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把你氣半死,但如果這是件好事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很多家長會認為

這個世界上,那個又聽話又聰明

有禮貌又學習成績好的孩子

一定是別人家的孩子!

因為

你家的孩子總是不聽話,常常不聽話

尤其是當

你時間緊迫、你情緒激動、你心情不好時

孩子更加不聽話

當無論你怎麼說,孩子都不聽時

你,怎麼辦?

你想怎麼辦?你會怎麼辦?

我想

很多家長是崩潰又無助的

經常聽到一些家長抱怨:

誰誰家孩子真聽話,真好

我的孩子為什麼這麼不聽話?

似乎聽話不聽話已經成為

判斷孩子是好孩子壞孩子的標準了

這樣的判斷就真的正確、真的全面嗎?

當你的孩子不聽話時

你有必要先弄明白三個問題

① 孩子為什麼不聽話?

② 孩子不聽話,會不會是件好事?

③ 如何讓「聽話」變成有效的交流方式?

1、孩子為什麼不聽話?

心理學研究表明,孩子從兩歲左右開始形成自己的自我意識,也就有了叛逆能力。

這時候孩子就不會再像之前那樣,家長說什麼就做什麼,而會有自己的意識判斷,總想著自己可以做主做事。

所以,家長會突然發現,孩子兩歲之後總愛說:「不」,總是不聽話、喜歡調皮搗蛋。

仔細觀察一下孩子的行為,你不難發現:每當有東西獲取起來比以前困難了,他們就越想要得到它,越會覺得它好。

這就是對兒童叛逆行為最好的解釋。

所以,為什麼一群孩子搶一樣東西的時候,就那麼有興趣,一旦其他孩子不玩,這件東西所有孩子都放在一邊,都不玩了。

這時候,如果家長對於孩子約束的太過細膩,禁止孩子做這個做那個,孩子被限制的越來越多,也必然會變得越來越想反抗。

所以,孩子不聽話的主要原因是:

【運動能力的提高】

孩子的身體活動能力逐漸成熟,異常渴望擴大自己的活動空間,因此,會不斷地去獨立嘗試做新的事情。

很多家長會對孩子的行為加以阻攔和限制,這會讓孩子產生不滿,自然也就會產生牴觸情緒,所以「不聽話」。

【自我意識發展】

孩子兩歲以後,活動的自主性和積極性會有明顯提高,什麼事都想參與。

如果你把自己的意願強加孩子身上,孩子就會反抗,進而產生挫折感。

時間一長,就會越來越「不聽話」。

【好奇心得不到滿足】

孩子都有好奇心,對什麼都要摸摸碰碰。

如果家長不理解這種好奇心和探索心,認為孩子是在胡鬧、調皮,而限制他的行動,甚至訓斥、打罵,很容易引起孩子不滿。

「不聽話」就由此而生了。

2、孩子不聽話,會不會是件好事?

德國著名心理學家-海查曾做過一個實驗:他對2至5歲時有強烈反抗傾向的100名兒童,與沒有這種傾向的100名兒童,進行跟蹤觀察,直到他們的青年期。

結果發現,前者有84%的人意志堅強,有主見,有獨立分析、判斷事物和做出決定的能力。

而後者僅有26%的人意志堅強,其餘的人遇事不能做決定,不能獨立承擔責任。

所以,不聽話不一定是壞事。

不聽話的孩子往往也是有優點。

比如,意志力頑強、有主見、願意承擔後果、潛在能量大等等。

有時,「淘氣」的孩子會更有創造力。

原因就是淘氣的孩子接觸面廣,大腦受的刺激多,這可以激活孩子的智能。

因此,給孩子一點「不聽話度」,對提高孩子的創造力是有好處的。

而太聽話的孩子很可能失去更重要的東西——創造力。

所以,父母應做出正確的引導,當孩子出鬼主意時,父母可以與孩子一起挖掘更多的樂趣。

3、如何讓「聽話」變成有效的交流方式?

在教育孩子聽話的問題上,有些家長總是很糾結,既不能不聽話,又不能太聽話。

那麼,這個度應該如何把握呢?如何讓「聽話」,變成有效的交流方式呢?

其實,我們應該培養的孩子的不盲目聽話。

孩子不盲目地聽我們的話,而且面對值得懷疑的問題時,可以有自己的思考,並且可以無所畏懼地說出來。

或許,以下幾點可以幫助到你。

【學會立規則】

有時候孩子不聽話,不願與家長配合,是因為他不了解或忘記了行為的規則。

再一次的提醒孩子,可以讓孩子體會和了解規則。

但一定要注意表情和聲調,不要用喊叫的方式,要用堅定、溫和的聲調來對孩子說明或提出要求。

【示範作榜樣】

年齡小的孩子雖然知道指令和規則,卻很難決定該怎樣做。

當他不行動或不接受指令時,我們又以為孩子不聽話。

因此,在讓孩子了解行動規則的同時,還要指點他(她)怎麼做。

例如,書如何擺、玩具怎麼收、坐要怎麼坐、話要怎麼說等等。

【嚴肅談話的必要性】

當孩子不聽話時,成人用「責罵」或「處罰」來處理,常常很容易把主觀的氣憤、激動、疲倦、厭煩的情緒滲入行為的處理中,致使孩子心理產生恐懼,意志遭到壓制,結果往往適得其反。

此時,如果我們家長與孩子進行「嚴肅的談話」,例如,先暫時停止他的動作或行為,請他到一個角落,好好的跟他談。

這可能會比大聲責罵和處罰,更能啟發孩子的良知,思考自己的不當行為。

【有耐心地糾正】

孩子的習慣是累積形成的。

好的行為累積就變成好的習慣、好的道德,反之亦然。

行為的養成和教育都是長期性的,所以不聽話的行為,也需要長時間的糾正與教育。

孩子對人不禮貌或有其他不聽話的行為,父母不能「充耳不聞」,要隨時負起糾正的責任。

如果我們缺乏這個耐心,實際上就是在姑息孩子更加不禮貌、更加不聽話。

其實,很多的奇思妙想、發明創造恰恰是因為不聽話,不相信別人的定論,非要試一試自己的方法才產生的。

想告訴大家的是,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不要一味的斥責,甚至打罵。

而應該更有耐心地去接受、欣賞孩子的性格,陪伴、理解、等待孩子的情緒穩定,給孩子更多的自主權,多聽孩子說話;用更好的方式,和孩子建立溝通教育基本的規則。

要從不聽話孩子的背後,看到積極的因素,看到性格中的有點,去引導、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和自我意識,這樣不僅家長能和孩子友好相處,也能充分激發孩子的創造力和自信心。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聽話的孩子,長大後大多成為庸才!

中國有句古話,「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這句話反應了傳統家長們教育孩子的心聲。然而,外國父母可不是這樣想的,他們會擔心自己孩子太乖長大會沒出息,希望孩子淘氣些更好,認為那樣的孩子更機靈。可能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