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向寶寶如何才能適應幼兒園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每文一笑】

我:老闆,你有沒有搞錯!我們60個工人,而接送班車的座位才40個。

老闆:沒錯,只有這樣,你們才肯提前上班。

正文開始……

在還沒實行「二胎」政策的時候,很多家庭都只有一個孩子,而且現在的家庭大多是不相往來的,所以導致很多孩子都是習慣了一個人玩耍,養成內向的心理,這樣到了孩子讀幼兒園了,就出現了問題。

【原因解析】

1.氣質使然or一次創傷

先天膽小、謹慎、性格內向的寶寶會自覺表現出控制、抑制自己的行為,他在與人交往時容易退縮。

這點氣質決定,實在難以從根本上改變,但是如果是一段時間對自己不夠自信、經常說「我不會」或「我不行」的寶寶也可能會不合群,這二者注意區分。

2.父母陰影or親子關係不良

如果爸爸媽媽自己比較內向退縮,不愛與人交往,不會與人溝通交流,寶寶「學而時習之」就是人之常情了。

當然,如果你對寶寶過度保護或者撒手不管,造成寶寶的依戀或者安全感極度缺乏,在一個陌生的環境,寶寶會比較緊張而出現交友退縮現象,所以寶寶不合群要從自己身上找找原因了。

3、老師不理or難覓知音

那些被老師忽視、冷漠的寶寶,經常處於壓抑、孤獨中,久而久之,就會對自己失去信心,在集體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沒有集體歸屬感,對老師、同伴及他人失去興趣,社會交往行為就會變得退縮。

小夥伴是寶寶社會化的重要因素,一個有好朋友的寶寶會在交往中學會與朋友交流,社會交往能力越來越強,朋友會越來越多,走到哪裡都不會害怕。

而一個沒有朋友或者總是在同伴交往中受欺負的寶寶則會越來越封閉和退縮。

【教養方法】

策略1:增強寶寶自信心

對於害羞、內向的寶寶,多鼓勵他,允許他的探索行為,引導他與周圍不同年齡人的接觸、交往。

如見到鄰居家的奶奶、爺爺主動打招呼,看到鄰居家的小姐姐在騎車,鼓勵寶寶也去試試。

對寶寶要尊重,關愛而不溺愛;多鼓勵和表揚,但不過分誇耀。

參與寶寶的成長過程,和寶寶一起體驗成長的快樂。

對寶寶提出具體的合理的要求,要積極滿足並加強指導,幫助寶寶實現目標,增強他的自信心。

策略2:機會加技巧培養「外交家」

嬰兒期的寶寶就已經會主動與其他寶寶交流,他會盯著對方看、朝對方微笑並「咿咿呀呀」地說話,吸引對方注意。

一歲左右,寶寶就出現同伴交往行為,如微笑、打手勢、彼此互相模仿對方的行為等。

這些都是最初積極的同伴交往行為,對後來的社會交往能力起著重要作用。

多帶寶寶走出家門,給寶寶創造多與小朋友見面、交往的機會,擴大寶寶的人際交往圈,增加寶寶的社交經驗。

幫助寶寶選擇合適的小夥伴。

經常帶寶寶出去和小朋友玩或者請小朋友來家裡玩,引導寶寶與人交往,使寶寶體驗到人際交往的樂趣,形成積極主動的交往態度。

策略3:老師作用不可小瞧

年齡越小的寶寶,老師所起的作用就越大。

如果寶寶已經上了幼兒園,那就要注意觀察寶寶與老師之間的關係是不是良性的、積極的。

爸爸媽媽們如果發現寶寶不喜歡老師,不喜歡幼兒園,應該多多鼓勵寶寶接觸這個社會,父母自己也要積極地和老師溝通。

更多更好的育兒知識,歡迎關注「家有好baby」(微信公眾號:familybabys)←←長按可複製。

您的評價是我們更新的動力,您的批評指導我們會虛心接受,真誠期待您的評價!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不合群,家長別光講道理,你該這樣做!

很多家長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本來希望孩子能和別的小朋友高興地玩,可是孩子就是不願意,只是自己一個人在旁邊玩兒,或者就是黏著爸爸媽媽玩。不管怎麼商量、怎麼鼓勵,孩子就是不肯邁出這一步,這時候家長就...

幼兒園裡,寶寶不合群怎麼辦

有的寶寶上幼兒園很久了,卻還是常常是一個人玩,也不愛說話。回家問他,他自己也說「我想一個人玩」,或是「我想和他們玩,可他們都不理我」。其實,每個孩子都渴望有同齡的玩伴共同遊戲。從另一方面講,與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