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心理:寶寶也會「反抗」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本周一在新浪育兒大講壇的網友答疑時間,有一位網友向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

我兒子三歲三個月,什麼事都有自已的主見了。

大部分事不講理由,非要堅持已見的去做。

家長不同意就哭鬧,面對此問題,家長該如何處理

我的答覆是這樣的:你的寶寶非常棒,是個有主見的孩子,這是孩子自發性良好的表現。

當孩子長到2~3歲的時候,無論什麼事情都要用「不」來反抗,許多事情要自己來做,很難「對付」,與其他小朋友玩耍也易發生爭吵。

好多家長開始抱怨:「孩子越大越淘氣,越不聽話」,「這麼小的孩子就上邪,越不讓他幹的事,越是偏要干,真那他沒有辦法。

」原來在父母眼裡的乖乖寶寶,突然之間變得和自己「對著幹」、「任性十足」,令家長不可思議。

其實,孩子這個階段表現出來的「反抗性」、「任性」,正是他獨立意識日趨形成的時期,孩子已經進入了心理上的「第一個反抗期」,這正是一個自發性正在順利發展的小兒的正常表現。

自發性就是自己思考、自己行動的能力,自發性的順利發育是培育孩子創造性的前提。

受到父母過度保護、過度干涉的孩子,其自發性發育遲緩,往往被培養成「老實的好孩子」。

2歲多的孩子已不愛在媽媽的懷裡呆著,他們不滿足於窄小的空間和天地,喜歡到處亂跑、四出亂動,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而家長卻覺得孩子太小,需要保護和照顧,總是跟在孩子後面大聲呼叫:「別亂跑,別亂動!」或給予各種幫助,而孩子卻難以忍受大人的管教和約束,極力想擺脫大人的監護。

走路時,不要媽媽領著;上樓梯時,搖搖擺擺也不讓爸爸扶著;吃飯時非要自己動手,儘管他搞得到處都是飯粒和菜湯,吃不進多少,也不讓大人餵;衣服、鞋子穿反了,也不讓家長糾正過來。

凡此種種,讓大人哭笑不得,奈何不得!

孩子有意創造自己的「心的世界」,即他開始有自己的想法,但是他的「心的世界」尚未象成人世界一樣適合現在社會的規範,但他總想表現出來,這就是所謂的「意欲」和「反抗」。

孩子希望通過自己做事情展現自己的能力,獲得一種成功的喜悅和大人的讚譽。

此階段孩子「想自己來做」的願望很強烈,大人應好好愛護這一熱情。

如果大人不了解孩子的這種「意欲」,而處處對孩子說「不可以這樣,不可以那樣」,干涉孩子的行動,孩子心裡的慾望得不到滿足,孩子的反抗性常常受到壓抑,他們會變得情緒焦慮,性情暴躁,就會以哭鬧、吵嚷、生氣而反抗。

如果孩子的欲求經常得不到滿足,將對孩子的性格產生極為不良的影響。

這樣的孩子長大後也絕不會成為有民主、自主、獨立意識的人,有鮮明個性的人。

隨著孩子自我意識的不斷增強,孩子開始理解自己擁有的概念。

你會發現孩子對於認為屬於自己的東西有很強的占有欲,包括一塊糖果、一隻杯子或一個小凳子。

如果得不到會非常生氣,甚至撒潑打滾。

對孩子來說,自己占有是一個很重要的新概念,此類行為不應被視為自私自利,因為1歲多的孩子還不懂得分享和謙讓。

對於過度霸占東西或違拗心理嚴重的孩子,對付他們的一個小竅門就是讓他們自己作出選擇:「你要這個紅顏色的杯子,還是要那個黃色的杯子。

」「你要坐這個小凳子,還是要坐小椅子。

」「你不再哭鬧,才能給你吃巧克力糖。

」如此這般,可以緩解孩子的反抗情緒。

父母一定要了解這樣一個事實:孩子並不是存心反抗,因為這樣小的孩子還不懂得忍讓和克制。

孩子這時的「反抗」,並不意味著不依戀父母、疏遠父母,也不能僅僅用淘氣來解釋。

這是孩子自發性、獨立性萌芽的表現,是一種「積極的反抗行為」。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不要處處約束、管制孩子,不要講不能如何如何,而要給孩子講清應該如何如何。

如果在這一時期父母過分壓制孩子的反抗心,會使他們的判斷力無法成長。

對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出現的反抗現象,成人應給予支持和理解,讓孩子感到「我的獨立是被承認的。

」,並創造條件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從小培養孩子的自我意識和獨立生活能力。

愛護和培養孩子「自己來做」的熱情,應該成為家長育兒的基本方針之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熊孩子的心世界,你懂嗎?

從寶寶啼哭著降生到滿地和小朋友們追跑打鬧,一天天活潑健康長大的寶寶,竟然開始「學壞」了——ta從什麼時候學會了撒謊?為什麼ta為了達到目的,總是哭鬧耍賴?為什麼小小人兒開始叛逆,不再聽爸爸媽媽的...

Terrible Two: 孩子總是對著幹,媽媽怎麼辦?

首先我們來看幾個家長們都會遇到的麻煩事:情景一:每次吃飯的時候,寶寶都會把食物弄得到處都是,甚至把盤子碗和餐具也扔到地上。你說:「好好吃飯,別把吃的弄到地上!」這下,寶寶扔的更起勁了。情景二:寶...

寶寶脾氣大有哪些原因 如何應付大脾氣的寶寶

孩子脾氣大原因有很多,比如受到父母或身邊養育人的影響,大人的情緒習慣是寶寶模仿的直接途徑;或者父母對寶寶管束過嚴約束太多,寶寶的很多行為都受到阻礙,積壓下來就會導致壞情緒等。面對這樣的情況,父母...

育兒觀:孩子不一定非要聽家長的話

培養聽話的孩子,要孩子聽話,這是大部分中國家長的觀念。聽話的孩子好帶,能省去許多麻煩,長大後執行力強。但聽的孩子在家長的指揮下放棄了童年的歡樂,早早地開始學習各種各樣的知識與技能。

孩子大哭大鬧,你情緒又有多好啊?

果果媽說 媽媽們有沒有覺得,孩子越長大,脾氣也變得特別大,他想要什麼東西或者是他想幹什麼,我們必須要依著他.只要稍微有點不順他的意,他就會生氣,哭鬧不止,還特別難哄。該怎麼辦?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

過度溺愛導致孩子發育成低能兒

「我們從來不溺愛孩子!」很多家長嘴上這樣說,實際上卻沒感覺到自己早已加入溺愛大軍。早教專家指出,溺愛是一種當今年輕父母的通病,特別是80後父母,普遍存在不知道如何適度愛護孩子的問題,很多家長有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