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柔教育失敗 家長欲用棍棒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圖片來源於網絡)

近日,一位家長通過本報互動郵箱[email protected]表示,她在對女兒的教育問題上,因為最近這段時間受到朋友家一些教育模式的影響,而產生了一些疑問和偏差。

這位媽媽告訴記者,女兒今年快滿六歲了,她和老公在對女兒的教育方式上兩人的想法倒是還比較一致:溫柔教育,以講道理為主,從來不打孩子。

另外,夫妻倆對女兒一貫採用的都是放養政策,因此,在旁人的眼中甚至都覺得他們有些過於寵溺孩子。

家長煩惱:

溫柔教育導致女兒「不聽話」

「最近,我們家女兒和朋友家女兒經常在一起玩,朋友家女兒比我女兒大一歲多,是個比較乖巧、聽話、守規矩的小女孩,用朋友的話來說,他們家孩子從來不敢在她面前撒嬌、生氣、提要求。

兩個小孩在一起時,我們家女兒顯得就太不聽話、不守規矩,在朋友的眼中我們家女兒並不是個「乖娃娃」。

因此,朋友也非常自豪地經常向我傳授她的育兒經驗:父母在女孩五歲之前就要樹立威信,五歲之前可以隨意打罵,讓她首先有個怕性,五歲以後慢慢懂事,自尊心越來越強後就不要再打罵了。

我們家女兒現在就很懂事、聽話,從來不敢頂撞我和她爸爸,也不敢隨意向我們提要求。

回頭再想想我們家女兒,偶爾,我還會比較嚴厲地批評她兩句,而她爸爸可是重話都沒有說過一句,打罵更是舍都捨不得。

可是,兩個孩子一比較時,我們家女兒就顯得不太聽話。

作為父母,我們也很清楚,不應該拿自己的孩子去和別人家孩子作比較。

因此,我開始有些覺得朋友的教育方式有她的道理,我也開始反思:我們的教育方式是否正確?是否合適?對於女兒,到底應該採取一種怎樣的教育方式?

專家分析:

並非聽話的孩子才叫「好」

貴州海之源心理教育機構、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楊李張華表示,完全可以理解這位家長內心的糾結和衝突:一方面希望孩子能守規矩,最起碼讓自己在別的家長面前不那麼難堪;另一方面又擔心怕掌握不好火候、過分嚴厲導致孩子的成長受阻。

覺得「溫柔教育」可以讓孩子成長得更自由活潑,而看到別人家用「嚴厲管教」教出來的孩子比自己的孩子「懂事」、「守規矩」又產生了一定的動搖,想向「嚴厲管教」靠攏卻又有所顧忌。

相信這位家長的糾結也代表了很大一部分家長的困惑。

對於這個問題我想首先要明確的一點是:不管我們選用哪種教育方式,最終的目的是什麼?很多家長可能都會說是「為了孩子好」。

但是什麼才是孩子真正的「好」呢?大量的心理研究已經表明:教育的核心目的是幫助孩子形成獨立健全的人格,具體來說就是讓孩子在未來可以有自己獨立、高效、健康的思維模式與行為模式。

這個教育目標是指引我們選擇何種教育方式的重要依據。

所以孩子成長得好不好,不能只看他是不是聽話、懂事,他們不是為了父母而活著,成長中的他們更需要在父母的幫助下形成更好的思維方式、行為模式,發展出情緒管理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愛的能力等等全方面的能力。

專家建議:

「親密度」和「規則感」要協調好

楊李張華老師認為,其實大部分我們討論的教育方式都是在解決兩個問題,即父母與孩子的「親密度」與孩子的「規則感」。

只是做到這二者當中一方面的教育方式,都很難說是「好」的教育方式,好的教育方式應該是能夠很好地協調二者關係的。

從求助家長的描述中可以看到,她對孩子的「溫柔教育」主要照顧到了與孩子的「親密度」的問題,而忽略了孩子「規則感」的建立,相對應的,朋友家的「嚴厲管教」,通過讓孩子「怕」來立威從而建立規則感(嚴格意義上也很難叫規則感,更多的是「聽父母的話」),這種犧牲家長與孩子的親密度換來的「聽話」恐怕也是得不償失的。

所以,這位家長所搖擺難定的兩種教育方式,其實都是有待商榷的。

本報記者 王穎

「親密度」與「規則感」這樣協調

那麼如何能夠有效地做到兼顧父母與孩子的「親密度」與孩子的「規則感」呢?如下兩點供家長們參考。

第一、多約定。

約定意味著與孩子更多的溝通與協商,既不是無條件的屈服、妥協,也不是單方面的強硬規定。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一方面約定對約定雙方(家長和孩子)都有涉及,即不僅僅是說孩子的事,家長的行為也要涉及,家長們要帶頭遵守約定、維護約定在家庭中的公信力。

另一方面約定要有獎懲措施並且要執行到位(如果無法執行說明約定本身有問題,需要調整),這樣才能進一步讓孩子學會「守約」從而樹立起「規則感」同時又不破壞與影響家庭的「親密度」。

第二、溫柔而堅定的態度。

親子關係中破壞力最強的就是情緒的對抗,許多時候父母通過發脾氣來控制孩子,其實效果並不理想。

採取溫柔而堅定的態度意味著一方面家長們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與孩子的相處做到心平氣和;另一方面家長要能夠非常清晰自己與孩子的邊界,知道自己應該堅持的那條線在哪,然後以堅定的語氣與孩子溝通。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家長越「不管」,孩子越聽話

很多媽媽在粉絲群里反映自己的孩子不聽話,越是苦口婆心的教導越起不了作用。相反,也有家長分享了自己的教育孩子的經驗:孩子越管越不聽話,不管他反而更聽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