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早教內容 應從家庭入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家庭中的嬰幼兒早期教育中,較多的是連貫著家長與子女之間最原始情感的交流和互動,家長的言行舉止、待人接物輕易地就會使孩子在耳濡目染中,逐漸與父母的行事風格相近。

因此,這種教育關係上的親密無間和教育上的滲透效果,直接影響了早期教育對嬰幼兒影響的透徹性。

早教知識有什麼?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樂園,是社會組成的」細胞「。

家庭作為孩子成長曆程的第一站,對他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方面都有著無法替代的感化作用。

與此同時,0-3歲嬰幼兒的教育作為一個人整個教育的起始點,在人的成長發展的過程中也占據著重要的地位。

俗語云:「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所以,給孩子一個健康明智的早期家庭教育便成為家長們的不能推脫的義務和責任。

那麼家長們究竟要怎麼做呢?

1、家長應養成科學的教育觀

(1)與孩子交流時儘量平視。

家是孩子進入這個世界最開始接觸到的環境,那麼父母就是幼兒的第一位老師,幼兒從父母身上學到了最基本的知識,是孩子了解世界最開始的窗口。

其教育行為對幼兒今後的成長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與孩子交流時儘量平視」,根本上講就是要求家長,應尊重孩子,尊重他們的興趣,尊重他們對世界的探索心,將孩子作為朋友對待。

「其實,孩子再小,也有自己的需求,成人的一意孤行往往把事情弄得更糟糕。

因此,作為家長應充分認識並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充分貫徹這一點。

如孩子大約一歲的時候,喜歡拿諸如條棍狀的東西,溺愛孩子的家長擔心寶寶受傷,總會第一時間訓斥孩子,警告他不要再做這件事。

其實,孩子的種種行為正是他們探索性、創造性的表現,家長應該將自己放在與孩子平視的角度上,給孩子充分的個人空間,讓孩子做他們喜歡做的事情。

(2)用玩的方式與孩子交流互動。

從某種角度上看,嬰幼兒的早期教育可以稱之為一種遊戲教育。

嬰幼兒是在遊戲中提高智力、提高能力、增長知識的。

作為家長,最好和孩子一起遊戲,地點不重要,安全有歡樂和微笑就可以了。

那麼,家長應怎樣通過遊戲的方式與孩子進行情感互動呢?第一,孩子的玩耍往往沒有目的,沒有自己的主見。

日常生活中,好多家長並不十分了解,看似隨意的玩耍中竟暗藏著寶貴的教育知識。

如果成人能有意識地加以引導,讓孩子專注地觀察,學會思考,將有利於思維能力的培養。

第二,幼兒的性格善變,興趣容易轉移,這是由於幼兒的注意保持時間短暫這一特點決定的。

對於孩子所關心的某項事物,時間一長就容易使善變的寶貝失去原有的興趣。

那麼,如果此時父母能夠做到靈活機智,讓遊戲以另一種嶄新的方式出現,孩子又會對這一事物產生濃厚興趣。

2、家長要注意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

(1)求知、探索能力的養成。

小孩子對什麼都感覺新鮮,都想摸摸、看看,這是孩子認識世界、了解世界的慣用方式,也是他們獲得生活經驗的一種實際途徑。

因此,在沒有危險的情況下家長最好不要限制他們,儘量滿足孩子的活動空間。

當孩子能一個人走路時,家長可以帶她到戶外,去看、去聽、去觸摸從而獲得經驗。

另外,在讓孩子感觸事物,觀察現象的同時,應注意帶領他們用心和這些物品建立起聯繫,從而使他們的認知能力得到鍛鍊和提高。

(2)注意力的養成。

孩子注意力的養成是其今後良好習慣和自信心形成的基礎條件。

首先,良好的注意力有利於孩子認識事物和意志力的提高。

另外,如果孩子的注意力集中了,就能徹底完成一件事情,而不是拖拖拉拉,幾天才能完成一件事。

但處於這階段的孩子,注意力是不定性的,家長應在孩子觀察或操作中培養他們的注意力。

如,在兒童觀察一件事物後,問他一些簡單的問題,促使他記住這件事物;或在給孩子講故事時,先提醒他好好聽,講完後要問問題,以培養兒童的注意力。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重視家庭早教 這關乎孩子生活自理能力

培養生活自理能力能夠促進幼兒獨立性、自信心的增強。如何通過家庭早教培養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進而為培養良好素質打下基礎。在家庭早教期間,是對幼兒自理能力培養的關鍵時期,同時也是許多孩子沒有養成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