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為寶寶無理取鬧,卻是家長不懂寶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孩子2歲多的時候,總是覺得孩子怎麼最近這麼不乖,稍微沒順著孩子心意孩子就哇哇大哭,甚至還出現了一系列讓寶爸寶媽抓狂的「問題」。

對於寶寶的「無理取鬧」,不少家長覺得非常無奈,脾氣暴躁的家長甚至打罵孩子,但是孩子還是繼續哭鬧。

這到底是怎麼了?

  • 孩子奇怪的表現:

1、早上著急上班,孩子起床非要自己穿褲子。

寶媽一看時間來不及了去幫孩子穿,結果孩子哇哇大哭還把褲子脫了非要自己重新穿一次

2、把家裡的小凳子分成媽媽、爸爸和寶寶坐的。

要是爸爸坐了媽媽的凳子就哭鬧起來,非要爸爸媽媽換凳子坐

3、有人敲門,寶寶要去開門。

如果大人先去開了門寶寶也會哭鬧,非得重新把門關上由寶寶自己再來開一次

4、吃東西也是,非要自己剝橘子皮、香蕉皮,媽媽幫忙剝好的不僅不吃可能還給扔了,非要自己重新剝

...

寶爸寶媽千萬別冤枉孩子無理取鬧,其實這是每個孩子都會經歷的秩序敏感期的表現。

人的秩序感是與生俱來,秩序敏感期是指幼兒對秩序極端敏感的一個非常重要和神秘的時期。

2歲-4歲對秩序的敏感性最強。

秩序期敏感期,是寶寶在構建自己內在秩序的同時,對外在秩序的一種要求。

在秩序敏感期得到充分尊重的孩子,成人後也更容易養成條理的做事習慣,因此家長要在秩序敏感期學會尊重和培養孩子的秩序感

  • 秩序敏感期重要麼?

秩序敏感期是孩子成長成長過程中難以逾越甚至是不以他們的意志為轉移的階段,寶爸寶媽一定要關注並重視這個階段,用足夠的耐心和細心去引導孩子,幫助他們成長否則容易為以後的生活和學習埋下「禍根」,比如

1、對東西的放置無計劃、無規律,不喜歡把東西擺放整齊

2、缺乏時間管理的意識,對時間的安排無計劃性

3、容易不接收規則或道德約束,導致經常犯錯

4、沒有建立良好的秩序感,在之後的運算階段難以順利地形成對比、分類、序列等具體的思維形式,為其將來的智力發展埋下隱患

...

  • 寶爸寶媽該怎麼辦?

孩子的表現很多時候都是有原因的,作為家長要試著更多地去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

特別是在秩序敏感期,如果孩子的要求是合理的或是提出非原則性的需求,要接納孩子的情緒並儘量滿足他們的需求,順應其秩序感發展的需要。

如果是原則性的需求,如果不能夠滿足孩子,就需要靈活變通的方式處理,千萬不要蠻橫的拒絕或壓制孩子的需求。

此時可以通過轉移注意力、尋找替代品、延遲滿足等方式引導孩子的需求,另外通過擁抱、講道理等平息孩子的情緒。

  • 幾個應對寶寶敏感期的妙招

1、儘量不頻繁更換孩子的養育環境

比如孩子年幼時,陪伴孩子的主要養育人頻繁更換,每個大人的習慣不同會導致孩子需要頻繁適應不同的規則和習慣,將使得孩子很難產生穩定的秩序體驗,進而衝擊她們對這個世界的安全感

2、家長要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

家長需要首先改變自己的作息習慣,然後幫助孩子形成合理、科學的作息秩序適應有規律的生活,為今後良好的生活習慣利於秩序感的養成。

3、將家裡的物品歸類擺放整齊

將家裡的東西整理好歸類擺放整齊。

給寶寶營造一種有序的環境,產生安全感。

特別是寶寶的東西,比如玩具什麼的需要把寶寶最喜歡的玩具放在最容易拿到的地方。

也引導寶寶每次玩後將玩具放到原來的地方

4、儘可能放手嘗試

此時寶寶原因並且樂於自己嘗試,並且有自己的秩序感,所以不妨放手讓寶寶自己來。

家長不需要過多給予幫助和干預

5、給予寶寶選擇權

當寶寶意願與家長的想法出現衝突時,家長不妨給予寶寶一些選擇權。

比如很晚了孩子都不想睡,你可以引導孩子說我們現在去洗澡呢,還是把這個小房子搭好就去?孩子通常會選擇搭好就去,這樣有了選擇權,孩子的秩序感也得到了滿足

4、轉移注意力

比如天冷孩子非要自己穿衣服,大人著急給孩子穿好衣服,怕孩子感冒。

此時可以跟寶寶說你願意待會穿白色的小皮鞋還是黑色的小皮鞋?或者說你可以自己扣扣子嗎,媽媽給你穿好衣服後你可以自己扣扣子嗎?

相信過了這段時間,寶爸寶媽們回過頭來看會發現這個時期的寶寶其實還蠻好玩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寶寶的好習慣,其實都是家長引導的好

下午吃完飯,我們幾個寶媽帶各自的小寶貝去遊樂場玩,不過玩的過程中,遊樂場也是非常的吵鬧,因為孩子和家長的年齡段也都不一樣。各種類型的家長和不同性格的孩子。不過大家也都很有體會,同樣是一樣大的小寶...

寶寶不收玩具,或許和這些「大環境」有關

年輕急躁的麻麻需要學習如何指導孩子收拾玩具,讓孩子養成收拾玩具的習慣,不過要注意的是,這都和孩子的心理以及生理髮展階段相適應的,所以,即不能鬆懈也不能有過高要求!收拾玩具是一種規則的建立過程。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