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小孩不聽話,愛哭鬧怎麼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有一天在親子樂園裡,看到一對母子,媽媽坐在一旁刷手機,三四歲的孩子本來開開心心地蹦跳自個兒玩耍。

繞了一圈回到媽媽身邊,不知說了什麼,媽媽沒有同意,孩子就使勁折騰,媽媽一氣之下,啪的一巴掌打了過去。

結果孩子大聲哭鬧起來,吸引了大家的注意。

媽媽看到大家目光都飄了過來,更加惱羞成怒,一邊打一邊拖著孩子離開了。

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苦惱:我家孩子愛哭,又不聽話,調皮搗蛋,一不順他意就大哭大鬧。

實在頭疼。

其實並非孩子不聽話,而是家長沒有對三歲的孩子給予足夠的耐心和陪伴。

家長應當從自身尋找問題。

三歲,由於孩子的自我意識這個時候已經形成,所以他會懂得表達自己的需求,看見什麼東西都想要,必須得給他、滿足要求,不然就哭給你看。

比如在外面看到喜歡的玩具,就要買,不買就站著不走了,當街哭鬧,耍賴。

路過行人紛紛行注目禮,大人就尷尬得不行。

在家也是他想要往東,你不能往西,不順著他的意思,就哭鬧。

而且,還特別粘媽媽。

相信許多家有三歲娃的媽媽都有這樣的苦惱。

其實所有的這些不聽話、愛哭鬧,都是是該年齡階段的正常行為。

情緒不穩定,自制力差,易衝動,都是三歲的小孩的特質。

這是與孩子的大腦發育有直接關聯的。

我們都知道,三歲的孩子的大腦還在不斷發育過程中,決定孩子大腦能夠理性思考的是大腦前額葉,大腦前額葉需要到7歲進入發育高峰期,要到25歲左右才發育健全。

60歲進入退化高峰。

我們俗話說「老小孩,小小孩」,說的就是因為小孩和老人的大腦前額葉都不健全,容易控制不住情緒導致的。

所以他們都容易情緒化,易怒易衝動,甚至口不擇言,都是可以理解的。

這個時候,作為成年人就不要跟他們計較太多。

接納他們的情緒,接受即將發生的他們的情緒,學會一起努力控制它。

那具體怎麼做呢?

1,學會共情。

孩子哭鬧,情緒到達頂端的時候,說再多都是沒用的。

凶他打他罵他也只會哭得更凶。

這個時候需要做什麼呢?最重要的就是共情,接納他此刻的情緒,讓他平靜下來。

只需要一個擁抱,然後一兩句共情的話,耐心哄孩子:寶貝看到那個玩具很想要是吧?真的好漂亮耶,寶貝眼光不錯哦,我也很喜歡。

可是我們家裡好像有一個類似的了哦,你買了回來,不跟家裡的玩了,它會很傷心的耶!怎麼辦?你要不要回去問一下它?

或者說我們剛才沒有計劃要買,我們今天出來是幹嘛的?媽媽一會還要去超市買東西,買菜,要不我們晚上沒菜吃飯了,餓肚子了怎麼辦?

如果是你不知道孩子為什麼沒理由地哭鬧的時候,這時千萬不要責備他,耐心問他原因,分析這個事情。

有時候孩子也許只是想要人傾聽他回應他而已。

2,轉移注意力。

孩子對一件事的專注度是不會太持久的。

這個時候,讓孩子平靜下來,可以用轉移注意力的方式。

用其它更新鮮更好玩的事物來吸引他的注意力。

哎呀,那裡有個小丑在做汽球,好好玩哦,我們過去看看吧?

當他的注意力完全被吸引過去的時候,一轉眼,也許他就不記得剛才發生了什麼,為何而哭泣。

3,冷處理。

如果孩子是完全無理取鬧,撒潑耍賴,那可以不用管他,他鬧了一會,覺得沒有引起大人的注意,就會自覺無趣,停止了哭鬧行為。

又或者,只需要一個凌厲的眼神,告訴不可以這樣做。

或者緊緊握住他的手,用嚴肅的表情,暗示他馬上停止他的這種行為。

這樣啟發他的良知,自覺思考自己的不當行為。

這樣比大罵和處罰有效和好得多。

4,預約規則。

了解自己孩子的父母,會知道孩子什麼時候會大哭大鬧。

那這時候就要先提前預約好,定好規則,孩子提前知道了這個規則,就不會犯錯。

比如出去逛街,或者去超市時,提前和孩子約好,不能亂買玩具,或者只能買一樣。

或者在日常行為表格里,集夠足夠的星星才可以有獎勵。

否則是不能有獎勵的哦。

這樣也可以讓孩子知道,不是想要什麼就有什麼。

不管是什麼都需要付出。

5,適當懲罰。

如果孩子做了什麼事,實在過份的,可以適當懲罰一下。

以讓孩子記住這樣是不允許的。

比如罰站,罰這個星期不能看動畫片,罰今天不能看書(適用於愛看書的娃。

)或者罰今天不能做孩子最愛吃的菜等等。

只要是孩子特別喜歡的東西,限制他使用,就達到了懲罰目的,以此讓他糾正行為。

而不一定非要打屁股或是凶孩子。

那樣會讓孩子感覺受傷。

6,要適當尊重孩子的意願。

有時候孩子哭鬧也許是因為他要去探索,大人覺得有危險不給去,其實只要確保沒有危險的情況下,我們可以鼓勵孩子的探索行為。

當孩子的好奇心得到了滿足,心情會很愉快,會繼續更努力的探索。

這種小時候養成的愛冒險,勇於探索的個性,對孩子的未來來說是很重要的。

7,耐心糾正。

現在隔代養育的情況很多。

老人家大多寵著孩子。

而一些父母則認為孩子小,任性、胡鬧、不 聽從吩咐是一種自然現象,長大就會變好或變聽話,孩子的行為是累積的,長期下來就更加的 不聽話,甚至出現叛逆的情形。

總而言之,孩子,只是孩子,不管是哭還是鬧,都是沒有安全感的表現,做父母的需要付出更多耐心,傾聽孩子的聲音,適當滿足孩子的需求,努力呵護孩子的心靈成長。

8,多些陪伴。

如文章開頭的這位媽媽,一開始只是自己玩手機,孩子自個兒玩耍,久了孩子覺得無聊,需要媽媽的陪伴。

如果媽媽能夠放下手機,傾聽孩子的需求,花點時間用心陪伴孩子玩耍。

孩子得到滿足了,就不會造成後面不可收拾的場面了。

孩子有時候並非要買這個那個,要玩這個那個,他也許只是想要爸爸或者媽媽這個玩伴陪他玩而已。

在孩子看來,再好再貴的玩具,再好看的動畫片,都不如爸爸媽媽的用心陪伴。


您好,我是琉璃巧育兒,自由撰稿人,童話繪本作者,編輯,早期教育研究會會員。

分享國際前沿育兒理念。

歡迎關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娃又哭又鬧還撒潑耍賴,得治!

這裡你將了解到國外流行&新奇的親子遊戲,和國外的育兒理念和方法,讓你給孩子高效的親子陪伴!歡迎關注 IN童年不給糖就搗蛋,不給買就耍賴,作為家長的我們,這種場景太熟悉不過了,想要的玩具當時不給買...

十個例子告訴你,正面管教的小孩是什麼樣子?

我身邊有不少學習並實踐正面管教的家長,她們的孩子經常被人讚美,「你家孩子,好乖啊!真懂事。」那些正面管教的小孩,究竟是怎樣乖?怎樣懂事呢?正面管教育兒方式長大的小孩,究竟是什麼樣子的呢?正面管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