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齡前教育不可不知的五大問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學前教育(Preschool Education)是由家長及幼師利用各種方法、實物,有系統、有計劃而且科學地對他們的大腦進行各種刺激,使大腦各部位的功能逐漸完善而進行的教育。

學前智育是學前教育學的重要內容之一,是構成學前教育學的科學體系的一部分。

那麼,在進行學齡前教育時,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

一、關於教育時機的誤區

孩子對於家長的需求,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減弱的,越小的孩子越需要家長的教育引導,而隨著青春期的萌動,大約在10到12歲以後,孩子對家長的需求會越來越少,他們會更加趨向於「自我」的世界,形成獨立的人格。

而在實際生活中,很多的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是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呈現上升趨勢的,因此在該教育的階段沒管孩子,在該放手的階段一股腦的使勁兒管教,結果就是不但孩子沒管理好,反而破壞了親子關係,南轅北轍。

二、學齡前是教育關鍵期

最需要家長關心、呵護、教育的階段,除了新生兒階段、嬰幼兒階段,在心理引導方面,最主要的還是學齡前階段。

中國有句俗語,叫「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這句話是有道理的,發展心理學認為,人一生的思維、行為模式,言語交流模式、表達和溝通模式,都是在很小的時候就建立和形成的。

而且在形成以後,如果沒有特殊事件發生或者專業的幫助,幾乎沒有太大變化。

很多孩子的成長經歷就是,「斷奶以後就交給東北的姥姥帶著或者「由上海的奶奶帶到上幼兒園」,似乎有很多父母以為,小孩兒生下來只要能讓他健健康康安全成長就可以了,所以在斷奶以後、上幼兒園之前,年輕的父母就把孩子寄托在老人家裡,直到孩子長到四五歲,差不多好照顧一些了,才帶回家,而一帶回家基本上就上了幼兒園了。

心理學裡面有個名詞,叫母嬰連接,在三歲之前,孩子與媽媽之間必須建立親密無間幾乎沒有距離感的連接,這是理想的親密關係,這樣帶出來的孩子,安全感很充足,依戀感非常飽滿的得到了滿足,具備了很紮實的心理發展基礎。

三、溝通是教育的途徑

問題出現時,很多爸爸媽媽會很委屈的說:「我們當然愛他啊,怎麼會不愛呢!哪有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的!」對,這個毋庸置疑,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而且父母的愛是最沒有偏見最沒有私心的愛。

可是,孩子卻有可能一臉冷漠的說:「我不知道,我不確定。

」問題出在了我們在表達和傳遞愛的方式上。

就像一列火車,要把「愛」這個乘客從「父母站」載到「孩子站」。

理論上孩子們都知道父母愛自己,卻無法從理論中獲得被愛包圍的感受,使得孩子內心非常矛盾。

結果要麼是責怪父母,要麼是認為自己不夠好、是自己的錯,形成自卑自責的人格。

愛的傳遞需要通過溝通來達成,因此,有幾個方面需要家長先自我審視。

四、家長是否樂於表達自己

家長是否樂於表達和傾聽,是深深影響孩子的。

如果孩子的爸爸是個沉默寡言的男人,那么兒子越大就越有可能表現出父親的樣子,這個時候,如果父親很難調整自己,也要用你獨有的方式讓孩子理解你的愛。

身邊有個朋友很有趣,平時談笑風生很開朗,可以一面對孩子,就立即擺出嚴父的面孔來,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

在孩子看來,爸爸就是一個「鐵人。

這裡的鐵人,並不是說爸爸內心很堅強很強大。

而是像冰冷的鐵一樣的人,冷漠。

不善於表達或者不樂於表達自己情感的父母,會使得孩子沒有自信,安全感不足,甚至跟父母一樣習慣了隱藏情感。

家長藏著,孩子掖著,都不願意表達,或者都不好意思表達,整個家庭氛圍就像冰窖,如何去有益於孩子成長呢?

五、家長對孩子的回饋

最後要家長自我審視的內容是「回饋」,教育永遠都是建立在「親子關係」的基礎之上。

沒有關係就形不成有效的教育,然而關係是雙方或者多方互動形成的,是互相的而非單向的。

所以當孩子向你表達關心時、孩子內心受挫需要你時,你是否認真用心去回應了呢?

當孩子主動積極地與你交流時,父母們同樣需要給予積極有效的回應,如果手頭上有工作,也應該明確的告訴孩子,你很欣賞他的作品,但是現在正在工作,所以是否可以等媽媽的工作完成了,再和他一起慢慢的欣賞他的作品,聽聽他的想法。

每個孩子只長大一次,時間也如白駒過隙,看著孩子一天天長大,相信每一位爸爸媽媽都希望孩子能夠健康、快樂、成長。

一起用心陪伴,用愛呵護,讓孩子真正成長為他想要的樣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我女兒5歲了,男朋友帥過吳亦凡

有人說,人的一生,只會有兩次擁抱愛情的機會,一次是童年,一次是成年。【一】「幼兒園真的有愛情存在嗎?」我第一次聽到這句話,是在女兒班級組織的家長公開課上,幾個家長坐在一起閒聊。有位媽媽正苦惱這個...

中國的孩子已經變了,家長們也該醒醒了

這幾年常常聽到有老一輩抱怨,現在的孩子是越來越難帶了。家長們也總是有一肚子苦水:孩子不好管!難道這一屆孩子就真的不行嗎?在弄清楚之前先請各位父母認真思考幾個問題:你真的了解你的孩子嗎?你知道現在...

別再錯怪粘人的孩子了!明明是你安全感沒給夠

作者:親寶寶育兒,筱恬一甜甜兩歲未滿時,有陣子特別粘我。當時,但凡我周末休息在家,小傢伙便會開啟粘媽模式,吃飯要媽媽坐在旁邊看,玩耍要媽媽一起參與,睡覺要媽媽抱著哄……事無巨細都是媽媽媽媽媽媽媽...

孩子上幼兒園會哭鬧?你可以試試這樣做

今天,表姐有事情,我帶著4歲的侄女去了幼兒園,在門口上演了這樣的一幕:一個個小朋友有的抱著媽媽的大腿,有的張開雙手要媽媽寶寶,還有的呢,想要追媽媽,被老師給拉住了;還有更誇張的,趴在地上進行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