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太淘氣,大人該如何接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專業觀點

淘氣分月齡,要區別對待

孩子有自己的想法。

當下看見的,孩子受到觸動,他就會想去做。

通常孩子年齡越小,孩子的想法就越有隨意性,越受生活環境的影響。

例如:寶寶看見媽媽在切菜,他也想切菜。

孩子越大,就會變得有計劃性。

例如:我今天要做什麼事情、我等一會兒要做什麼事情,外界的干擾此時已沒有年幼時那麼強烈了。

所以當小童淘氣,家長需要把關注點放在環境布置上,寶寶感官受到接觸,就成了其興趣指引。

有些東西太干擾,就要撤除;當大童淘氣,父母在其中就要做一個觀察者,了解孩子的需求是什麼,並滿足孩子。

現場嘉賓互動

淘氣的孩子愛和父母逆著干,是什麼心理?

睿睿媽媽(6歲半)

睿睿淘氣的過程已經很長了。

到現在依舊還是很有自己的主見和想法的。

我們也很頭疼,我們想叫他做些什麼,他總是喜歡逆著干。

漢民老師的點評

從孩子本身的想法來說,他就是要按著自己的想法來做事情。

因為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所以每天孩子都有自己想做的事情,當下受到什麼影響,對什麼產生興趣,所以對寶寶來說,很單純的就希望能滿足自己的意願。

但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常預想了孩子多種行為模式,希望寶寶遵守。

但寶寶並不喜歡,於是經過一番鬥智鬥勇,孩子明白了什麼時候該順從,什麼時候拒絕,於是就形成了與家長相處的習慣。

孩子一開始並沒有壞習慣,他只不過在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情。

如果日常中媽媽比較順從寶寶的想法,自由度大的孩子脾氣就會少一點;但大人主見強,經常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做事,寶寶就會有兩種傾向:一種會過於順從,最後會成為沒有主見的人。

另一種會發展出強硬個性,會與大人對著幹成為叛逆的人。

孩子甚至會撇開事件本身的對錯,會以戰勝父母作為目標,獲得滿足。

此時對事態度就已經演化成了對人的態度問題。

所以孩子的壞脾氣就是在父母與孩子的爭鬥中形成的。

熱點話題

對孩子的尊重與放縱,如何把握度?

為何大人會控制不住情緒?

大人與孩子一樣,都會有情緒上來的時候。

尤其當孩子的想法與我們意志對立的時候,家長有時也會覺得失控。

大人對於失控的事情,也會覺得沒有安全感。

此時父母就要意識到:大多數情況下,孩子並不是為了對著幹才與家長對著幹,他只是想滿足自己的需求。

如何才能說服孩子,大人有太多的社會經驗,所以相較於孩子的單純,會顯得「更有心機」。

孩子更多是以自己的需求出發,與大人意見不同時,才開始想辦法如何「搞定」大人。

當大人最初沒有意識到寶寶的需求,寶寶的需求又超出了家長的「預見」,大人的情緒就會不由自主的上來,當情緒難以控制,而寶寶收到信息「自主防衛」時,於是矛盾便產生了。

對孩子的尊重會變成放縱嗎?

孩子的初衷只是想做這件事情而已,並沒有好與壞之分,他並不想把所有的壞事做到底,只是想了解學習更多。

大人可以先判別一下,做這個事情對孩子本身的好處和壞處各是什麼。

例如:孩子喜歡玩IPAD,IPAD能開發智力,但壞處是傷害眼睛。

家長要事先與孩子規劃好玩多久是個度。

如果失控,家長不可縱容妥協,要善意的提醒。

「寶寶,時間快到了,你該休息一下了」,寶寶最初總有很多的理由,媽媽可以放寬尺度,「那就再玩3分鐘」,3分鐘到了,寶寶依舊不放手,「最後的1分鐘可以嗎?」「那好吧」,寶寶去做其它事了。

由於媽媽與寶寶的溝通中尊重了寶寶,並且讓步商量多次,寶寶也會意識到自己「已經越界」了,心理上已得到滿足,產生逆反的機率就會小很多。

這樣的寶寶通過親身感受,更能理解尊重、獲得、尺度的關係,更傾向於用和平的方式達到目的,也就更不容易放縱。

專家小結

淘氣的孩子,該如何引導?

孩子為什麼會不聽話?

孩子的淘氣肯定是存在的,因為每個人都想要按照自己的意願做事情。

孩子來到這個世界,對社會規則的事情不太了解,對生活中自然存在的東西不太了解,所以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必然會碰到很多磕磕碰碰的困難,很多次的試錯。

在這個過程中,大人總是想要保護孩子,讓他不受規則的影響,處於這樣的保護心理,孩子有自己的意願,父母恨鐵不成鋼的心理就會產生。

對孩子以指責代替教育。

憤怒的指責讓情緒更糟!

這樣的教育在孩子身上並沒有什麼作用。

孩子自然的發展規律,就是在反覆的試錯中,慢慢形成認知、規範出行為習慣。

大人往往是由於沒有那麼多的耐心,總希望一次提醒,孩子就不再犯錯。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衝突就產生了。

憤怒的家長該怎麼做?

所以家長要理解孩子,允許孩子犯多次錯誤;另外要尊重孩子,畢竟孩子並不是有心犯錯,他只是不了解規則;最後父母要示範:孩子總是對身邊最親近的人進行模仿示範,大人做不好的事情孩子很難做到,所以家長要做孩子的榜樣,要放慢速度反覆給孩子示範。

當家長與孩子產生衝突的時候,首先雙方要控制自己的情緒,一旦情緒控制不住,人就容易處在對立吵架的狀態。

有時候,情緒控制是有難度的。

當遇到危險,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啟動保護機制、逃避危險、獲得安全感。

但在非冷靜的情況下,要去解決問題是不可能的。

所以要解決衝突,培養好個性的孩子,父母情緒化的時候,還是要冷靜下來,將情緒控制一下,這樣才能有好的心態對待孩子。

此外父母要試著傾聽孩子:孩子的情緒在哪裡,孩子的需求是什麼。

孩子總有自己的理由,孩子理由不一定是對的,但父母不妨也換位思考去理解他,照顧到孩子的情緒。

一旦孩子也冷靜下來了,孩子就能思考,也能夠溝通、妥協,最終達成和解了。

此事對於孩子的深遠影響

針對問題,通過矛盾到和解的結果,就是家長與孩子今後需要共同遵守的規則。

這樣的結果,就是雙贏。

在寶寶今後的人際交往上,絕對的對錯並不常見,更多的是取雙方的最大公約數,才是最長久的合作方式。

作為一個社會人,孩子不可能獨立的存在於這個世界。

矛盾解決的過程,對於孩子是一次重要的學習。

通過此事,寶寶今後在社會中與人交往,已經掌握了非常好的人生經驗了:一、良好的心態;二、包容的格局;三、處理問題的方法。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愛頂嘴的孩子,在外吃虧怎麼辦?

通常我們總會對一些言語有失偏頗的「熊孩子」避讓三尺:一是由於其情緒破壞力巨大、二是畢竟只是孩子,你並不可以對他進行懲罰。但社會畢竟多元,對於自己的孩子,我們會更多的「嚴加管教」,畢竟孩子從小沒管...

忍無可忍,能不能打孩子?

導語:最近幾篇博文,我們在討論怎樣面對孩子的叛逆、不聽話,也引發了關於父母能不能打孩子的重要問題。其實「打孩子」這個事,一直以來陸續有很多家長問過我,我之所以沒有專門寫博文,是因為,我也想找一...

忍無可忍,家長到底能不能打孩子?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父母「教訓」兒女被默認為正義和負責——「不打不成材」、「棍棒之下出孝子」。那麼,今天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能不能打孩子?1 網友們「打孩子」的真實例子【網友1】笑媽:請教我兒子3...

媽媽們請注意,寶寶為什麼會發脾氣

多數父母都會碰到孩子發脾氣的問題,特別是在孩子二三歲剛開始具有獨立性、想按自己的意志去行事時。發脾氣實際上是孩子正在成長的獨立意識的信號。一般來講,孩子發脾氣的行為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減弱。如果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