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欺負了,比教打回去更有效的是教他這樣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是教孩子不打人「,

「我的孩子從來不搶別人的東西」,

「可是別人的孩子要來搶他的東西」,

「我的孩子不知道回擊」,

我該怎麼教孩子呢?

孩子在遭人欺負時,不敢反擊或者不知道如何保護自己是很常見的現象,這其中有天生的性格原因,也有後天教育不足的因素存在。

在德國,有專門針對四歲以上兒童的自我防禦課程,由專業老師教授孩子如何識別侵犯、反擊別人的侵犯和自我保護。

德國教育工作者認為,這是每個孩子都必須學習的社會技能。

尤其是進入幼兒園和小學之後,孩子的活動範圍不再限於家長和老師的視野範圍之內,很多欺負都發生在看不到的地方。

大人無法時時充當孩子的保護傘,就只能靠孩子自己去面對和解決了,這也是成長必經的痛苦之一。

然而,大家要知道,教孩子自我防禦並不只是單純在教技能,也不是教「打回去、把玩具搶回來」那麼簡單,它關乎孩子一生的性格和意識塑造。

要讓孩子敢於說不,保護自己,最重要的是從小培養權利意識。

什麼是權利意識?

有位家長說:「作為成人,對先來後到原則、輪流原則,還是很難理解的。

我們國家沒有這個,從小就是委屈求全,別人搶自己手上的東西,就給別人,心裡好不高興,也沒有辦法。

好窩囊的人生。

其實,先來後到,是容易做的,但是沒有人告訴我們啊,只會告訴我們,你要忍,你要讓。

很多家長也是這種「你要忍,你要讓」思想的受害者。

和大家講講我在德國的經歷。

有一次,在室外的公共免費遊戲場地上,我剛把悠悠抱上鞦韆不到10秒鐘,就從遠處跑來兩個六七歲左右的小女孩,她們非常有禮貌地問我:「可不可以讓我們也盪一盪鞦韆?」

被孩子這麼有禮貌地一問,我馬上不好意思地回答:「可以的,悠悠再盪一會就讓給你們了。

然後在那兩個女孩熱烈期盼的目光下,我開始勸才盪了一分鐘的悠悠把鞦韆讓出來。

最後,悠悠極不情願地被我抱下了鞦韆。

我還在試圖開導她:「我們可以去滑滑梯啊!等下再來盪鞦韆。

令我沒想到的是,接下來發生了戲劇化的一幕。

那兩個小女孩中的其中一個又去了我們旁邊的鞦韆,問了孩子的爸爸同樣的問題:「可以讓我也盪一盪鞦韆嗎?」

結果那個爸爸說:「我們也是才來的,等我們盪完了你可以盪哦。

我當時聽到這個德國爸爸的回答,心裡感到非常震撼!原來是可以拒絕別人的!

我為什麼不敢?我為什麼要覺得不好意思?我為什麼要犧牲女兒的快樂去取悅別人?

那個爸爸還是在我們前面開始盪鞦韆的,但他就覺得:

「這是公共設施,我也才盪兩分鐘啊,我女兒盪得正開心,為什麼一定要讓給你?

你可以有禮貌地提問,但先來後到的原則是要遵守的,不讓給你是我的權利!」

最後,我看他們又盪了將近10分鐘才離開鞦韆,而那個小女孩早就已經去玩別的設施了。

總是在教孩子照顧別人的感受,卻忽略了另一個方面——教孩子維護自己的權利!

如何教孩子維護自己的權利?

1、權利意識的根本基礎是自我意識和自信。

這兩點是需要從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培養的,孩子若缺乏自我意識和自信,就很難做到維護自我。

2、讓孩子明確權利和界限

儘早讓孩子明白自己擁有哪些權利,別人又擁有哪些權利,並明確人與人之間的界限。

別人的玩具你未經允許不能隨便碰,但是你自己的玩具,或者你正在玩的公共玩具,別人也不能未經你的允許就隨便搶走。

你不能打別人,別人也不能打你,等等。

此處有一點很重要,就是在教孩子認識自己的權利的同時,也要學會尊重別人的權利,學會接受別人權利範圍內的拒絕。

北京地鐵里那個男孩,因為陌生女孩不把雞排分享給他吃,就把女孩往鐵軌里推的行為,明顯就是分不清人與人之間界限的行為。

一定要教導孩子,行使和維護自己的權利是有前提條件的,那就是不能踐踏別人的權利。

尊重自己,也尊重別人。

3、向孩子示範如何維權

0-3歲的孩子,由於語言和認知能力有限,當他們的權利被侵犯時,他們還不具備採取建設性的行動來解決衝突的能力。

這期間,家長的行為尤為重要,孩子需要我們的引導或者向他們展示可以怎麼做。

比如:「這個玩具我的孩子正在玩,你不能就這樣搶走。

請把它還給我,等我的孩子玩完了,我們可以給你玩。

以前悠悠想玩鞦韆,等了很長時間別人還不讓,我總是鼓勵她:「你去問問他們能不能讓給你玩啊。

其實,我鼓勵悠悠去問,只不過是在掩飾自己的膽小罷了。

我自己不好意思問,才把女兒往前推。

如果我自己都做不到替孩子維權,又怎麼說服孩子做到?她還那麼小,只有我先做到,她才能從我身上學會。

後來我會主動對霸占鞦韆的人說:「悠悠已經等了很久了哦,你們玩了這麼長時間,是不是輪到她玩了?我們要輪流啊。

(雖然有先來後到原則,但也不能將公共玩具占為己有,一直不讓別人玩。

別忘了,除了先來後到,還有輪流原則!)

4、教孩子用語言表明態度,把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大聲說出來。

當孩子的語言能力進步到可以表達自己的想法時,就應該鼓勵孩子多使用語言來維權了。

當孩子被打被欺負時,不提倡家長教孩子打回去的。

因為打回去這一招會阻礙孩子的情商和社會能力的發展。

試想一下,如果孩子發現打回去很有效,每次只要打回去,別的小朋友就不敢打他搶他的玩具了,那這個孩子還有什麼動力去想別的辦法來解決矛盾和衝突呢?

難道以後長大了也要靠暴力來解決問題嗎?

拳腳相向肯定不是成熟的成年人解決矛盾和衝突的最佳方式,溝通才是。

因此,家長平時在家裡要多鼓勵孩子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允許和尊重孩子說不的權利。

被打了,要大聲對打人者說:「停!你不能打人!打人是不對的,我不允許你打我!」

玩具被搶了,要大聲對搶玩具者說:「不!這是我的玩具,你不能搶!請立刻把玩具還給我!」

同時配合使用「停」的手勢,表示啟動自我防禦。

在被侵犯的第一時間,堅定而明確地用語言和手勢表明自己的態度和立場,讓欺負人者感到「哎這人不好惹啊,我還是算了吧」,可使孩子免於受到再次侵犯。

要知道,這種面對侵犯大聲反擊的能力並不是每個孩子都能輕易做到的,這需要很多的練習。

5、向他人求助

在做了第四步後仍不能解決問題的,就應該鼓勵孩子去向老師、家長或朋友求助了。

向別人求助也是一個方法,並不丟臉。

同理心非常重要毋庸置疑,但並不意味著要對別人一味遷就、委曲求全。

在不犧牲自己權利的前提下,去儘量照顧別人的感受;

在不傷害別人的前提下,去儘量維護自己的權利。

這其實是最符合人性的,人有善良的一面,也有自私的一面。

不論善良還是自私,都應有個度。

培養孩子的權利意識,不是教孩子自私,而是讓孩子明白既要尊重自己,也要尊重別人。


長頸鹿媽媽

家庭教育高級指導師、兒童心理資深研究者

免費分享成長資源,看到孩子更遠的未來

原創投稿|商務合作|版權問題

鹿媽微信號:18565645022 qq:212516544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被打了,怎麼辦?

從開設「凱叔講故事」至今,後台總能收到許多家長關於育兒方面的疑問,在與這些爸爸媽媽互動的過程中,漸漸發現有些問題非常具有共性。所以我挑選其中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問題與大家一起交流,也歡迎爸爸媽媽們...

To小女:小朋友打你,你該不該還手?

這篇爸爸主要是寫給自己看的To小女閱讀推薦:★★★★★必做小朋友們在一起,友誼的小船經常說翻就翻,前一秒還好好的,後一秒分分鐘就能動手。搶我玩具?啪!捏我臉?啪!我媽竟然抱你?啪!你看我?啪!!...

見閨女被撞爸爸腳踹男童 護犢子可別太過分

每個孩子都是被父母捧在手心上的珍寶,不能容忍別人的欺負。如果自家的孩子被其他孩子欺負了,直接打回去的話可能顯得家長沒有度量,不反擊心裡也說不過去。那麼小編就來給爸爸媽媽們介紹一下自家孩子被欺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