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真,父母才是孩子永不退休的班主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一想到為人父母不需要經過考試,就覺得太可怕了!」

不得不說,這句話說的還是很到位的。

大部分父母都是在結婚之後順理成章的就成了某個寶寶的爸爸媽媽,就以為有了教育新一代成長的能力。

然而,陪孩子成長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尤其是孩子6歲之前的這段時間。

相比孩子而言,父母也需要與時俱進的進行學習,因為比起三年的幼兒園教育,父母才是孩子永不退休的班主任。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每一位爸爸媽媽都是一位老師,只是有的「老師」比較稱職,有的老師還要學習而已。

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我們的身上便又背上了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教育孩子。

有人說,「哪有那麼麻煩?把孩子送到幼兒園不就行了嗎?」

哪有那麼簡單!先不說幼兒園老師只會陪孩子走過短短的三年這個事實,就是孩子上幼兒園之前的前三年也需要家長潛移默化的教育啊。

幼兒園老師對孩子的教育是一種責任,可是父母對於孩子的教育,是責任,更多的說,是一種義務。

一日為師便要終身為師,這樣的道理,用在父母身上似乎更貼切一些。

別錯過孩子成長的敏感期

孩子發展的敏感期,是指在成長的過程中,某種行為、技能和知識的掌握,在某個時期發展最快,錯過了這個階段,教育便存在一定的難度。

這些階段,你都知道嗎?

★ 6個月,是幼兒學習咀嚼的敏感期。

★ 2~3歲,是幼兒學習口頭語言的敏感期。

★ 3~6歲,是幼兒秩序規範培養的敏感期。

所謂的「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就是這個道理。

★ 2~8歲,是孩子想像力發展的敏感期。

★ 8~10歲,是孩子閱讀的敏感期。

當然,不是說錯過了這些階段,孩子就沒有成長的機會了,只是相對來說,會難很多。

所以,我們做父母的,要在適當的時機,推孩子一把,幫助孩子最優秀的奪取這個階段的最大化成長。

把孩子送到幼兒園,就可以什麼就不管了嗎?

經常聽鄰居這樣說,「趕緊讓孩子上幼兒園吧,上幼兒園就不用管了!」

上幼兒園就不用管了嗎?

不說別的,你總要接送他入園離園吧?在路上你總要學會與孩子溝通吧?你總要配合老師完成布置的親子作業吧?你總得抽出時間參加園裡的親子活動吧?你還要時刻關注孩子的成長狀態,與孩子一起進步吧?幼兒園老師對孩子無微不至的照顧來自老師的一份責任,家長千萬不能只憑這份責任就高枕無憂,因為我們是父母,我們更有義務讓孩子成長的更好。

給父母的幾點建議

坦白講,我也是一個不太稱職的父母,在與孩子的相處過程中,也會有許許多多的措手不及。

以下是總結的幾點經驗,或許還談不上建議,大家共勉。

1.(寫給爸爸)一個爸爸最應該走的路是回家的路。

事實證明,那些一下班就回家而不是去各種飯局的爸爸,更容易收穫一個優秀的孩子。

家庭的氛圍,親子的時光,是孩子成長最強大的力量。

2.(寫給媽媽)協調好各方面的關係,尤其是與幼兒園老師的關係。

離開家庭,老師是孩子的第二個媽媽。

教導孩子與人和諧相處的前提是,自己與人和諧相處。

相互包容,相互理解。

3.比起教育孩子,其實更應該接受教育的是家長。

我們總是認為自己比孩子懂得多,常常居高臨下,以為了孩子好為理由,逼孩子做許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情。

但是講真,父母的觀念不一定都正確,不管你承不承認,在某些事情上,孩子有時真的是我們的老師。

所以,我們要與時俱進,終身學習,做民主的父母。

把孩子送進幼兒園,老師盡的是一份責任,我們謝謝老師。

他日孩子走出幼兒園,走進小學,走進中學,甚至走入大學,依然需要父母適時適當的加以指導,一句話,父母才是孩子永不退休的班主任。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學齡前教育不可不知的五大問題

學前教育(Preschool Education)是由家長及幼師利用各種方法、實物,有系統、有計劃而且科學地對他們的大腦進行各種刺激,使大腦各部位的功能逐漸完善而進行的教育。學前智育是學前教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