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我的孩子畫畫怎麼沒有進步?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老師,我孩子學畫畫怎麼沒有進步?"我們常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

是不是老師不用心或方法不對?是不是孩子上課不用心,畫畫課就是在瞎玩浪費錢和時間?是不是孩子沒有學畫畫的潛力,該換學其他特長?

關於「孩子學畫畫怎麼沒有進步」

下面這些解答,

值得思考。

01

認知不同決定了

孩子繪畫思維的不同

每個年齡階段有每個年齡階段的特點,孩子認知的不同決定了孩子繪畫思維的不同。

根據瑞士心理學家讓·皮亞傑(Jean Piaget, 1896-1980)和美國美術教育家維克托·羅恩菲爾德(Viktor Lowenfeld, 1903-1960)的研究,從0歲開始直到14歲,孩子的認知水平和控制身體的能力會隨年齡逐步提高。

資料來源:大衛·普拉特(David Pratt)著

《課程設計:教育專業手冊》

(Curriculum Planning: A Handbook for Professionals )

那麼隨之而來的是,不管是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引導都要與孩子能力相匹配,才能有效提高孩子的繪畫水平。

要求超出能力太多會揠苗助長,低於能力則是浪費時間。

02

不要用畫面效果

去評判兒童畫的好壞

不同的思維呈現不同的畫面,不同的畫面在大人看來有的絢麗多彩,有的似乎凌亂混雜。

但是家長請記得:畫面效果並不能用來評判孩子繪畫好壞的標準。

他們只是通過畫面展現自己的真實想法,倘若將別人的想法強加於孩子,孩子也並不能從他的心裡認同和感受。

比如,有的女孩總喜歡給畫的人添上翅膀或皇冠,但男孩卻總喜歡給人畫一身盔甲,即使是畫女生,他們也不願意加上翅膀和皇冠,於是就有「哇,你看,這個小女孩畫的人多棒,好多細節,你看看你的,永遠只是塊狀的衣服!」這樣的評價完全沒有意義,因為在他們心裡,美的定義是不同的,卻各有道理。

03

家長更應該學習

另外,教育觀念在變,孩子的成長環境在變,時代也在變。

但是很多家長依舊是用自己受教育時的思維想法來教育孩子,這樣既沒有效果,也無法真正走近孩子的內心。

家長平時應當去聽聽講座,多和老師交流,學習好的教育理念和觀念。

審美時代,美術教育已經不是在學習技法。

家長的視野和思維,直接決定孩子的進步和成長。

所以,只有家長進步了,評判孩子的繪畫不再是效果和色彩;只有家長進步了,孩子才沒有壓力,才能自由施展;只有家長進步了,才能更好地呵護和陪伴孩子。

老師只能陪伴孩子一部分時間,而家長需要陪伴孩子的整個童年。

04

家長比孩子更需要耐心

「快點吃完!快點把作業寫完!你怎麼總是拖拖拉拉!快點畫,你看別的小朋友都塗完顏色了!......」,平時我們總能聽到這樣的催促。

家長們,請慢一點,因為孩子有孩子自己的節奏,不要把享受畫畫享受過程當成了一種任務。

兒童繪畫,更注重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孩子能專注投入地去表現自己的想法,其得益遠遠大於畫好一幅效果好的畫。

孩子的成長需要過程,家長應當看看孩子的畫,是不是投入了,有沒有自己的思考,有沒有表現孩子自己的認知,相比於之前有沒有好的變化。

家長們,需要多一點耐心。

真正要學會一樣東西,必須得克服困難與枯燥,這個過程需要付出,需要克制,需要堅持,沒有一樣能力是輕輕鬆鬆地獲得的,即使天才也需要付出汗水和努力。

有時候接觸到新的內容形式,自然會遇到很多問題和困難,這個時候很多孩子會逃避甚至覺得枯燥煩悶,這個時候家長應當鼓勵孩子,讓孩子學會堅持,和老師交流,一起去幫助孩子突破瓶頸。

最後回到孩子身上,希望我們能對孩子在美術表現能力方面的要求更單純一些,更耐心一些,更多地去聆聽他的聲音,「陪」孩子成長比「替」孩子成長更重要。

-- END --

點擊下列關鍵詞,獲取更多童畫相關信息

2018童畫美國藝術之旅央視專訪

「315」假,童畫一直在路上

「攜手,讓改變發生」2018童畫加盟年

如涉及原作者權益,請聯繫小編刪除

加盟熱線 | 4006-580-085

微信號:tonghua-2001

長按、關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對繪畫感興趣該不該給孩子報興趣班呢?

孩子到了一定年齡階段就會開始顯現出對某些事情感興趣,例如一些孩子會喜歡畫畫,家長發現孩子的這個興趣就會開始思考是否要去給孩子報個興趣班,是隨孩子的興趣,還是順自己的心意?如何才能引導孩子堅持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