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費疫苗到底該不該打?這是最客觀的建議和最科學的選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作者 / 小C媽媽

分享0~3歲育兒知識和早教心得,都是乾貨。


關於疫苗的知識點非常多,可以寫幾大篇,C媽今天主要寫自費疫苗,也就是二類疫苗要不要接種,如果要,該如何選擇的問題。

前幾年流傳的文章《疫苗之殤》讓很多家長對接種疫苗產生了恐懼,甚至認為不給孩子打疫苗更安全。

那組照片發表時,小C半歲左右,正是接種疫苗最頻繁的時候,說真的,照片讓人觸目驚心,但作為家長,我覺得自己必須要有清醒的認識和判斷,不能被媒體帶偏。

我記得小的時候,經常會看到街上有因為小兒麻痹症致殘的人,但現在幾乎已經看不到了,這靠的是什麼?就是疫苗。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報告,全球脊髓灰質炎(小兒麻痹症)病例數從1988年的約35萬例下降到2015 年的幾十例,累積約有500萬人免於癱瘓。

世衛組織發布的脊髓灰質炎後遺症兒童圖片

由於疫苗所取得的成效,人們已經忘記了疫苗使用前瘟疫肆虐的景象,比如天花,據資料記載,18世紀在歐洲就有1.5億以上的人死於天花。

所以,C媽旗幟鮮明的支持疫苗接種,嚴重疫苗反應是很罕見的,但如果因此放棄接種,孩子面臨嚴重疾病的風險會大大增加。

每一個家長,都應該帶孩子去打疫苗,不打疫苗,就相當於讓孩子在病毒中裸奔,至於裸奔的結果,誰知道呢?

很多媽媽會說,一類疫苗我們都接種了,那二類呢?有必要麼?

一類二類,這個叫法讓人誤以為疫苗也是分等級的,認為一類重要,二類不重要。

其實這是我國特有的行政分類,醫學上並沒有這樣的劃分。

那為什麼要做分類呢?說到底,就是我們國家在疫苗預算上的錢不夠。

錢不夠,沒辦法讓所有的疫苗都免費接種,只能把一些價格便宜的疫苗納入免費行列,而另外一些價格高的疫苗讓家長自費,因此分了一類二類。

二類疫苗到底重不重要?這是中國疾控中心官網的一張圖:

大家可以看到,在我國屬於二類疫苗的Hib、肺炎等疫苗,卻是世界衛生組織(WHO)最優先推薦給兒童接種的疫苗;我國的7種二類疫苗,在美國都是規劃內的免費疫苗。

中國疾控中心官網上也寫了這麼一段話:

我國目前使用的疫苗無論是種類、還是人群使用數量都與已開發國家使用的和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有較大差距,並且現階段還不能達到向全民免費提供或納入醫保支付全部種類已上市的疫苗。

意思很明確,這些疫苗很重要無奈我們錢不夠

看到這裡,大家應該已經有自己的判斷了。

C媽認為:如果經濟條件不是非常差,就應該給孩子接種二類疫苗。

把錢花在疫苗上,絕對是小投入大回報的事情,現在孩子看個感冒就要花幾百,肺炎住院花上千,相比之下,疫苗的花費真不算什麼,如果染上個腦炎之類的,就不是錢的事情了,為什麼要讓孩子去冒這個險呢?

C媽來現身說法,下圖是我給小C接種過的自費疫苗情況:

除了輪狀疫苗外,其他必要的疫苗全部接種了,還有五聯疫苗在其他頁就不發了。

如果大家看的仔細點就會發現,雖然C媽不是土豪,但在給娃接種疫苗時卻是土豪作風,即使有免費的但仍然選擇了自費。

在4、5年前,網上關於疫苗的科普少的可憐,更沒辦法查詢具體某種疫苗免費和自費的優劣,我只是很淺顯的知道滅活的好像比減毒的好,於是一律選了貴的。

這種做法對麼?有對的也有不對的,現在就來仔細說一下吧。

同一種疫苗有免費也有自費,該選哪一種?

既有免費也有自費可選擇的疫苗有以下五種:

B肝、乙腦、流腦、麻腮風、A肝。

除了流腦疫苗外,其他都選免費的。

目前免費的流腦疫苗是A群多糖疫苗和AC群多糖疫苗,而自費的是A+C結合疫苗和4價多糖疫苗,無論是製作工藝還是病菌覆蓋面,免費的都全面落後,疫苗接種領域最領先的美國在十年前就已經把這類疫苗淘汰了,這個大家應該選自費。

如果你有條件,還可以去香港接種流腦4價結合疫苗,防護範圍比大陸自費AC結合疫苗更廣。

其他的免費疫苗,在工藝和質量上並不比自費的差,沒必要選自費的。

剛才C媽說了只選自費也有不對的地方,那就是乙腦疫苗。

乙腦免費疫苗在安全性和效果上都優於自費疫苗,我完全是花了冤枉錢,還好現在有機會分享出來,大家可以避免走這些彎路。

哪些自費疫苗是最應該選擇的?

圖片是自費疫苗優先順序排名,來自於疫苗專家陶黎納的疫苗與科學。

下面C媽給大家詳細說明幾種重要的自費疫苗,核心接種方案仍來自於陶醫生的疫苗與科學。

1、肺炎13 價結合疫苗

肺炎13價是世衛組織最為推薦的 2 種疫苗之一,能預防肺炎球菌引起的肺炎,占肺炎的 30%。

雖然只能預防30%的肺炎,但據美國疾控制中心數據顯示,在13價肺炎疫苗上市的頭3年里,有3萬多例侵襲性肺炎鏈球菌病被預防。

只要接種過1劑13價肺炎疫苗,10個孩子中就有8個孩子能不再受肺炎鏈球菌的侵襲。

小C打疫苗那會兒還只有7價,現在已經升級為13價了,保護更廣。

肺炎13價接種程序:2、4、6、12~15月齡時分別接種1劑。

肺炎疫苗還有一種 23 價多糖疫苗,免疫機制單一,效果不好,不推薦。

2、流感嗜血桿菌疫苗

世界衛生組織最推薦的 2 種疫苗,另外一種就是流感嗜血桿菌疫苗。

五聯、流腦 HI、四聯、流感嗜血桿菌疫苗這幾種疫苗都包含流感嗜血桿菌疫苗,建議選五聯。

五聯,就是把預防百白破、脊髓灰質炎和b型流感嗜血桿菌這 5 種疾病的疫苗合在一起,讓注射的針次從12針減少到4針,少打8 針。

另外,五聯里的脊髓灰質炎疫苗為滅活疫苗,而免費脊髓灰質炎疫苗為減毒疫苗,含有活病毒,有可能造成兒童肢體癱瘓。

雖然這個機率只有1/25萬,但萬一攤到自己頭上呢?

不管是從安全性,還是從打針的次數來說,C媽覺得五聯疫苗的錢是值得花的。

接種程序:2、3、4、18月齡各接種一劑,前3劑之間最短間隔≥28天,第3-4劑之間最短間隔6個月。

3、流感疫苗

之前我也不太重視流感疫苗,覺得有效期就一年,而且只是預防感冒而已,太不值得了吧?

直到去年的流感大爆發,我和娃雙雙中招,這才體會到流感的厲害。

其實在此之前我已經先知先覺的給小C打了一針,

雖然娃還是感染了,但症狀比我還輕,也沒去醫院自己就好了,我覺得疫苗沒白打,此後每年我們全家都會去接種流感疫苗。

流感最關鍵的一點是容易引起併發症,特別是年齡<2歲的兒童,每年因為流感死亡的人也非常多,建議大家都打。

寶寶6個月以後就可以接種,在每年9-10月時接種。

6月齡到8歲第一次打需要打2針,中間間隔1個月,之後每年只用打1針。

有西林瓶和預充注射器兩種包裝,建議選預充,疼痛更少。

4. 手足口疫苗

我國是全球最早且目前唯一上市手足口疫苗的國家,臨床試驗嚴謹,安全性可靠。

小C打疫苗那會兒還沒有手足口疫苗,如果是現在,我應該也會選擇接種。

寶寶6個月之後可打,一共2針,中間間隔1個月。

5、水痘疫苗

水痘疫苗需要打2針,1歲第1劑,4歲第2劑。

6、腮腺炎疫苗

8個月以後可以打,如果已經安排 2 劑麻腮風疫苗的地區,不要額外再接種腮腺炎疫苗了。

7、流腦疫苗

剛才說了流腦疫苗不要免費,要選自費的。

自費替代免費的方案如下:

大陸接種:自費的AC結合疫苗替代免費的A群多糖疫苗,3月齡起接種,1-3劑;自費的4價多糖疫苗替代免費的 AC多糖疫苗,3歲起接種,2劑。

香港接種:自費的4價結合替代大陸任何流腦疫苗,2月齡起接種,1-3 劑;接種4價結合疫苗前後,不要在大陸接種任何流腦疫苗。

8、輪狀病毒疫苗

2月齡起接種,每年1劑,直至48月齡前。

C媽沒有給娃接種輪病疫苗,是覺得輪狀病毒感染不是特別嚴重的病,大家可以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決定。

小C媽媽嘮叨時間:

最後再總結一下:

1、免費疫苗:不用說,必須接種;

2、有免費和自費兩種可選的:流腦疫苗選自費,其他選免費;

3、自費疫苗:經濟條件不是非常差,就接種。

這就是C媽關於二類疫苗的選擇建議,希望對你有幫助哦。

點擊以下連結,查看更多小C媽的原創育兒文章

【牛奶】孩子一歲後該喝配方奶還是純牛奶?哪一種更好?

【痱子】夏天預防寶寶長痱子,正確的處理方式看這篇

【光腳】夏天寶寶能不能光腳?看看醫生怎麼說

【走路】寶寶什麼時候學走路?要大人扶著練習嗎?

參考資料: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官網、世界衛生組織疫苗立場文件、13價肺炎疫苗、美國18歲以下兒童和青少年推薦免疫接種計劃、陶黎納疫苗與科學


小C媽,本是學經濟的文科女,卻在當媽後熱愛上了與育兒相關的一切,從此找到了人生的正確方向。

一邊全職帶娃一邊專研各類育兒知識,現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研究生在讀,力爭在育兒的路上邊走邊學。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兒科醫生媽媽告訴您寶寶打疫苗的那些事

我是一名兒科醫生,也是一個10個月大寶寶的媽媽,經常帶寶寶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接種疫苗。可現在的疫苗五花八門,種類特別多,有時候我也會糾結,不知道該怎麼給寶寶選擇疫苗。隨著身邊朋友的寶寶陸續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