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孩子的情感需求,讓家庭教育從此變得溫馨簡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前些日,一個寶媽找我聊起自己4歲的孩子,她很自豪地說起孩子各方面的表現,比如10以內的加減法,古詩詞會背多少,會寫多少個字,認識多少字......這些無一不讓媽媽引以為豪,但是媽媽發愁的一點就是孩子不愛說話,問我是不是太內向。

聽媽媽如數家珍般道出孩子的種種優秀表現,我內心很複雜,我聽到的全是和學習相關的關注,似乎在媽媽的眼裡只有孩子的學習,何況那還只是一個4歲的孩子。

比較好的是媽媽終於關注到了孩子的沉默,但這也僅僅是擔心孩子有沒有內向的性格,並沒有關注到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情感需求。

我想,每個家長都是愛孩子的,但是愛的表現在哪裡?

在大多數孩子的眼中,父母表達愛子之情的方式,幾乎都是通過督促、支持他們的學習和滿足他們的物質需求來體現的。

很少有父母去關注孩子的情緒、內心活動。

但是孩子的情感活動和需求一點也不會因為家長的「忽略」而消失,它們始終存在著。

或因膽怯、或因羞澀,很多孩子不會主動把自己的「內心問題」反映給家長。

有時候父母會發現孩子學習上的下降,但通常是一頭霧水,也無法看清起真實原因,能給予孩子的也只有在學習方面的問詢或者訓斥。

孩子們由此便習慣了向家長關閉自己的內心,做父母的也習慣了忽略這塊關係到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領地。

於是不快樂的孩子們便派生出一群憂心忡忡的父母。

而實際上,只是因為父母忽略了孩子的情感上的需要。

國內外許多研究資料表明:孩子有很多情感需要。

這些情感需要的滿足,對於成長發育中的孩子來說十分必要。

豐富健康的情感是人們精神生活得以高度發展的必要條件。

家長滿足孩子的各種情感需要,才能夠使其人格得到健康的發展。

具體說,孩子的情感需要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愛的需要

從心理學上來講,孩子從出生開始,每個階段都有自己相應的需求,家長是否能關注到孩子的需要,並滿足他的需要,會讓孩子感覺到他是否是一個被愛的、可愛的人。

孩子能否成為一個喜愛自己也喜愛別人的人,和小時候的被關愛程度有很大關係。

2、成就感的需要

如果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一直有挫敗感,比如學習上一直沒有成功的喜悅,那麼他就會灰心喪氣,甚至破罐子破摔。

因此,家長不必對孩子要求過高,定製合理的目標,儘量能讓孩子跳一跳就能夠得著。

這樣孩子每個目標的完成都會給他一定的成就感,從而引發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中樂於挑戰的激情和樂趣。

3、融入集體的需要

孩子在群體中玩樂和學習,會得到更多的集體快樂感。

長時間的獨處,孩子的情緒容易受到壓抑。

家長應該設法為孩子創造集體娛樂的機會。

4、被尊重的需要

孩子玩什麼、學什麼等等問題不能只靠家長一方面去硬性指定,家長要尊重孩子的獨立性,激勵孩子發揮自己的能動性,參與自己的活動安排,從另一方面還能增強孩子的責任感。

5、認識不完美的需要

有些孩子犯了錯或經歷了幾次失敗,就一蹶不振。

家長此時更不能盲目指責,否則會讓孩子形成心理壓抑的狀態。

家長要教會孩子認識不完美的自己,教會孩子從不完美中得到成長。

6、克服恐懼的需要

當孩子對陌生的活動產生膽怯的心理而不願參加時,家長的任務不是催他去做或是嚇唬他,而是要有意識地引導他避免不幸和傷害。

比如孩子害怕上舞台表演,家長可以教會孩子提前準備,或者告訴他表演帶來的利弊,消除孩子對未知事物的恐懼感。

情感的建立會形成一種無聲的動力,情感過程也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過程。

當家長真正關注到孩子的情感需求時,家長也會真正享受到情感帶來的正向影響。

也許家庭教育並不是你想像中的那麼苦澀難懂,相反溫馨的親子時刻會讓你忘我地沉浸其中,教育在不經意間已經花開怒放!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父母效能訓練講座有感

家長以什麼為基礎教育孩子?做計程車要告訴司機目的地,而教育孩子呢?現在是市場經濟,一切以需求為導向,要以市場經濟的思維去培養孩子。未來的世界需要情商高,具有創新力的人才。這2方面做得最好的國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