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太任性「一冷一熱」來處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寶寶任性、不聽話是常有的事,當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滿足時,寶寶甚至會在大街上哭鬧不止,讓家長十分難堪。

面對寶寶的任性行為,家長們該如何處理呢?

任性是孩子獨立性萌芽

鄭女士擔心地說,兒子快4歲了,最近越來越任性,如果有什麼事兒不依著他,他就哭鬧不止。

中日友好醫院臨床心理科副主任心理師王彥玲表示,孩子開始任性其實是成長的表現,意味著孩子的獨立性正在萌芽。

隨著孩子接觸越來越多的事物,獨立性開始增強。

3-5歲的孩子獨立性就開始萌芽了,什麼事情都想「我來,我自己做」,不如以前那麼聽話。

這其實是好事,說明孩子在成長。

但他們往往根據自己的情緒而為,不像成年人有正確、理性的判斷。

即便有時並不合理,孩子也想去做。

不過,如果任性表現得太過火,則有可能是孩子缺乏自控能力。

從性格方面來看,一部分來源於遺傳,另一部分則來自後天的環境影響,父母比較任性或是溺愛孩子,也可能導致孩子任性。

防任性讓孩子多接觸同齡人

王彥玲說,小孩任性的時候,大人不要著急,應弄清楚孩子為什麼任性。

比如,大人在洗菜,孩子覺得好玩兒也想參與進來。

家長應該理解,孩子想探清洗菜這件事,這時家長應和孩子講清楚,要避免把水弄得滿地都是,更不能把水弄到衣服上以免感冒。

還可讓孩子用一個小盆,洗一片或幾片菜葉。

王彥玲特別提醒家長,不能對孩子過度溺愛。

適度任性是孩子正常獨立意識萌發的表現,但不能處處由著孩子,否則就可能成為性格缺點。

此外,還應讓孩子多交同齡朋友。

因為家長、長輩和孩子在一塊兒時難免會嬌慣孩子,讓孩子多和同齡人在一起,他們是平等的,就很難任性起來。

三種方法制止孩子任性

如果孩子過於任性,可能養成不好的性格。

制止孩子任性,可採用置之不理的「冷」處理,也可採用「熱」處理。

「冷」處理是指對孩子的哭鬧置之不理。

孩子的要求得不到滿足時,通常會哭鬧來抗議。

如果孩子一哭家長就妥協,會助長孩子的任性,所以家長可以暫時不理會。

孩子看到自己的要求得不到大人理會,自然就停止哭鬧了。

「熱」處理是指獎勵孩子不任性的行為,這種效果可能更好。

比如這次孩子任性的時候,可以置之不理。

下次孩子不任性,如媽媽說不讓玩水,孩子很快就不玩了,家長可以及時給孩子一個獎勵,比如表揚他、親一下,或給一塊糖等。

有時也可以暫時讓步。

比如到吃飯的時間,孩子看的動畫片正好看到一半,孩子特別想把它看完,這時可以對孩子有一個小小的讓步。

但必須跟孩子說清楚,下不為例。

這種讓步和一味妥協是不一樣的。

人民網育兒寶

本文來源:京華時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版權聲明

本平台所有文章,除註明外均為「人民網育兒寶」原創作品,版權所有,轉載請聯繫「人民網育兒寶」。

我們同時向有愛的你開放投稿,稿件請發送

郵箱:[email protected]

小寶喊你來玩~~

長按識別二維碼,快速關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兒童心理:寶寶也會「反抗」

本周一在新浪育兒大講壇的網友答疑時間,有一位網友向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我兒子三歲三個月,什麼事都有自已的主見了。大部分事不講理由,非要堅持已見的去做。家長不同意就哭鬧,面對此問題,家長該如何處...

分床睡還是同床睡,目前並沒有統一的說法

我國傳統的育兒經驗認為,分床睡既不安全又不利於照顧寶寶,因此,大多數情況下都不會讓寶寶和大人分床睡。而國外新潮家長認為,寶寶分床睡可以培養他獨立的性格,也有利於還夫妻一個私人空間。兩種截然不同的...

教你怎樣處理寶寶的任性行為

寶寶任性、不聽話是常有的事,當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滿足時,寶寶甚至會在大街上哭鬧不止,讓家長十分難堪。面對寶寶的任性行為,家長們該如何處理呢?

三種方法制止孩子任性

導讀:如果任性表現得太過火,則有可能是孩子缺乏自控能力。從性格方面來看,一部分來源於遺傳,另一部分則來自後天的環境影響,父母比較任性或是溺愛孩子,也可能導致孩子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