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不收玩具,或許和這些「大環境」有關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你的孩子收玩具了嗎?

年輕急躁的麻麻需要學習如何指導孩子收拾玩具,讓孩子養成收拾玩具的習慣,不過要注意的是,這都和孩子的心理以及生理髮展階段相適應的,所以,即不能鬆懈也不能有過高要求!

收拾玩具是一種規則的建立過程。

這個規則的建立其實是需要環境因素的影響的,家長們要注意以下幾種大環境注意啦!

  1. 孩子從2歲開始逐漸形成你我他的物權意識,此刻孩子才真正關心他的玩具將會怎樣被對待。

    也就是說從2歲開始就應該有意識的安排孩子適應各種有規律的生活秩序。


  2. 家裡應該儘可能的整理的有序,各種物品都放置在固定位置,讓孩子適應熟悉這個環境。

    家裡整體環境是最好的教育和薰陶。

  3. 要清楚2歲多孩子的注意力僅僅能維持幾分鐘,一般3-4歲才是孩子秩序的敏感期,5-6歲的時候基本已經能夠養成自己收拾玩具的習慣了。

家裡的大環境就很有秩序,粑粑麻麻也認識到孩子的年齡特點了,具體到如何培養孩子自己收拾玩具,小編給家長支支招!

  • 每次只玩一個玩具,玩完以後,要求寶寶或者和寶寶一起把玩具放回原處,更換另一個玩具。

  • 遇到孩子不配合的情況時,不要嘮叨,不要申斥。

    要求只說一遍就好了。

    可以用做遊戲的方法來處理,比如,你就以玩具的口吻說,寶寶不肯把我送回家裡面,玩具很傷心,很害怕,一會兒麻麻要把玩具丟到大沙漠裡面了!然後,麻麻也讓寶寶幫幫玩具。


  • 給孩子準備專門收拾玩具的箱子,高度,大小都適合寶寶。

  • 太小的孩子可能應對不了一地的積木玩具,這個時候可以和寶寶合作,也可以先收拾好一部分,剩下一些寶寶能勝任的工作量,要求寶寶去收拾好自己的玩具。

  • 3-4歲是寶寶秩序感敏感期,這個階段的時候孩子對玩具,對家裡的各種物品的擺放都會有要求了,抓住這個有利的教育機會。

    建立自己收拾玩具的規則。

  • 5-6歲的時候收拾玩具的習慣就應該能夠內化到孩子的行為規範裡面了。

收拾玩具的規則養成,既需要家庭的大環境,也需要考慮到孩子自己的發展特點的小環境。

一件小事兒,但是卻包含著很大道理!粑粑麻麻不要為了收拾玩具而苦惱了,可能是孩子的年齡還沒成熟到能夠全部收拾好,也可能是你家的環境本身就亂七八糟,家長們需要先把自己的東西理好,以身作則哦!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寶寶患了強迫症?其實是有了秩序感

「女兒的行為真讓我摸不著頭腦,她總是把玩具藏在一些地方,每當我把玩具收拾出來,她就大鬧不止。」「我給寶寶穿衣服他就鬧個不停,襪子、鞋子一定要媽媽親手幫忙穿上,衣服則可以由奶奶來幫忙穿。」「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