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成帶娃主要力量 與老人"約法三章"真的很重要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資料圖片)
關注隔代帶孩子 總結篇
現代家庭中,老人已成為帶娃的主要力量
隔代教育要想取得正向效果——
與老人「約法三章」真的很重要
廣西新聞網-當代生活報記者 農芝
核心提示
連日來,本報推出的關注老人隔代帶孩子系列報導受到大量讀者關注,很多讀者都給記者打電話表示:「我的情況和故事中寫的一樣」、「文章真的是道出了我的心聲」……本系列前三篇報導,分別反映了老人帶孩子的三種普遍現象,在本期也是最後一期,讓我們透過隔代教育的普遍現象看本質,仔細分析其癥結所在及如何對症下藥。
在快節奏的都市生活中,工作的現實壓力讓年輕的父母難以獨立帶大孩子,在很多家庭里,老人都成為帶孩子的主要力量。
既然老人隔代帶孩子的現象不可避免,不妨來看看家庭教育指導專家的建議——事先約定真的很重要。
老人感嘆
全心全意幫帶孫子
年輕父母卻不買帳
「生活報這三篇報導我都很認真地看了,尤其第一篇讓我感同身受,因為我也是養大兒子後又來養孫子。
」市民吳女士今年60多歲,因為兒子的收入不高,她心疼兒子和孫子,自願拿出退休金給兒子補貼家用。
為了讓孫子享受更好的生活環境,她還把孫子接到自己家中照料,可謂是出錢又出力。
近兩年,吳女士感覺自己年紀大了干不動了,想放下養育第三代的重擔,好好休息休息,這下兒子卻不幹了。
兒子還對她說:「孩子都是你養大的,你要負責到底,反正我沒能力。
」兒子當慣了甩手掌柜,這讓吳女士欲哭無淚,母子倆還為此吵得不可開交。
吳女士說,她這麼多年的辛苦付出在兒子看來是理所應當的,「你做是應該的,你不做就是不負責任。
」
市民張先生則認為,在當今社會,年輕父母把孩子「丟」給老人幫帶的現象確實比較普遍。
年輕人競爭壓力大,生活節奏快,自己帶大孩子的人反而是少數,家裡要麼請保姆,要麼給老人幫帶。
對於那些普通的家庭,收入無法支付保姆的費用,只能請老人幫忙。
現在確實有不少年輕父母錯誤地認為,老人也負有養育第三代的責任。
市民李阿姨對記者說,老人委屈自己辛苦幫子女帶孩子,但又常常因為方式方法和教育理念上的分歧,引發家庭矛盾,更有甚者對孩子產生不良影響,結果鬧得老人和年輕父母都不愉快,真不知道老人這麼付出圖什麼。
父母叫屈
其實希望老人幫帶
但衝突讓人很頭疼
「我們也體諒他們的辛苦,但他們有時很固執,讓我們也很頭疼。
」在隔代帶孩子問題上,不少年輕父母也有話說。
莫女士說,她為了事業,在孩子出生後就將孩子託付給婆婆幫帶。
但老一輩人帶孩子的方法和教育方式跟他們有很大不同,所以她事先也跟婆婆強調了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能做,但婆婆不但不聽,還時常跟鄰里抱怨兒媳婦嫌棄她。
比如在餵孩子吃飯時,孩子說飽了,但婆婆總是逼著孩子把一碗飯吃完。
為此莫女士說了婆婆很多次,婆婆還是改不掉,說多了她就跟外人說,自己辛苦帶孩子卻「吃力不討好」,婆媳之間還經常因為帶孩子的問題起爭執,真是挺無奈的。
「我婆婆總是說我不會帶孩子,什麼都不讓我做。
」蔣女士說,她的情況和系列三故事《四老帶一娃
帶出「小皇帝」》中的黃女士很像,她照顧孩子的權利完全被婆婆「剝奪」了。
作為初婚生育的第一個孩子,蔣女士確實缺乏帶孩子的經驗,但婆婆總是把她當成白痴一樣,兒子的任何事都不讓她碰,從給孩子換尿布、哄孩子睡覺、陪孩子睡覺、逗孩子開心到給孩子洗澡等,全部被婆婆包攬下來。
孩子上學後,婆婆更是全權負責接送上下學。
婆婆把孩子當成掌中寶,生活起居確實照顧得很好,但孩子卻缺少了母親的呵護,以至於現在長大後性格變得有些冷漠、偏執。
蔣女士曾因此指責婆婆當年過於強勢,讓她沒有機會多與孩子親近,導致孩子性格缺陷,結果婆婆從此逢人就說自己辛苦帶大孫子,非但沒有功勞連苦勞都沒有了。
還有一些年輕父母抱怨說,他們雖然不得已求老人幫帶孩子,但在教育問題上,他們不可能對老人完全沒有要求,而面對這些要求,老人往往會「嗤之以鼻」。
這些年輕父母認為,老人確實較有養育孩子的經驗,但今時不同往日,教育方式和方法也應該與時俱進,常常都是因為老人對孩子父母的要求充耳不聞、我行我素,才導致矛盾產生,最後鬧得一家人都不愉快。
專家建議
最好別讓不守約定的老人帶娃
儘管在老人隔代帶孩子問題上,年輕父母和老人之間常常因為一些問題而產生分歧甚至發生矛盾,但大多數人在抱怨幾句後,還是只能接著請老人幫帶孩子,老人依然會因為疼愛孫子孫女而繼續勞心勞力。
如何讓老人帶孩子帶出好結果,讓老人、年輕父母、孩子都皆大歡喜呢?
在採訪中,南寧弗洛伊德心理教育培訓中心私人心理顧問、家庭教育指導師吳甲武一直強調父母要擔起責任。
他認為,年輕父母不管出於什麼理由,都不能把養育孩子的責任全部推給老人,老人幫帶孩子只是起到輔助的作用。
在和孩子相處的最佳時期,父母如果不與孩子親近,老人再多的愛也彌補不了孩子心中的缺憾。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家庭教育指導師李玲建議,年輕父母應該根據孩子成長階段的特點、家庭情況等與老人在帶孩子方面做一些約定,比如不能跟孩子說父母的壞話;不能對孩子撒謊或教孩子撒謊(哪怕是善意的謊言也不行);不能什麼事都代替孩子做;不能滿足孩子的無理要求;不能限制孩子主動去探索和實踐;不能強迫孩子吃飯;不能袒護和縱容孩子等等。
這些約定最好寫成文字,讓老人牢牢記住。
如果老人不願意遵守,或答應了又不照著做,寧肯不給老人幫帶孩子,否則一旦錯過孩子最佳教育期,孩子出了問題,想再進行補救就很困難了。
編後語
本系列一共講述了三個關於老人幫忙帶孩子的故事及一個分析篇:第一篇報導了一位老人的苦惱,她的女兒生下孩子之後做起甩手掌柜,把外孫女丟給她撫養,她出錢出力撫養外孫女9年,孩子教育出問題後,女兒卻全部歸咎於她;第二個故事講述的是婆婆幫帶孩子,因婆媳關係不好,婆婆總在孩子面前說母親的壞話,導致孩子認定母親是個「壞媽媽」;第三篇講述的是4個老人爭帶一個娃,年輕父母與孩子親近的權利被剝奪。
由於老人過分寵溺孩子,導致孩子以自我為中心,不懂感恩。
事實上,在孩子養育教育方面產生矛盾的根源在於,老人帶娃更多傾向於經驗,父母靠的則是更新的科學理論和現代知識。
這就要求父母在處理矛盾的時候更加尊重老人,更耐心地溝通,還可以用孩子的實際案例展現給老人看,用實踐來檢驗經驗。
更關鍵的是,年輕父母一定不能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缺位。
老人完全可以勝任孩子的首任老師一職,但孩子的第一任「班主任」必須由父母來擔任。
上期我們聊了因為婆媳矛盾,導致小孫子成了一個沒有教養的「壞孩子」。
這期讓我們來看看,有時對孩子太「好」,也未必能得到滿意的結果。
黃女士和丈夫都是獨生子女,婚後生育一個兒子,雙方父母都把孫子當成活寶,4個老人爭著幫帶孩子,黃女士和丈夫完全插不上手,帶孩子的權利就這麼被「剝奪」了。
4個老人極力寵愛和袒護孫子,孫子想要什麼都給買,做錯了事也從不懲罰,黃女士想教訓教訓兒子都被老人挺身擋著。
如今孩子逐漸長大,變得凡事以自我為中心,從來不懂感恩,他認為他得到的一切都是理所應當的。
老人們這下子才意識到,過於厚重的愛,同樣會給孩子帶來沉重的傷害。
1 四老爭帶孫 父母被「隔離」
「孩子是我倆生的,但好像一直沒我倆什麼事。
我想自己帶都不行,我爸媽還有公公婆婆都搶著幫帶。
」黃女士說,她生下兒子之後,除了餵奶的時間,孩子躺在自己懷裡,其他時間基本都被老人輪流抱著。
黃女士和丈夫屬於晚婚晚育,雙方的父母對抱孫子早已是盼星星盼月亮一般。
4個老人都是剛退休不久,精力充沛,以前還經常出門旅遊。
自從黃女士生下兒子歡歡(化名)之後,四老的生活就開始圍著歡歡轉。
外婆和奶奶輪流值班,給孩子洗澡,哄孩子睡覺,逗孩子玩,帶孩子出去轉轉,老人全都大包大攬。
因為黃女士的公婆都是南寧本地人,每天早上一大早就準時來黃女士家裡「報到」,直到晚上孩子睡下了才回自己家。
歡歡的外公外婆則乾脆住到家裡,外婆每天半夜都要起床換尿布,孩子一哭準會第一時間衝進房間查看,外公則把家務活全包了。
「除了餵奶,我感覺自己都沒什麼用了。
」黃女士說,不但歡歡得到了小皇帝般的寵愛,連她也被照顧得好好的。
黃女士因為奶水不足,才餵奶兩個多月就斷奶了,這下可好,沖奶粉的事也不再需要她操心了。
黃女士的丈夫也曾向她抱怨過,下班回家後想抱一下孩子,都插不上手。
「我們夫妻是被迫『撂挑子』,幾位老人把事情都做光了。
」黃女士說,作為父母,他們無形中被剝離了與孩子親近的機會。
2 教育觀混雜 孩子認知亂
在帶孫子的過程中,雙方父母有不少理念和方法相悖,為此,四老還經常發生爭執和不愉快,這無形中讓孩子從小在認識和接受事物時帶來了混亂。
黃女士舉例說,小時候,奶奶允許歡歡睡前含著奶嘴睡覺,而外婆堅決不允許;歡歡1歲多時想學著自己吃飯,外婆就讓孩子自己吃,弄得滿身都是飯菜再清理,但奶奶卻堅持要給歡歡餵食,怕他弄髒自己;歡歡長到兩三歲時,特別喜歡亂拆東西,奶奶一看到就禁止,但外婆和外公卻鼓勵孩子動手,想拆就拆;爺爺奶奶帶的時候歡歡想看電視就可以看,但外公外婆對孩子玩電腦或看電視都有嚴格的時間限制……四個老人各用各的方式帶孩子,雖然他們對自己的方式都有自己的道理,但孩子根本沒法判斷誰對誰錯,老人們又常常當面爭執,導致歡歡小小年紀就有了一個口頭禪——「好煩」。
「因為老人帶孩子的方法不同,要求也不同,弄得孩子在我們面前都不知道該怎麼做。
」黃女士說,歡歡一旦離開四個老人,就會變得我行我素,父母說什麼都不聽。
因為歡歡習慣在爺爺奶奶面前什麼可以做,在外公外婆面前什麼被允許,跟父母相處的時間又比較少,在父母面前,他總是顯得無所顧忌,也從不徵求父母的意見。
父母一旦不滿足他的要求,他就大發脾氣,甚至會離家出走跑到爺爺家去。
黃女士說,曾經有一段時間,為了想辦法讓孩子聽話,她丈夫總是以買玩具為條件。
到了後來,孩子竟然反過來以買玩具為條件要求父母,只要不給買玩具,歡歡就對父母愛理不理。
為此,黃女士想過教訓歡歡,但只要老人在場就會趕緊過來袒護孩子,不但從不批評歡歡,反而當著歡歡的面數落黃女士。
有時候歡歡做錯了事,黃女士想動手打他,歡歡就會被老人一把護在懷裡,以「孩子還小,不懂事」來幫歡歡開脫。
3 孩子變自私 脾氣還特大
一直以來,歡歡只要一發脾氣或撒潑,四老就會一擁而上齊齊去哄歡歡。
好幾次,歡歡想要買玩具,黃女士沒答應,歡歡就躺在地上撒潑打滾,爺爺奶奶趕緊哄他,就幫著歡歡求黃女士給買玩具。
黃女士還是不肯,爺爺就會在事後偷偷買給孩子。
4位老人的種種做法,讓黃女士在教育兒子的問題上陷入尷尬,歡歡此後對她的話更加置若罔聞。
「更可怕的是,孩子認為他的要求都是合理的,父母理所應當都要滿足。
因為父母不滿足他,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也會滿足他的。
」黃女士說,現在的歡歡就是這種心態,上學之後他的要求更多了,只要看到同學手裡有新的玩意,他都想擁有,父母一旦不同意,他就會用各種方法從4個老人那裡獲得。
跟他講勤儉節約或體諒父母之類的話,他根本聽不進去,如果不滿足他的要求,他會懷恨在心,一連好幾天都不聽話,甚至不回家,跑到爺爺家去尋求「庇護」。
「我們拒絕他的,老人都會偷偷滿足他,從小到大他想要什麼,就非得到不可。
」黃女士說,這樣縱容孩子,等於毀掉孩子,但老人就是心疼孫子。
歡歡在家裡哭鬧得不到滿足,他就跑到爺爺家去哭鬧,爺爺奶奶狠不下心,到最後總是會滿足他。
搞得現在歡歡對父母只有恨意,更別提感恩父母的養育和教導了。
專家支招
如何讓孩子回歸正確軌道
黃女士說,現在歡歡上小學了,應該更懂事,但因為從小被老人寵壞了,現在還是不聽父母的話,也從不體諒父母的良苦用心。
她該怎麼辦?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家庭教育指導師李玲建議,黃女士首先要跟4位老人進行一次嚴肅的交談,彼此交換並統一教育觀點。
在約束孩子方面,明確哪些是允許的、哪些是不允許的,並統一思想——要把孩子培養成人,然後明確分工,嚴格執行。
同時,大人不要在孩子面前展現教育觀念和方式上的分歧,更不要在私底下出現與具體執行相悖的情況。
此外,李玲還建議年輕的父母,不管是出於什麼原因,都不能把教育權完全交給長輩,要多抽出時間與孩子在一起,如果孩子小時候都是由老人帶,等孩子長大了,父母再想介入孩子的生活,與他們建立親密關係就會非常困難。
老人看孩子的這3個弊端,你知道嗎?網友:多虧自己帶娃!
在我國,大到北上廣深,小到街邊小巷,總會看到一種景象:滿頭白髮的老人,或者推著嬰兒車,或者跟在一個剛會走路的孩子後邊,或者三三兩兩在一起拉拉家常,看著旁邊正在玩耍的一群孩子。這種現象我們稱之為...
老人幫忙帶孩子的看看,10條要協商達成一致的「隔代教育」
首先小編尊重當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的,他們辛辛苦苦把兒子或者女兒拉扯大,本應該享受退休後的生活,可以去旅遊,去健身,過自己想要的生活。但是現實生活下社會競爭,年輕人需要工作。他們辛苦養大了兒子或者...
老人帶孩子,到底好不好?如何避免隔代教育矛盾?
周末,陪妞妞在小區的假山下玩耍,聽到這樣的對話:「看,你家寶寶還挺淘氣呀!」「是呀!平時都是他奶奶帶著,慣壞了!」「老人幫咱們帶孩子挺辛苦的,教育孩子方面,咱年輕人就多用點心吧!畢竟老人是真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