗情緒)

「其實,媽媽也不想走,我也想多玩一會,但是,我們在待的時間太長了,肚子都玩餓了,是時候該回家吃飯了,對嗎?」

「如果你特別喜歡,我們下次可以再來,或者你有什麼好的辦法,可以緩解你傷心的情緒嗎?」(徵求孩子意見)

最後幫助孩子給情緒命名

在經歷了上面一系列的步驟之後,孩子平靜下來了,我們還得讓孩子知道,他剛剛的小情緒叫什麼名字,會有什麼後果,下次遇到了,有什麼辦法能夠很好的處理。

比較常見的就是哭鬧、膽怯、任性、憤怒、撒野、焦慮、嫉妒、逆反、攻擊等等。

這個環節用繪本最好了,接下來米粒媽就給大家推薦一些情緒管理的繪本書單,有需要的媽媽記得收藏哦~

《The Color Monster》

米粒媽覺得只是讓孩子認識情緒最好的繪本,通過各種翻翻、推拉等立體形式,搭配著不同顏色,將情緒活靈活現的展示出來,能讓孩子客觀的認識各種情緒。

另外,繪本裡面的情緒結果肯定會引起小朋友的共鳴,家長可以因勢利導,教會孩子怎麼處理。

《When Sophie Gets Angry》

生氣每個孩子都會遇到,蘇菲是怎麼發泄自己情緒的呢?另外,繪本中雖然爸爸媽媽出現的畫面不多,但卻恰恰體現了為人父母處理孩子情緒的智慧,媽媽做的是順其自然,並不制止孩子發怒,讓孩子自己去處理自己的小情緒,當然也不翻舊帳,平復了就當做什麼都沒發生。

這就是我們該學習的信任與接納。

《我的感覺》系列

這一套一共是8冊,這個直接用第一人稱敘述,採用層層遞進的方式,讓孩子產生共情,仿佛這種情緒自己正在親身經歷一般,關鍵是,這個對於情緒的總結比較全面。

《湯姆的小妹妹》

特別推薦給家有二胎的寶媽,順便可以看看對於二寶的到來,大寶到底是怎麼看待的,又會有哪些小情緒,當家長的又該如何做。

《吻飛了》

這個推薦給正在經歷或將要經歷分離焦慮的寶媽,每天與孩子分別時,不如都給孩子一個大大的吻,讓孩子感覺到還有你的吻陪伴他,有你的愛包圍著他。

《我的大喊大叫的一天》

遇上這樣的小女孩,肯定會很崩潰,一天都在大喊大叫中度過,媽媽的做法很關鍵,感興趣的去取經。

《我就是想要幹壞事》

所謂「幹壞事」,對小孩而言其實是認識自己的一個過程,媽媽不要急於說「不可以」。

順應孩子的天性,給孩子「幹壞事」的空間,幫助孩子順利度過生命很初的自我認知階段。

繪本中的媽媽特別智慧,孩子可以幹壞事,但是你也必須承擔後果,吃了虧後,就長記性了。

《生氣湯》

小主人翁一天都不順心,都是讓自己生氣的事,氣的把院子裡的花用力的踩了一腳,媽媽發現後,是怎麼做的呢?帶著孩子做了一碗生氣湯,把所有的怒氣、怨氣全都煮進去了,你猜怎麼著,最後,小主人翁竟然開心的笑了。

《羅伯生氣了》

孩子生氣簡直太常見了,繪本中爸爸的做法非常值得我們借鑑,給孩子時間和空間去發泄,而非一味的批評教育,等孩子冷靜下來後,再和孩子溝通。

《我變成一隻噴火龍了》

這個繪本非常搞笑,能夠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發脾氣的後果,有很多小朋友只要一聽到博泰來了,火氣立馬就消了,繪本對於孩子真的有奇效,必須給孩子看看。

其實,有時候孩子真的不是那麼難搞,只是我們沒有花心思,弄明白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更沒有想辦法幫助孩子去解決。

情緒誰都有,孩子也不例外,關鍵是我們得幫助孩子去梳理情緒。

雖然說每個人都會發脾氣,卻並非每個人都會管理自己的情緒。

我們之所以能控制住自己的脾氣,也是我們吃夠了生活的苦頭,才學會了低頭,控制。

情緒管理對於孩子來說更是個大工程,他們需要在生活中不斷的試錯,體驗,控制,才能認識、管理自己的情緒。

前提是我們得幫助孩子去疏導,並非逃避孩子的情緒甚至打壓,這樣孩子的情緒沒有得到釋放,只會越來越失控。

我們首先搞清楚孩子發脾氣的原因,然後,接納理解孩子的小情緒,同時,給孩子一定的時間和空間,自我消化,幫助孩子進行情緒疏導,這樣才能提高孩子的情緒管理的能力。

另外,光自家孩子情緒好還不夠,孩子很容易收到周邊小朋友的影響,所以呀,把文章轉發到朋友圈,讓經常和孩子玩的孩子也學學,你們說對不?

每天都有媽媽在後台留言要原版動畫片,因為之前的都失效了,百度雲盤真是越來越不給力了,不過呀,米粒媽人美心善,肯定會滿足你們的要求噠!

米粒媽今兒給大家準備了孩子們最愛的豬小妹第一季,在公號後台回復豬小妹第一季1-26集,就可以啦!要儘快喲!否則又過期啦!

相關閱讀

最健康的零食居然是它們!後悔知道晚了!

免疫力是吃出來的,這樣吃,寶寶不生病!

扼殺孩子智力的三大殺手,你家寶貝可能天天都在接觸!

啥?寶寶天天吃的大米飯,營養價值居然比不上它?!

親愛的們,歡迎投稿哦(投稿發至:[email protected],主編微信號:daoshidabai)!一經採用,稿費1000元起哦!請勿一稿多投,我們需要:教育教養(3-12歲)、婚姻情感、學習啟蒙(3-12歲)、科學餵養(0-3歲)

想閱讀更多精彩文章,請點擊下方「了解更多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處理孩子發脾氣哭鬧的基本步驟(父母必知)

博士媽媽說:最近不少麻麻在微信留言,問的是差不多相同的問題,說的是家裡的孩子動不動就會哭鬧耍脾氣,自己都快被逼瘋了。孩子在家裡跟媽媽說想吃糖,但媽媽拒絕了,因為孩子半小時前才吃了一顆,孩子不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