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鬆應對「難纏」寶貝|咖飛廳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劉瑩芝寶貝閱讀公園

Sunny原創繪本《天藍色的圍巾》

[ 問題回放一 ]我的小孩三歲了,十分任性。

只要家長說的話百分之九十五都不聽,並且軟硬不吃。

有時家長做事,讓她不要搗亂,她百分百去搗亂。

地上有水,不讓她踩,她百分百去踩。

哄她講道理,或者批評打她都不行。

基本上她要想做的壞事都要使用暴力才能阻止。

有時明知不能做的事,她非要做並還示威一樣做的時候讓大人看著。

請問應該怎麼辦?

把「小搗蛋」變成「小超人」

SUPER MAN

家長說的話百分之九十五不聽,不讓做的事百分之百去做,軟硬不吃,如果真是這樣的話,倒讓我不由得想起一句話: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呵呵。

從這位媽媽的描述中我看到一個個性十足、充滿活力和好奇心的孩子,她的小小身體內存貯著巨大能量,需要不斷尋找一個釋放渠道,這樣的寶寶確實需要父母付出更多的耐心。

這種情況一方面有可能是因為父母沒有正確解讀孩子的行為,一方面有可能是因為父母對孩子的過多限制和過多批評使她受到壓抑,能量得不到正當釋放,於是經過雙方的多次交鋒,孩子習慣了用反抗行為和大人對話,反抗讓她體驗到自己的力量,精力有了釋放渠道,大人要是不被輕易激怒,她反而會覺得無趣。

這種互動方式實際上是父母無意中培養起來的。

要想打破這種僵局我想還是得從父母做起。

很多時候,觀察者的視角往往決定了被觀察者的存在方式。

不要總是限制孩子的行為,試著換個角度去解讀孩子的行為,把她的能量往正當的方向引導。

這樣的寶寶更需要父母用正面的、積極的力量化解寶寶心中負面的牴觸心理。

比如:大人做事時覺得寶寶總是搗亂,可是也許寶寶只是希望給她一個嘗試的機會,也想學點本事,不妨給她安排點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讓她給家長當個「小幫手」,讓她體會到「幫忙」而不是「搗亂」的快樂。

三歲的寶寶正是喜歡模仿大人做家務的時候,比如給她一塊小抹布幫忙擦桌子,擦家具;或者讓她幫忙一起擇菜剝豆;教她把自己的玩具歸位收拾整齊,自己洗乾淨小水杯等等。

寶寶做這些事情一定不如大人乾淨利落,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也要及時給予表揚鼓勵,讓她產生成就感和自豪感,發現自己的正面能量。

再比如:大人覺得寶寶踩水是淘氣,也許是寶寶只是覺得有趣,或者因為她沒有找到更有趣的事情做,或者是成心想看看你們的反應,如果你們被激怒了,她可能會覺得更有趣。

對於寶寶這類沒有什麼安全風險的舉動,不妨先壓下怒氣,只要她不會影響到別人,不要傷害到自己,就允許她嘗試或者釋放能量。

父母心裡要放鬆些,不要總認為孩子是成心搗亂,這樣,不給她對抗和示威的機會,就會相對減少她真的成心搗亂的興趣。

當然這樣做很可能會給父母帶來一些小麻煩,比如把衣服鞋子髒了濕了還要幫她洗,不過,這也可以讓寶寶自己體驗一下事情的後果,也許下一次她自己就會權衡一下利弊,控制自己的行為,因為鞋子濕了她自己也會不舒服的。

或者也可以另找個機會,讓寶寶穿上一雙防水雨鞋,給她一個痛快踩水的機會,滿足她的好奇心,同時也讓她理解這樣的事情怎麼做才更有趣,更皆大歡喜。

這兩種做法可能都比父母單純的講道理或者喝斥制止對寶寶更為有效。

總之,父母心態要適當放鬆,相信孩子內心是有良好願望的,只是在行為表現上沒有完全按照大人的期望來行事而已。

要儘量從積極的角度去理解孩子的行為,不要把孩子當成「小搗蛋」,而是把她當成「小超人」,讓她參與到積極有益的家務活動中來,多想辦法讓她看到自己也能做許多「好事」,而且能得到更多快樂。

儘量支持寶寶通過一些正當遊戲釋放能量,不要限制過多,寶寶自然就減少做「壞事」的衝動了。

試試看,先改變我們父母自己對孩子行為的反應模式,孩子的反應很可能就會發生變化了。

[ 問題回放二 ]

5歲的兒子做錯了事,不願接受批評,我們說一句,他學一句,弄得我們哭笑不得。

我該怎麼和他溝通?

把不認錯寶寶變成講道理寶寶

GOOD BABY

看來這個小男生在受到批評時採取以守為攻的策略,拒不認錯,和這樣的寶寶說話還真要動些腦筋。

人在聽到批評意見的時候,本能的防禦反應就是為自己辯解,孩子也一樣。

要想讓孩子心服口服,就一定要講出道理來,所以父母在開口和他溝通之前,一定自己先想清楚應該怎樣客觀全面地認識和評價這件事情。

如果孩子確實做錯了事,父母也要本著先耐心傾聽、再發表意見的原則來和寶寶做溝通,溝通過程中父母的態度既要嚴肅也要心平氣和,不要一上來就不由分說地批評指責,可以讓孩子自己從旁觀者的角度來描述和評判一下,發生了什麼事,讓他說說自己為什麼要這麼做,也許他有他的道理,是我們誤解了他。

然後再幫他分析,這種做法會造成什麼不良後果,比如威脅人身安全、影響他人生活、毀壞浪費東西等等,教他換位思考,也引導他想一想,有沒有更好的辦法把他想做的事情做的更好?這樣一來,把大人說一句,孩子學一句,變成讓他先說,我們再一起分析、探討,孩子會感覺自己受到了尊重,放鬆防禦心理,溝通就可能比較有成效,而不是批評-頂嘴-再批評-再頂嘴,最後反而變成父母理屈詞窮了。

和語言表達能力比較強、自尊心也比較強的孩子溝通,先傾聽很重要,這麼大的孩子在做事的時候難免考慮不周,預見不到後果,容易衝動,讓自己的行為失控。

但是在他重述事情經過的過程中,父母就可以引導他多一些思考,發現自己沒有考慮周到的地方,特別是可以設身處地替他人想一想,同時,這樣做也可以幫助我們父母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心理過程,有利於進一步溝通,化解衝突。

另外,父母在與孩子的「交鋒」中也不要追求「不戰則已,每戰必勝」,如果孩子真的有道理,或者有合理的部分,也要予以承認,表示理解,有必要的話甚至可以就某個誤解向孩子真誠道歉。

當然這種做法對父母的要求確實比較高,當寶寶習慣於講道理的時候,父母要想說服他們放棄或改變自己的「小道理」,有時候還真是不那麼容易呢,需要父母更有主見,更敢于堅持自己正確的道理,善於收放自如地把握原則,給寶寶必要的指導。

無論如何,培養講道理的寶寶比培養一味聽話的寶寶,對他們的人格發展更有積極意義,而且在與寶寶平等溝通的過程中,有時候寶寶也會對父母有所啟發,幫助父母調整自己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方式,和寶寶一起進步成長,讓親子關係更加親密和諧。

劉瑩

北師大教育學碩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曾任大型知名親子網站主編多年,近年來專注於家庭教育、親子心理與女性個人成長研究與諮詢。

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鳳凰衛視、搜狐等多家媒體教育和心理訪談類節目特邀嘉賓,《斯波克父母經》《斯波克教子寶典》《我的小公主去哪了:如何避免女孩早熟》譯者。

為人父母是一種壓力和快樂相交織的奇妙體驗。

《斯波克父母經》中,斯波克博士告知當今的父母們在養育子女中不要逃避這樣那樣的問題,而是幫助孩子和孩子一同去解決它,相信自己,相信孩子。

尤其在孩子社交商方面的培養有針對性的建議。

作者在書中交給父母的這些方法,並不是片面之言,而是他長期觀察以及對孩子深度理解而得出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給你看更多的視角和可能,不自以為是,不居高臨下,娓娓道來,供你參考,信不信由你,做不做也由你決定,給你做父母的信心,而不是嚇唬你批評你來抬高自己。

這是與一個高貴而謙和的靈魂的對話,他愛孩子,也愛你!

班傑明·斯波克(1903~1998)

20世紀最可信和最受愛戴的「育兒之父」,美國兒科權威,醫學博士。

他先後在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研修醫學。

1933~1947年擔任兒科醫師。

他還長期研究心理分析學。

1947年之後,他在國際頂尖的臨床醫學中心——梅約醫學中心,以及匹茲堡大學、凱斯西儲大學擔任醫學教師和學者。

斯波克博士最有名的一句話就是:相信自己,相信孩子。

在《斯波克父母經》當中,斯波克博士通過自己的豐富理論知識以及實踐經驗,告知父母們在養育子女中不要逃避這樣那樣的問題,而是幫助孩子和孩子一同去解決它,相信自己,相信孩子,相信沒有教育不好的孩子。

而他在書中交給父母的這些方法,不是片面之言,都是他長期觀察以及對孩子深度理解而得出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芝寶貝閱讀公園文章及音頻視頻,歡迎轉載。

投稿&諮詢&授權可直接在公眾微信號後台留言。

芝寶貝讀書會微信群請加xiaoxiao46313522

《斯波克父母經》音頻:荔枝fm918353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喬巨勇白領-與逆反期孩子溝通七技巧

尊重孩子平等對待父母喬巨勇應避免對孩子的行為過多的不必要的限制,尊重孩子,以朋友的身份平等地對待孩子,給孩子一定的空間去自由探索,這是從源頭上治理逆反心理和反抗行為的辦法,讓孩子感受到被了解、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