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的媽媽從不懲罰孩子,五種替代手段哪一個最適合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寶媽就是女超人一般的存在

盲目的懲罰孩子既達不到約束孩子的目的又會對孩子造成諸多消極影響。

(具體不良影響敬請關注本號的另一篇文章《孩子為何染上暴力等七宗罪?媽媽懲罰不當恐影響子女成長》)下面推薦五個替代懲罰的有效手段:

一、表明限制的理由

很多父母在阻止孩子的某個行為時,往往沒有闡述理由直接就是禁令,這樣的結果往往造成孩子口服心不服,所以建議大家在阻止孩子某個行為時,一定要簡明扼要的表明自己的立場,並告誡孩子不允許他做這件事。

如「沙子不能往空中灑,會飄到小朋友眼睛裡的。

二、明確規則

如果孩子依然我行我素,我們就需要更加嚴肅的明確規則。

比如:「要麼好好玩沙子,別往空中撒;要麼去那邊遊樂場玩,你來選。


對孩子教育要曉之以情動之以理

三、嚴格執行

如果他還是樂此不疲繼續往空中撒沙子,媽媽可以牽住她的手或者抱起她帶她離開沙子,對於孩子來說行動比言語要有效得多。

這一點對父母而言是個嚴峻挑戰,許多父母往往由於自己意志不堅定而導致對孩子無可奈何,這也是教育孩子過程中最忌諱的一點,父母隨心所欲左右搖擺將規則變來變去。

今天允許孩子在沙發上跳明天又不允許,上午還可以打爸爸下午又不可以。

孩子在父母這種驕縱與嚴厲中混淆了是非變得任性跋扈,當然父母在孩子眼裡也就沒有一點威信。

儘管在第一次嚴格執行時,孩子的不良行為可能會加劇而且他可能會多次試探父母。

這是為了確認一下自己操縱父母的策略是否真不管用了。

但是只要我們堅持不懈的使用這個方法,嚴格執行所訂立的規矩

用不了多久,孩子不良行為就會得到徹底的糾正。

父母一定要帶頭維護規矩的嚴肅性

四、讓孩子體驗不良行為產生的後果

當孩子因為某個不良行為而造成一些後果時,我們不妨讓孩子自己承擔。

假如孩子騎自行車魯莽的撞到了一位老人,讓他自己去醫院照顧老人,並借錢給他賠償醫藥費;孩子時常忘記帶書本去學校,就讓老師按照自己的方法處置,我們沒有義務當孩子的勤務兵給他送書;孩子把自己的房間搞得一團糟,然後因為找不到東西發脾氣,就儘管讓他發脾氣。

我們確信只有當孩子親自經歷過不良行為的後果,他才能接受深刻的教訓才能做到吃一塹長一智。

五、告訴孩子怎樣補救

當孩子做錯事情我們不僅要指出來,更要告訴孩子修正錯誤的具體辦法,讓孩子通過彌補過失,重新拾起自信。

這樣孩子以後再犯錯誤或者做了後悔的事情時,他就會想辦法把過失彌補回來,而不是在那裡一味的譴責自己。

如果孩子在家裡踢球把玻璃打碎了,我們可以告訴他先把地上的玻璃碎片收拾乾淨,至於重新買玻璃的錢我們過會再商討。

這是讓孩子學會為自己行為負責的一個重要手段。


我們必須明白:「錯誤是人成長進步中必然的伴生品,拒絕出錯就是拒絕成長,不允許出錯就等於扼殺了成熟,我們需要的不是一個聽話的孩子,而是一個當問題發生後能夠從容面對的樂觀少年。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犯錯,父母如何懲罰是一種藝術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犯錯,家長在孩子犯錯時需要聽孩子自己的說法,而不是知曉犯錯就立即氣急敗壞的上來對孩子罵上幾句,甚至拳打腳踢。」教育從來都是「潤物細無聲」的活兒,粗暴往往是無計可施的下策。「...

孩子八個月了?再不開始管教就遲了!

當寶寶學會爬行,他的破壞力可以和《小鬼當家》媲美了,他會得意洋洋把紙巾從紙巾盒裡都抽出來,邊抽還邊望著你笑;他會不辭辛苦地將抽屜里、櫥櫃內、書架上的物品全部拿出來,再散落滿地。只要他經過的地方,...

孫雲曉:對孩子的懲罰越來越不管用怎麼辦?

有父母問: 我的孩子現在剛上初中,在他的成長過程中,我對孩子的優點及時表揚,當他犯了錯誤後,也會運用懲罰來進行教育。孩子小的時候,儘管懲罰用的不多,但很有用,孩子改正錯誤很快,但隨著他年齡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