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方式有很多種,但這2種最不可取!可惜大多數人都在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今天在路上看見一小孩,突然對著自家的父母大聲大叫:「都怪你,你怎麼這麼賤!非要跟過來……」不大的小孩嘴裡說的話簡直不堪入耳!我一時驚呆了!起碼有十秒緩不過來!現在的小孩是什麼情況???

問題還不在這,那小孩罵完父母,父母不但不對其教育,還屁顛屁顛的跑上去認錯,各種安慰!目睹全程的我一臉懵逼!很是費解!要是我小孩這樣對我,絕對立馬罰去站牆角面壁思過!

其實這樣的事情不僅只發生在他們身上,在其他家庭也經常出現類似「有趣」的畫面。

1、「過度愧疚」型家長

很多家長因為工作對孩子的關心太少的原因,動不動就覺得是自己對不起孩子,總是過於愧疚,太過溺愛孩子,上面的事件就是典型的例子。

其實父母在放手孩子自由成長同時, 也會導致孩子的性格過分驕縱。

有時候明明是小孩自己忘帶了某個東西,卻習慣使然地埋怨起爸爸媽媽:「都怪你!沒有給我帶,害我被老師罵了!」

而不少父母還得反過來跟孩子道歉說:「對不起,爸爸/媽媽一著急給忘了,下次不這樣了啊。

不僅如此,母乳不夠,媽媽愧疚;忙於養家活口陪伴不夠,爸媽愧疚;偶爾發了脾氣,爸媽愧疚……不知你們有時是否會感覺對孩子疼愛到極端,而身心俱疲?

遺憾的是:這樣的付出,長期下去是很難得到回報的,不僅會讓孩子養成遇到難題,就責怪別人的壞習慣;無法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更加不會促進孩子的成長。

2、「孩奴」型家長

這種家長大多出現在媽媽或奶奶身上。

他們是家裡的全職主婦,恨不得全身心都投入到孩子/孫子身上,孩子說什麼都是對的,他有什麼要求就竭盡全力的滿足他。

儘管孩子已經被養成那種無理取鬧,動不動就撒潑的性格,他們也照疼不誤!

有多少媽媽推掉日常朋友聚會,辭掉自己喜歡的工作,為了孩子能得到「全身心」照顧而「失去自我」?

很多為此操勞過度的父母不禁疑問:「為什麼我們這麼全心全意的為孩子付出,他們卻長成這麼自私自利的樣子?」可下一秒他們又自我安慰道:「可能他們還小,不懂事……」

但不懂事和自私完全就是兩碼事,如果你在他幼時不加以阻止,自私的孩子占有欲就會越強,不僅不會和人分享,想要的東西也會想盡辦法占為己有。

隨著他們長大,自私的慾望還會不斷膨脹,可能發展成:為了得到某些東西而不擇手段。

所以說,過度操勞孩子,其實是間接助長他們的自私慾和匱乏感的雙刃劍,對他們的成長弊大於利。

我們要學會對孩子適度放手,培養他們的獨立意識和自理能力。

——延伸閱讀——

讓孩子愛吃米飯,其實也不難!

當媽太累!就當是為了孩子,你也要給自己做個減法!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要想孩子養成一個好習慣,家長切記這5點

俗話說的好,三歲定終身,意思也就是說,孩子的性格的形成,是他小時候接受的一些東西,會在他的腦海刻下記憶,久而久之就養成了一種習慣,對孩子的性格的形成我們要持之以恆要忍讓,因為我們在帶孩子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