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教育方式將對你的孩子造成難以挽回的影響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隨著社會競爭的加劇和知識經濟到來的影響,越來越多的家長擔心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隨之而來的「幼兒園教育小學化」日趨嚴重

熟不知,這種「拔苗助長」的方式

將對孩子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吶?

NO1:未上學先厭學

處在學齡前階段的孩子

其大腦以及身體的各個器官和組織的發育還不完善

因此他們還不能像小學生那樣坐下來正規的學習

而很多家長和老師,非要像小學生一樣要求他們

不管年齡有多小一律要求他們寫字、算數,如果寫不好(這是必然的,因為他們還沒有到能寫好的年齡)

家長呵斥、打罵,老師批評,孩子在這種小學化的教育過程中

得不到快樂,而得到的常常是消極的情緒體驗,自然會認為學習就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於是,對學習產生恐懼和厭惡的心理,結果使孩子還未正式開始學習的過程,就已產生了厭學的情緒

NO2:扼殺天性、剝奪快樂

幼兒天性是愛遊戲的

專家指出:幼兒在成人意義上的「玩」,其實都是在學習

遊戲是幼兒學習的最基本的形式,這是由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的

而小學化了的幼兒教育不顧幼兒的年齡特點,只是單調的讓孩子寫字、算數

剝奪幼兒遊戲的機會,泯滅了幼兒活潑好動的天性,剝奪了幼兒的快樂

這種方式使幼兒失去了學習、創造、和探索的機會,天才被扼殺在搖籃之中。

MO3:影響發育、損害健康

學前階段的幼兒正處於長身體的階段

機體和神經系統都還比較弱

如果強制幼兒長時間的集中注意,大腦容易疲勞,會造成經系統的傷害

使孩子變得表情呆板

過早過多的進行規範性學習,不利於孩子肌肉、骨骼的發育

會導致幼兒近視、駝背、消瘦等不良症狀, 給幼兒的身體健康帶來嚴重危害。

除此之外,這種超越幼兒心理發展水平,違背幼兒的認知水平、認知能力和認知規律的強制性學習。

會讓孩子活潑好動的個性受到壓抑、摧殘,心靈受到創傷,

則難以形成開朗、積極、樂觀、自強、自信、自尊等健全的人格,

忽視了語言能力、運動能力、數理邏輯能力、初步的音樂欣賞能力、

人際交往能力、自我評價能力、空間想像能力、自然觀察能力等多智能的全面開發

將嚴重的危害了幼兒的心理健康,遏制智力的全面發展。


有研究表明:

影響孩子學業成績的第一因素不是知識的準備問題,

而是孩子是不是處於一種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

是否激發了孩子的學習興趣,

是否引發了孩子對知識的好奇心,

是否幫助孩子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是否培養了孩子知識的遷移能力,

是否幫助孩子樹立了克服困難的勇氣,

是否教孩子學會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教孩子學會探索、學會合作等等。

從孩子的終生可持續性發展的角度來講,培養孩子學會認識、做事、做人、共同生活等良好的個性品質,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才是為孩子打下了良好的成長基礎,這些遠比教給孩子具體的知識更重要,這才是真正的使孩子贏在了起跑線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