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心理學:斷奶夜哭的孩子傷不起,媽媽心臟病都要犯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一位寶媽,在凌晨四點掙扎著點開了「育兒群」,自述都快崩潰了,心臟疼,求醫生指點迷津!

原來她是一位2歲寶寶的媽媽,一個月前給孩子斷奶(母乳)了,當時孩子哭了幾天,最近晚上開始大哭大鬧,怎麼說都不聽,還不讓大人碰,否則會哭得更凶,在床上打挺。

真是隔著手機螢幕都能感受到這個寶媽的痛苦:覺本來就不夠睡,這下更沒得睡了,寶寶一哭鬧,家裡氣氛就緊張,又疼又氣又迷茫,不知寶寶怎麼了,應該如何如何應對?

孩子斷奶的問題簡直是寶媽們需要共同面對是世紀難題,是哄?是騙?是母子隔離?還是抹上芥末辣椒水?

二丫覺得以上方法都不可取,聽我細細道來:

孩子是從與大人互動的經驗中獲得對外界對自我的認識,並指導自己的行動;大人對待孩子的錯誤方法會讓他們獲得對環境和自己的錯誤認識,並作出錯誤的行為。

哄,是溺愛。

有的寶媽因為孩子斷奶而內疚,為了消除內疚心理,轉而去滿足寶寶各種不合理需求。

如讓孩子玩電子產品、多看電視、吃平時不能吃的零食等。

且不說這些東西對孩子健康的潛在傷害,這種行為對孩子心理的影響也是不可小覷的:讓孩子學會情感勒索,利用大人的內疚心理達到自己的目的;容易讓孩子認為成功很容易,從而給自己定超出自己能力的目標;容易讓孩子認為成功是有捷徑的,從而不付出努力;使讓孩子心理脆弱,不能承受失敗的打擊。

騙,是傷害。

我至今還清晰地記得,小時候媽媽騙我睡覺的時候說,再不睡覺大灰狼來吃你了,再不睡覺妖怪來把你抓走啦!從此之後我就特別怕黑,尤其是自己一個人的時候,晚上睡覺都不敢關燈。

小孩子認知能力有限而想像力豐富的,他們分不清幻想和現實,會把幻想當成現實,再腦補出很多可怕的東西來。

所以不要去騙孩子,這對他們的心靈是一種傷害。

像今天諮詢的這個寶媽,她跟孩子講,neinei飛走了,不見了。

這對大人而言不過是一句騙孩子的話,安撫他的權宜之計,小孩子懂什麼啊,不哭不鬧就好了。

殊不知小朋友的小腦瓜里想的事情多著呢,而且是大人不理解的:neinei為什麼飛了,它不喜歡不要我了嗎?不行,我要neinei回來,媽媽你快幫我找回來……於是哭的更厲害了,即使不哭了,這種被奪走所愛的「被剝奪感」和失敗感也會伴隨他好久。

少數人
在成年之後還會有這種感受,表現為對物品或對人的眷戀、執著甚至偏執,喜歡的東西必須要得到,否則心理和情感上都受不了。

我曾經有一個來訪者就是這樣,喜歡的東西必須得到,哪怕付出很大代價,那喜歡的人得不到怎麼辦?只能是傷心傷情不幸福了。

母子隔離,是不助長安全感。

這是很多寶媽給孩子斷奶採取的方法,把孩子送到爺爺奶奶或姥姥姥爺家一段時間。

二丫認為這種方法非常不可取,嬰兒期即0-3歲是建立母子安全型依戀是關鍵期,尤其是2歲以內。

母子分離對孩子來說是一種撕心裂肺的痛,因為孩子不能理解爸爸媽媽只是暫時把他寄養一段時間,在他的認知里是爸爸媽媽拋棄我了,不要我了。

這是一種強烈的不安全感,其影響是長期和深遠的,不僅可能會造成孩子自卑和早熟,而且還會影響孩子的人格發育和成年後的親密關係。

抹芥末和辣椒水

這是行為主義療法中的厭惡療法,對矯正孩子吃奶的行為肯定是有效的,但二丫也不推薦。

喜歡的、依賴的東西變成了討厭的,孩子並不能理解其中的邏輯,容易造成認知混亂;而且,neinei和媽媽是聯繫在一起的,這也會影響他對媽媽的看法。

那麼,應該怎麼應對孩子斷奶後的情緒和行為問題呢?

1.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的心理和行為。

孩子的世界和成人的世界是不同的,他們對事物的看法也是不一樣的,只有蹲下身來,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所思所想,才能理解他們的種種行為。

斷奶這件事,對孩子來說意味著切斷了重要的事物來源和同媽媽的親密聯結中斷:媽媽是不是不愛我了,不要我了,可是我還那麼弱小不能自己生存,我該怎麼辦?對生存的焦慮和對愛的需求讓他大聲哭泣,以發泄憤怒、獲得關注。

所以,父母如果理解孩子的心理和行為,你就知道他大哭大鬧是正常的情緒反應,你不需要為此憂心忡忡。

2.父母不焦慮,孩子少煩惱。

「斷奶焦慮」不僅是孩子的焦慮,更是家長的焦慮,很多家長為此著急上火,家庭氣氛緊張,甚至夫妻關係收到影響。

孩子是非常敏感的,家長的情緒會傳遞給他,讓他更加煩躁不安。

所以,想讓孩子平靜下來,家長先要自己平靜下來。

3.包容、接納孩子的行為。

既然孩子的情緒和行為反應都是在正常範圍內,是可以理解的,那麼家長就要以包容的態度接納孩子的行為,允許他們哭泣,也允許他們犯錯誤。

4.尊重、關注、陪伴孩子。

把孩子當做一個獨立的個體而不是父母的附屬品來尊重,並且陪伴他們成長。

如果孩子哭鬧不止,無須勸說安慰哄騙,也不要恐嚇,只需在他身邊關注他、陪伴他,或者輕輕唱一首孩子喜歡的搖籃曲。

重要的是要讓孩子知道你永遠不會拋棄他,他是安全的。

5.給孩子講道理。

孩子的理解能力可能超出了咱們的想像,不要怕孩子聽不懂,在孩子平靜下來後,態度溫柔的、真誠的給他講道理。

告訴孩子由於他長大了,neinei里的營養不夠了,他只有吃飯/輔食/牛奶,才能像哥哥/姐姐(他喜歡、崇拜的大點的小朋友)一樣長高高、變聰明。

儘量多用正面的語言,如寶寶多吃這個,就可以像姐姐那樣長高高,要避免這樣說:寶寶如果不這樣,就不能長高高。

​​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