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奶奶帶娃一暑假,孩子變得一不滿意就帶著哭腔大叫,怎麼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

暑假剛開始剛上幼兒園的小寶就跟著爺爺奶奶回老家住了一段時間,沒想到一個月不到我努力培養起來的好習慣統統不見了。

更要命的是一不滿意帶著哭腔地大叫、撒嬌,然後逐漸升級到邊哭邊叫,大哭大叫,之前完全沒有碰上過這種事情。

脾氣暴躁的我,最最討厭這種連綿不斷的哭叫聲,多次耐心地跟她好好說話,沒想到她還是那邊一聲高過一聲。

於是忍不住狠狠地教訓了她一頓,沒想到她就開始哭著喊著要會爺爺奶奶家。

跟孩子冷戰了幾天,終於學會了一件事情,跟孩子置氣你永遠沒辦法贏過她,只能試著改變自己看問題的角度,只能慢慢地一點點地通過日常相處來改變她動不動就哭的毛病。

有一次我帶著小寶一起去買菜,去的路上突然開始鬧「我要買玩具~我要買玩具~」。

我說,不行,得等買完菜之後才能看看有沒有時間順便買玩具。

於是,接下來她就開始了不停地哭叫,帶著哭腔一聲高過一聲。

其實,當時我在超市車庫裡特別想把這熊孩子揍一頓,但是想想揍一頓又不能真正地解決問題。

看著被綁在完全座椅上哭得滿臉通紅的小寶,突然特別能理解她的無力感,如果是大寶他這會應該已經二話不說自己下車直奔超市裡的玩具櫃檯了。

可惜小寶不行,她連怎麼解開安全座椅都不會,更別說獨自一個人進超市找買玩具的櫃檯了,她除了跟我大聲要求根本無力改變現狀。

看過很多育兒書籍,都說很多孩子哭叫最大的一個原因,不滿現狀卻無能為力。

如果我這個時候對孩子進行吼叫或者漠視孩子的哭叫,我們其實就是在強化孩子的這份無力感:「她自己幫不了自己,她最愛最信任的父母也選擇不幫她,那自然她的哭叫就會升級,無力感會被放大」。

很多家長到了這一步就會想,孩子哭得這麼慘還不如答應他們呢。

但這是絕對不行的,小寶的爺爺奶奶就是因為寵著她,造成了她動不動就哭鬧的毛病,因為孩子是通過父母對她行為的反饋來建立自己的行為準則的。

當每次孩子一哭叫,我們就滿足,其實無形中我們就是縱容這樣的行為。

2

共情安撫情緒

這個時候我先努力平復自己的情緒,然後才一邊解開安全座椅一邊跟小寶說話:「小包真的好想好想要玩具哦,所以你就一直跟媽媽說對嗎?但媽媽卻堅持要先買菜,你很失望很難過,對嗎?」

這是共情,呼應孩子的情緒,大家都知道。

但共情的關鍵在於我們真正嘗試去理解孩子的情緒,因此不僅僅是說什麼,更加不能套路(別總是背那幾句台詞,你很生氣,你很難過),說話時的態度和語音語調很關鍵的。

有時孩子覺得自己的需求被聽到被認可,他們就會感受好一點。

果然小寶的情緒沒有之前那麼激烈了,那重點從買玩具上轉移到了難過上,並告訴我為什麼她那麼想要玩具。

雖然理由聽起來有點不可思議,因為哥哥的玩具比她多1個,天知道家裡小寶的玩具最多了,根本不存在哥哥玩具比她多一個的理由。

▌遊戲力轉移無力感

但是孩子大部分情況下,並不是那麼好安慰的。

果然,平靜了一會會小寶又開始繼續帶著哭腔進行復讀機模式。

這時,我就有點調侃地說,「小寶你勇敢的聲音哪去了啊?媽媽怎麼聽不到小寶勇敢的聲音了啊?剛剛還在的啊,怎麼現在不見了呢?我找找,是不是在座位下面啊?在不在媽媽的包里呢?哦,也許在小寶的肚子裡,讓我聽聽」。

這其實就是借鑑遊戲力的思路,告訴小寶,媽媽對她有信心,小寶是可以用正常的聲音來表達自己的需求,同時也是在提醒她找回自己的正常聲音。

很多時候孩子也需要有個台階下的,而遊戲力就是最好的那個台階。

有時候一本正經的教育會讓親子關係變得更糟糕,特別是在孩子情緒不穩定的情況下,用遊戲來作為溝通的方式情況會好很多。

因為這本身可以讓我們更好地情緒管理,同時也能讓孩子感到自己被接納,自己被理解。

果然,小寶被逗笑,然後就會她收了哭腔,跟我說:「媽媽我想再買一個玩具。

這時我就會進一步鼓勵,「啊,我終於聽到小寶勇敢的聲音了。

你去哪裡了呢?媽媽和小寶都喜歡這樣的勇敢聲音,這樣的聲音真好聽!」

▌演練+鞏固

這個時候,小寶的情緒基本上已經穩定下來了。

接下來就是最關鍵的一步,教會孩子怎麼樣正確的表達自己。

我問:「小寶你剛剛想跟媽媽說什麼?你用勇敢的聲音清楚地告訴媽媽好嗎?」

「哦,原來你想要買玩具呀,我現在需要先去一樓買菜,你也需要想想買什麼東西。

你看我們這樣好嗎?我買菜的時候你先想想你要買什麼,然後你邊想媽媽邊買菜,買完了菜,我們去二樓把玩具給買了怎麼樣?」

這最後一步特別關鍵,很多父母在愛孩子過程中總有一份怕,覺得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怕孩子會被自己寵壞。

就像很多家長會覺得面對孩子哭叫一定不能滿足他,因為我們都知道進入社會誰都不能因為孩子哭叫就滿足她的需求。

於是很多家長的選擇進行教育打壓甚至吼叫來制止,但是對我來說,任何教育的前提不該以犧牲親子關係作為代價。

我個人覺得應該先愛(也就是前兩步),再教育,而常常這樣的教育方式會更有效。

得到愛的滋養後的土壤,你播下教育的種子,才能開花結果。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打不得,講不聽,如何管教愛發脾氣的寶寶?

「我家孩子想要什麼一定要拿到,不給就喊,就哭,就躺地上……」「不開心的時候就大喊大叫,就扔東西,打人,有時還打自己……」「爺爺奶奶總說孩子還小,不用做規矩,但越來越管不住了怎麼辦?」每次媽媽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