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坑娃 十條嚴重坑娃的行為 趕緊停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當 我 決 意 要 做 一 名 好 媽 媽

我 開 始 關 注 悅 童 小 家

不管是養育還是教育

最怕的是弄巧成拙

每個父母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自信獨立,堅韌勇敢、善良快樂的人。

更希望孩子在未來的生活中擁有良好生活習慣和人際關係。

然而,以下這些行為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嚴重的傷害。

坑1

忽視寶寶口欲期 肆意呵責

0-1歲左右的寶寶有口腔敏感期,俗稱口欲期,會把玩具或者小手放進嘴巴。

這個時期寶寶主要通過口腔來探索世界,大人不要肆意的呵斥阻止。

只要保證放入口的東西相對乾淨,並提供不同的,乾淨衛生的,安全的物品供寶寶用口腔探索。

和口腔敏感期相重疊的是手腳敏感期,寶寶除了把手腳往嘴裡塞之外,還會蹬腿,扔東西,摳個窟窿,有時候甚至打人。

其實,這個時候的寶寶並沒有打人的意識,只是在進行手臂肌肉練習。

除此之外,還會有物權意識、語言、運動、肌膚觸摸、依戀等敏感期,家長要合理引導。

坑2

阻止爬行 改用學步車

人類一定要經過爬行發育才健康。

沒有爬行的孩子,身體協調性不好,影響生活和運動。

前庭神經發育不良,影響未來的閱讀、寫作,也會阻礙語言的發展。

家長切不可圖一時安逸,而剝奪寶寶爬行的權利。

學走路不但克服巨大的心理障礙,更需要掌握保持身體平衡的技巧,而學步車會讓孩子難以克服心理障礙適應自已學走路的過程。

其實,育兒專家並不提倡給寶寶用學步車。

學步車不但會增加意外發生的機率,還會影響寶寶的骨骼發育,導致「X」或「O」型腿。

用爬行代替學步車,可以留給寶寶更充足的探索空間。

坑3

過早開發智力 喋喋不休教導

寶寶3歲之前不是要學習多少知識,而是心理成長的重要階段。

不要過早的給寶寶灌輸太多的知識,更不要強迫他們完成不能完成的事,拔苗助長類的早期智力開發只會讓孩子在心裡上更加恐懼和厭惡。

此外,日常的行為習慣更不要喋喋不休的教導,只要示範。

舉幾個例子:當鄰居和寶寶打招呼時,孩子沒有響應,我們只要模仿孩子的口氣回應即可:「阿姨,你好!」或者是「阿姨,我們吃過啦!」等等。

這就是示範,而不是教。

坑4

指責孩子負面情緒

孩子的負面情緒常表現為哭鬧、委屈、焦慮、憤怒、挫折等。

當孩子出現負面情緒的時候,家長首先要做到傾聽和理解。

孩子哭泣時,不要對孩子說「不要哭,吵死了」。

如果寶寶消極情緒表現過分強烈,或受壓抑的時間過長,會損害孩子的人格和身心機能。

此時你只要輕輕地擁抱他,撫摸著他的後背,說:「寶貝,媽媽知道你非常難過......」這是求同,表示我們理解他,也是調整他情緒的開始。

緊接著要說「媽媽知道你不開心(這很重要)」、「媽媽愛你,媽媽理解你」。

這樣一說他會很快開心起來,或者還能掛著眼淚獨自玩去了。

坑5

要求孩子表演節目

現在很多寶寶都參加早教和各種興趣班,練就一身的才藝。

每當家裡有客人的時候,父母總是招呼寶寶給客人表演節目。

長此以往,孩子就會養成取悅別人的心態。

一旦在未來成長路上,得不到別人的賞識,就會懊惱不已,否定自己的內在能力。

不管是客人還是家長,都要和孩子進行平等交流,而不應把孩子看成馬戲團的演員。

坑6

誤會寶寶的「攻擊性」

2-3歲的寶寶常常會出現打人的行為,這主要是因為正處於口、手和腳的敏感期,喜歡用口、手、腳探索世界,於是出現了「咬人」、「打人」、「踢人」等攻擊行為。

有些寶寶的語言發育還不成熟,不能準確的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往往情急之下用衝撞身體來代替。

當寶寶出現攻擊行為的時候,家長千萬不要過分強化,給他貼上標籤「你是個壞孩子會打人」。

只要向對方家長和孩子致歉,平靜的制止繼續攻擊行為。

坑7

給孩子太多負面暗示

孩子的成長雖然需要批評,但更需要鼓勵。

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向客人細數孩子的各種缺點糗事。

這種暗示力量不起絲毫作用,只會讓寶寶變本加厲。

堅決杜絕說以下的這些話:「這孩子就是膽小」「不愛衛生。

」「不聽話」等。

如果你給孩子足夠的自尊,他外出時就會落落大方、活潑開朗、健康自信。

坑8

教孩子疊音

自從孩子出生起,家裡的長輩仿佛都進入嬰兒時代。

每次和孩子對話都是「吃飯飯」、「睡覺覺」。

其實這種自以為是的「嬰語」只會妨礙寶寶的語言發育。

家長教給寶寶的每一句話,都應該是語法正確,發音標準的母語。

如用清晰、緩慢的速度說「寶-寶-睡-醒-了」。

坑9

父母發脾氣、吵架

據一家兒童心理研究機構調研顯示,大部分的孩子最怕父母發脾氣,吵架。

長期生活在緊張氣氛中,會使孩子變得冷漠、孤獨、執拗、粗野,成為心理方面的畸形兒。

雖然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需要遵守遵守各種規則,但有時候孩子總要衝破底線來試探我們。

家長應寬容的對待,過分的指責和約束只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畏首畏尾。

坑10

欺騙、強制分享

很多家長都會對孩子說「只要你......我就......」,然而當孩子完成任務的時候,父母不但不會兌現承諾,還會提出更多的任務。

這樣只會讓孩子對父母失去信任,不積極配合。

2歲以後,寶寶開始進入物權意識敏感期,常常表現為把物品占為己有,不願分享。

家長切不可為了自己的面子強制分享,否則只會暗示寶寶也可以搶別人。

正常情況下,3歲以後就會進入分享階段。

當寶寶和我們分享東西的時候,一味的拒絕只會給孩子帶來無盡的失望,並慢慢的不願意分享。

其實以上幾點,不管出於無心還是有意,媽媽們在日常生活中還真是沒少做。

其實,父母教育孩子的王道就是執著地栽培自己,在漫長的育兒過程中和孩子一起成長。

關注家庭和寶寶 傳遞育兒正能量 ▼

你說你喜歡雨,但是你在下雨的時候打傘

你說你喜歡太陽,但你在陽光明媚的時候躲在陰涼的地方

你說你喜歡風,但是在颳風的時候你卻關上了窗戶

這就是為什麼我會害怕你說你也喜歡照顧寶寶

因為你連「悅童小家」都沒有關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會教育的父母都在這6年下功夫!

導讀:做為一名專業早教機構的育兒工作者,我常常想,在孩子人生最重要的頭3年和前6年,我做對了嗎?在我的引導下和教育下,她能保持強烈的探索慾望嗎?她的專注力有沒有被破壞?她的學習能力強嗎?當遇到困...

為什麼說寶寶的頭三年影響一生?原因在這裡!

親愛的小寶寶的家長們:您好!做為一個早期教育的工作者,做為一個三歲孩子的母親,我常常反省自己,在孩子人生最重要的頭三年,我做對了嗎?在我的引導下,她能保持強烈的探索慾望嗎,她的專注力有沒有被破壞...

孩子的好性格要從小養成嗎

很多家長在孩子還小的時候認為,孩子小要求不要太嚴,即使有時候孩子的小些小毛病,小的無理要求,也會得到家長的滿足,多數家長認為孩子小不懂事,大了就好了,事實上在孩子人生的頭三年對他是至關重要的,無...

給年輕媽媽們的一封信。

孩子在0-6歲時存在各種各樣的敏感期,所謂敏感期是指0-6歲的成長過程中,兒童受內在生命力的驅使,在某個時間段內,反覆操作某一動作或反覆學習某一項能力,並且學習能力特彆強的時期。有依戀形成的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