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打,別盲目鼓勵「打回去」或「不打回去」了,這才是最正確應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幼兒說】原創,轉載請標出處

孩子被別的小朋友打了,父母該鼓勵孩子打回去嗎?鼓勵孩子打回去會不會讓孩子變得暴力?不打回去會不會導致懦弱?

有位媽媽最近留言,說她的兒子(下面稱小D)在小區玩耍時,被一個粗野的小男孩搶玩具,在小D護著玩具時被對方用玩具槍往頭上砸了一下,小D當場就哭了,隨後腦門還隆起一個腫包。

沒多久小男孩覺得小D的玩具太無趣,不僅沒有還給他,還扔地上讓小D撿。

小D撿起玩具委屈地回家。

小D爸爸一聽火冒三丈,呵斥小D立即出門跟小男孩打一架;小D媽媽阻撓,認為教孩子打回去是錯誤的教育。

兩夫妻各自在網上找了支持自己觀點的文章,還因此鬧起了矛盾。

相信大家對這個問題一定不陌生。

有些文章建議應該還擊,否則會造成孩子軟弱;有些文章建議不應該還擊,否則會造成孩子暴力和好鬥,這些文章都說得頭頭是道,到底該相信誰呢?

有心理學家真的專門做了研究。

▷「兒童攻擊行為和行為強化」實驗

家庭心理學家傑拉德 R. 帕特森和李察 A. 利特曼做了一項兒童攻擊行為和行為強化的實驗。

這個實驗安排在幼兒園進行,在這些實驗人員進駐過程中,共記錄的攻擊事件有2,583次。

實驗人員記錄了這些孩子衝突的應對和發展細節。

值得注意的是,80%的孩子選擇了不反擊,而是哭泣和退讓,僅有20%的孩子選擇了還擊,或者受到老師的幫忙。

那些選擇還擊和不還擊或被老師幫忙的孩子,他們的行為變化,以及導致攻擊者的行為變化是怎樣的呢?

1、如果被打的孩子不反擊:

我們先看看不反擊的孩子,他們基本的反應是哭泣或退讓或任由玩具被搶。

→演化的後果

打人的孩子:行為得到正強化,下次會繼續對不反擊的孩子實施攻擊,或攻擊其他孩子,助長了打人孩子的攻擊行為。

被打的孩子:行為得到了負強化,大多數被打不反擊的孩子下次繼續採取不反擊,隨著對方攻擊行為的增加,被打的孩子對打人的孩子的恐懼感會隨著次數而上升。

2、如果被打的孩子反擊:

1)反擊成功

這些孩子被打後,採取了反擊,並且他們成功了。

→演化的後果

打人的孩子:行為得到了負強化,下次會對這個採取反擊的孩子的攻擊行為減少,或者更換攻擊目標。

被打的孩子:行為得到了正強化,下次如果被打會繼續反擊,一次次的反擊成功會助長他的反抗。

(這個孩子會變得暴力嗎?幼兒說稍後回答)

2)反擊失敗

如果這些孩子被打,並且採取了反擊,但失敗了。

→演化的後果

打人的孩子:行為得到了正強化,下次會對被攻擊的孩子採取更大力度的攻擊,也是對對方反抗行為的報復。

被打的孩子:取決於失敗的情形,如果由於反擊失敗被打得較慘,下次再被打會選擇不反擊;如果對方是險勝的,那麼這個反擊失敗的孩子可能會選擇再次嘗試反擊,如果反擊成功,會遵循上面1)繼續演變,否則遵循2)演變。

3、如果第三方介入

如果老師介入,比如口頭阻止或懲罰打人孩子,打人孩子的攻擊性行為會有所收斂或停止,或轉向攻擊其他孩子。

如果被打孩子的家長介入,一般都能成功阻止打人孩子對該被打孩子的欺負行為。

▷你可能被上面的各種情況繞暈了,幼兒說轉述一下

在被打的那些孩子中,80%的孩子不會打回去。

這些不會打回去的孩子,一方面會助長了打人孩子的暴力行為,另一方面這些被打的孩子可能會因此害怕。

孩子被打後選擇打回去呢?一部分打回去並且成功的孩子,下次再被打時會選擇再打回去,如果一次次成功,這些孩子會堅守反抗行為,而當初一開始欺負人的孩子被人打回來並且被揍一頓的話,他們便可能不敢再欺負這個孩子。

如果那部分選擇打回去的孩子失敗了呢?下次會受到打人孩子更大力度的攻擊,而這些反擊失敗的可憐孩子,有可能在下一次被打時選擇反擊,也可能選擇沉默,並且這種沉默背後是恐懼感。

▷反擊成功的孩子會變得暴力嗎?

不一定。

有些孩子會,有些孩子不會。

如果那些反擊成功的孩子在反擊中感受到興奮感,這些孩子更有可能會愛上打人的感覺;如果那些反擊成功的孩子的反擊行為只是為了自我保護,他們的專注點只是為了擊退對方,那麼這些孩子即使反擊成功也不會主動欺負他人或愛上暴力。

▷所以,結論呢?到底該還擊還是不還擊?

決定權交還給父母。

評估自己的孩子如果被欺負後該不該打回去,首先要考慮孩子如果打回去會不會成功,如果成功,可以做;如果考慮到大機率會失敗,那麼最好尋求老師的幫助,或者家長親自跟打人孩子接觸。

如果那部分大機率反擊成功的孩子的父母,擔心孩子是否會變暴力,一是要評估孩子的性格,如果孩子的性格不屬於無事生非或者愛欺負人的,可以鼓勵孩子反擊;如果評估孩子平時也愛打人,那麼最好將解決權交給老師或家長介入協調。

▷最後,選擇不反擊的孩子,會變得懦弱和依賴嗎?

一個孩子選擇不反擊,並且尋求第三方的幫助,比如老師及時幫忙和阻止攻擊行為,能讓這個孩子懂得」打人行為是錯誤的,是會被老師批評或受到懲罰的「;如果父母介入並有效阻止他人欺負,會讓孩子得到安全感。

如果打人孩子的行為得到了及時制止,孩子的委屈得到了正義的伸張,這個被打孩子的性格並不會受到影響。

但是這個孩子會變得因此有依賴性嗎?每次被打都找老師或父母幫忙?其實,如果老師和家長的加入有效果,並不會出現孩子一而再再而三的被打的。

如果確實出現一個死性不改總是欺負人的孩子,無論老師和父母如何教育都不行,建議將事情交給校長處理。

選擇不反擊而是尋求幫助的孩子會變得懦弱嗎?不反擊≠懦弱,相反如果老師和家長的及時介入,還會給這個孩子一種支持和鼓勵。

如果這個孩子總是被打並且總是沒有任何人干預,那麼便是家長的責任了。

另外,孩子的性格往往是多方面的結合體,在這方面丟了,也能在那方面找回來。

孩子懦弱依賴與否,父母的教育很重要。

那些一見到孩子被打,便叫孩子無論如何都要打回去的父母,很多時候是被情緒驅動,孩子被欺負,誰都會心疼。

當你們要做這種決定的時候,你便要自問一句:「孩子能打贏嗎?」有些家長說,打不贏也要打,那麼你便還要自問一句:「我有考慮過孩子的感受嗎?」

所以,那些鼓勵一定打回去或一定不要打回去的言論,會給父母造成了誤導,甚至會影響到孩子的心理發展。

所以,如果下次有人問,」我的孩子被人打了,要不要鼓勵Ta打回去?「那麼最理性的回答便是:」被打的孩子,是一個怎麼樣的孩子?「

遺傳學創始人法蘭西斯·高爾頓認為,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

你在大自然找不到兩片一模一樣的葉子,也找不到兩個一模一樣的孩子。

有的孩子果敢而英勇,有些孩子平和而友好,不要用同一個筆帽插不同的筆,也不要用同一種標準去引導孩子。

記住,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

本文關鍵字:被打被欺負、打回去反擊、親子心理、幼兒教育、家庭早教

幼兒說(微信公眾號:bb-edu)的作者是一位心理諮詢師,二胎媽媽、專注親子心理學,從兒子的故事書模仿來的漫畫。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被欺負了,聰明的爸媽應該這麼辦!

時常有家長問:「孩子被欺負了怎麼辦?」「孩子總愛欺負人,惹是生非,怎麼辦?」一個是「小受氣包」,一個是「小霸王」,兩者的爸爸媽媽們都有許多煩惱?是教「受氣包」強硬地反擊,「他打你,你也打他」?還...

如何正確處理孩子欺負人或者被欺負

時常有家長問:「孩子被欺負了怎麼辦?」「孩子總愛欺負人,惹是生非,怎麼辦?」一個是「小受氣包」,一個是「小霸王」,兩者的爸爸媽媽們都有許多煩惱。是教「受氣包」強硬地反擊,「他打你,你也打他」?還...

孩子被「欺負了」,高手爸媽這樣做!

一、首先要學會分辨什麼是「正常衝突」和「被欺負」有些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在玩耍中被推倒,或者看到有人在搶孩子的玩具,頭腦中會立即拉響警報「孩子被欺負了,那怎麼行!」,然後趕緊衝出去保護孩子,找老師...

寶寶脾氣爆愛動粗?聰明的媽媽這樣做!

家裡有個淘氣包,動不動就欺負幼兒園的小朋友,打人家還咬人家,我真是三天兩頭跑學校道歉。小本本的同事為了孩子又請假了。這並不是個例!從2歲開始,特別是進入幼兒園後,很多家長都會發現孩子有打人、咬人...

減減孩子的攻擊行為

欺負和被欺負,一直是父母間討論很火的一個話題。不同的人在這個問題上的理解、感受和底線也都不同。孩子們常常嘻嘻哈哈玩著,突然又哭鬧起來,出現搶玩具、推人、打人等不友善的舉動。孩子的社會性正在逐漸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