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習慣的培養是寶寶入園前的必修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寶寶的行為習慣其實在能聽懂語言的時候就開始在潛移默化中形成,社會規則的適應是後天習得的重要能力之一。
如何有意識的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爸爸媽媽可以這樣做做嘗試。
1.訓練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因為幼兒園老師照顧的孩子比較多,而在家裡是幾個大人圍著轉,對孩子肯定會有忽略的地方。
如果孩子在家裡沒有養成好的生活自理能力,比如吃飯、如廁、喝水、洗手、穿衣服等等,在幼兒園就會出現適應問題。
首先,別的小朋友可以自己做,而你家小朋友卻做不好,就會著急發脾氣。
其次,孩子總是將屎尿拉褲襠啊,或者吃飯不好好吃,老師要花很多精力去照顧你家這個寶寶,如果老師自身素質不高,難免對孩子沒有好臉色,孩子就會不喜歡幼兒園的環境或者老師,這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可能會有不好的影響。
還有,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也是需要關注的重點。
孩子學會表達自己的需要,在需要幫助的時候懂得發出聲音,這是孩子環境適應的重要指標。
如何對孩子進行訓練呢?
不要刻意去訓練,強迫孩子學習。
相信孩子能夠做到,這是家長應有的態度。
比如吃飯的訓練,我們家長最擅長的是填鴨式的,生怕孩子吃不飽,孩子在前面跑,家長在後面追著餵。
孩子對世界有天生的好奇心,他們一開始對自己吃飯感興趣時,家長就應該給孩子充分發展的機會。
一歲以後,當孩子手可以握緊勺子時,就可以給孩子嘗試自己吃飯。
開始一定是周圍撒的都是,衣服弄的很髒,動作很笨拙,但家長要克服自己的焦慮情緒,一看到孩子完成不好,就上手幫忙。
這個動作阻斷了孩子的自我探索過程,讓他失去了繼續探索下去的勇氣和興趣,結果吃飯成了一種強迫行為,讓餵食成為了一項艱難的任務,孩子出現牴觸情緒,吃飯的享樂行為也變成了苦差事。
洗手的訓練,可以在家裡的餐桌旁貼上卡通的圖,上面有個小朋友在洗手準備吃飯。
當第一次貼上這張圖時,就告訴孩子這張圖的意義,告訴孩子為什麼需要這麼做。
以後,孩子沒有做到時,就可以朝這張圖指一指,孩子就會明白你的要求,形成了一種條件反射,他就會按照這個行為規範去執行了。
那麼在幼兒園,他的大腦中已經有了這個規則意識,在老師的提醒下就會配合完成。
其他的生活習慣的訓練都是大同小異,家長保持良好穩定的的心態是孩子健康成長的關鍵。
孩子做不好是正常的,是必然的發展階段,沒有哪個人是天生就會的,家長千萬不要包辦。
孩子完成的好的時候,就進行鼓勵,鼓勵的用語儘量具體化,就是對孩子的行為本身,而不要用空洞的話語,比如:「寶寶好乖,寶寶好棒」這樣泛泛的誇讚語句。
可以說「寶寶今天把飯全吃完了,媽媽很開心。
」既表揚了行為,也告訴了孩子自己的感受。
當孩子沒做好的時候,主動忽略他,不予理會,最忌諱是用嚴厲的語言指責孩子,孩子會有挫折感,除了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外,沒有任何用處。
2.幫助孩子適應規則
日常生活中,孩子已經會接觸到很多規則,比如過馬路要遵守交通規則,上車要買票,去遊樂場玩耍要排隊,跟小朋友一起玩要遵守大家訂立的遊戲規則等等。
孩子即將進入幼兒園這個集體,需要適應更多的規則,家長如何進行引導呢?
1)有意識的帶孩子去幼兒園周邊轉轉,讓孩子隔著柵欄觀察裡面孩子的玩耍狀態,早上出早操的情況,看到小朋友是如果合作的,如何排隊的,老師胸前神奇的哨子是幹什麼用的。
讓孩子看到幼兒園好玩的地方,激發他對這個地方的嚮往,也了解集體生活應該是個什麼樣子,這裡是沒有爸爸媽媽陪伴的,但小朋友仍然很開心。
2)有條件的話,可以帶孩子在開放日去幼兒園裡面參觀,看到小朋友擺放整齊的水杯,有序擺放的玩具,整齊的桌椅,孩子們圍坐在老師旁邊跟老師做遊戲,中午午休時,小朋友們都非常安靜。
可以和孩子探討這樣的問題,比如,老師在跟小朋友一起做遊戲時,可不可以自己一個人跑到外面玩?中午,小朋友都在安靜的睡覺,我睡不著,能不能坐起來跟其他小朋友講話?玩具玩過了,是不是要放回去?孩子在這樣的對話中會形成一個非常清晰的印象,就是學校的規則與在家裡的規則是有區別的,而這些規則的建立是為了大家在一起更好的玩耍。
3)家庭成員情景劇的演練,讓孩子體會在幼兒園上學的樂趣和規則。
家裡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可以分飾班級小朋友,而讓小朋友充當老師的角色,讓他理解小朋友搗亂,老師會不高興,一個小朋友不遵守規則,遊戲就沒有辦法玩下去了。
家長可以模擬在幼兒園發生意外的場景,讓孩子去想想如何應對。
比如,學校的飯菜不合口味怎麼辦?衣服弄濕了,要怎麼向老師尋求幫助?這些預設的場景就是給孩子打個預防針,讓他有了充分的心理準備,並且學習到了一套應對方法和策略。
我們可能無法模擬到所有可能發生的場景,但通過這樣的演練,給了孩子集體生活的理念,以及解決問題的鑰匙。
4)通過繪本閱讀,教孩子適應規則的重要性。
《圖書館獅子》,讓孩子了解遵守規矩的好處,以及破壞規矩會受到懲罰,但也明白規則也是有愛的,懲罰的是行為,犯錯的獅子我們還是愛他的,不會因為它破壞規矩就不愛它了。
《大衛,不可以》,讓孩子在輕鬆幽默的繪本中理解哪些行為是不可以做的。
繪本不是說教,不是灌輸,而是家長與孩子溝通的工具。
家長在不斷的啟發孩子思考的過程中,逐漸將裡面的規則內化到孩子的內心,他在生活中再遇到類似的場景,繪本中的畫面立即浮現,產生聯想,就有自己的判斷,哪些是不能做的。
當有人不按規則行動時,孩子會敏銳的發現,並提出自己的疑惑,這時家長可以說別人那樣做是不對的,我們首先是要自己做好,去影響別人。
孩子上幼兒園哭鬧怎麼破?從原因找對策!
案例重現1豆子爸:女兒聽見說學校老師就哭我家寶貝入園了,前兩天還好,沒怎麼哭,第三天開始,從家裡到學校一直哭個不停,而且哭得挺厲害的。孩子從未與我們分離過,在家裡一點都不能提學校、老師、同學等字眼,
寶寶初上幼兒園將遇到什麼?這3方面是媽媽一定要知道的
導語:前面我們一起學習過《寶寶上幼兒園之如何說再見》,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寶寶遇到的全新的幼兒園。全新主要包括三個方面:新的環境、新的人和新的規則。一、生活環境陌生而新鮮 當寶寶初次踏入幼兒園時,...
寶貝要上幼兒園啦,你做好入園準備了嗎?
大多數孩子滿三歲時,爸爸媽媽就會考慮讓寶貝去讀幼兒園了,除了提前選擇好合適的幼兒園之外,入園準備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一般幼兒園都是提前報名,在正式開學之前還會等待很長時間,這期間是做好入園準備的...
開學季,如何應對孩子們「哭潮來襲」
暑假就要結束,幼兒園陸續開學,初次入園的孩子有些好奇也有些憂傷,孩子家長有些欣慰也有些焦慮,於是便催生了幼兒園門口各種「悲歡離合」的大戲。幾乎每個幼兒園開學的前幾天,一條街以外就能聽到幼兒園內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