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人際交往困難症怎麼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小羊常一個人默默地站在角落裡,眼巴巴地看著其他孩子開心地玩遊戲,既羨慕又期待,希望哪個熱心的孩子能夠主動邀請她參加遊戲。

明明在家能說會道,與鄰居的小朋友也能一起玩耍,但一旦出到外面,卻顯得拘謹膽小,不敢叫人,老躲在媽媽的身後。

孩子拘謹膽小、害羞怕生、孤僻退縮的孩子,平時只喜歡與熟悉的人交往,在陌生人面前則顯得膽小和猶豫,而且往往對他人的臉色和言語非常敏感,在人際交往中很容易受傷。

人際交往是一種基本智能。

2—6歲是人際交往智能成長的關鍵時期,這個年紀的孩子,當媽媽生病時,能理解、感受媽媽的難受,並且說一些關心的話語;對遊戲過程中出現的矛盾和糾紛,能夠學會克制獨占、利己的想法,能與他人共同協商等等。

人際交往能力是教育的四個支柱之一,兒童早期的人際交往技能、交往狀況會深深影響其未來的人際關係、自尊,甚至幸福生活。

01

讓孩子學會與人溝通

在生活中,要鼓勵孩子說出他的想法、表達出他的感受,這樣,當他想玩其他小朋友的玩具時,他就可以較容易地表達「可不可以讓我玩玩你的玩具?」而不是粗暴的把玩具從別人手中奪過來。

如果孩子學會了溝通,儘量用平靜的語氣與人交流想法,這會使他贏得更多的朋友。

2

培養孩子的愛好

有一位母親曾經這樣對孩子說:「如果你不會游泳,別人就不會邀請你到游泳池去玩。

」這位母親說得很有道理。

如果孩子有某方面的特長,就可以結交更多的朋友。

專家認為:友誼是以共同愛好為基礎的,如果孩子的朋友不多,你可以幫助他以某種愛好贏得更多的朋友。

3

讓孩子養成禮貌、整潔的好習慣

要注意讓孩子在外出或者是吃飯的時候養成禮貌、整潔的好習慣,他才更容易得到別人的接納。

如果一個孩子穿著骯髒的衣服,這可能是他父母的責任,不是他的過錯,但是這會極大地影響孩子和別人的交往。

所以,父母一定不要忽略了對孩子儀容儀表的要求。

4

讓孩子學會友善地對待別人

在日常的生活中,有些動作是很有攻擊性的,比如叫喊、皺眉以及緊握拳頭等。

但是有些動作卻可以讓人卸下防備,比如微笑、擁抱、讚賞等。

對於剛剛學步的幼兒,由於認知能力有限,他可能無法適當地表達出自己的意思,在與年齡相仿的人交往的時候,會做出一些笨拙甚至是粗暴的舉動。

年輕父母不要對此憂心忡忡,只要多加引導,孩子會逐漸做得好一些。

當然,對孩子年齡大一點的孩子,你不能強迫他擺出一副看上去快樂的面孔,但你可以跟他講清楚,如果他總是愁眉苦臉的話,其他小朋友將會不願意和他一起玩。

5

讓孩子學會讚賞別人

告訴孩子,當別的小朋友做了件好事的時候,要由衷地讚賞別人。

不僅可以通過語言,還可以通過擁抱、牽手之類的友好舉動,來表達他對小夥伴的好感。

如果一個孩子能經常以積極態度來對待別人,那麼他也能獲得他人的歡迎。

6

讓孩子學會與人分享

不懂分享的孩子在生活和遊戲中很難找到合適的夥伴。

父母應首先在日常的生活中作出榜樣,並創造機會讓孩子嘗試一下,同時對孩子的日常行為要給予積極地引導,比如,當孩子和一個小朋友為了某個玩具發生爭吵時,你可以啟發他自己想辦法解決矛盾,比如,要麼兩人一起玩,要麼兩個人輪流玩,但是一定要和小朋友友好相處。

7

要培養孩子的耐心

如果是其他小朋友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時,當孩子自己喜歡的東西還不能立刻擁有時,孩子應耐心等待。

不要在此時此刻比高低、爭輸贏,父母可幫助他逐漸理解社會生活中的秩序,學會依次序辦事。

8

要讓孩子學會遵守規則

當家長和孩子一起在家中做遊戲的時候,要給孩子講清楚遊戲的規則,以及大家為什麼要遵守。

在執行的時候要儘量嚴格,不能因為遷就孩子而破壞規則。

如果孩子僅僅是為了多次取勝而多次破壞規則,這時家長要停止遊戲,不能縱容孩子,滋長孩子的優越感。

一旦孩子養成了遵守規則的好習慣,當他在和別人交往的時候,也就容易用普遍的行為準則要求自己,會更容易交到朋友。

那麼孩子不同年齡段的人際交往能力怎麼進行引導呢!可以通過培養來提升嗎?科學育兒微學院邀請到親子關係專家董瑋老師 5月31日帶你探索孩子人際交往的奧秘!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寶寶社交那些事

寶寶社交可以追溯到媽媽的孕中期、孕晚期,寶寶出生後應該從身邊做起,從日常生活做起,有意識默默的進行。家長要有一些新的育兒理念與孩子進行溝通,比如我們現在主張堅持母乳餵養,提倡生後30分鐘內開始哺...

學會傾聽是培養情商、學會語言表達的第一步

昨天塞卡下班回家,在地鐵上遇到一個很可愛的小孩,我們倆就一直逗來逗去的。後來孩子叫我一聲:「阿姨,過來坐。」這是孩子媽媽就對孩子說:「不能叫阿姨喲,以後看到要叫姐姐。」孩子很不解:「為什麼要叫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