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才是婆媳矛盾的最大受害者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婆媳關係就是一顆雷,往媽媽群里一扔,總能激起千層浪,形形色色的媽媽吐槽色色形形的婆婆。
不滿、憤怒、心寒、無奈、孤獨甚至痛苦,婆媳關係中衍生出的不良情緒在迎來寶寶的家庭更為明顯,對一部分產後媽媽甚至是抑鬱的元兇,在後續的育兒分歧中,本來脆弱的婆媳關係甚至更加惡劣,可怕的是,這顆雷還會炸傷我們的孩子。
❶難搞的婆婆
難搞的婆婆諸多爆款,強勢霸道、勤儉過頭、重男輕女、滿腹牢騷、愛攀比、勢利眼、倚老賣老、挑剔、迂腐、善挑撥、愛吃醋、巨偏心......總之,難搞的婆婆可以說上一整天。
但這並不是「婆婆」這個身份的問題,而是人的問題,極端難搞的婆婆首先是一個難搞的人,只是在這個特殊的角色上更容易招致極端的反感。
其實,除了極端的婆婆以外,大多數的婆婆只是個不完美的人而已,對於深愛的丈夫都有看不順眼的時候,何況丈夫的媽媽呢。
有時候,自己的婆婆並沒有那麼糟糕,但在婆婆的聲討潮中,自然而然越說越多,越說越氣,越氣就越在潛意識裡排斥婆婆,更加看不順眼。
婆婆也曾經是兒媳,但是兒媳還沒有做過婆婆,我也曾自詡「等我當了婆婆,我一定不會......」,但當我真成了婆婆,我將要面對一個多大代溝的兒媳並未可知,我是否能在未來媳婦的心中做的比我婆婆更好也不見得。
拿婆婆跟自己的媽媽比並不明智,雖然我們和婆婆是法律上的一家,但是中間還隔著一個丈夫,情分上畢竟淺薄,要求婆婆像媽媽一樣愛著我們的前提至少是我們也像愛媽媽一樣愛著她,並且像媽媽愛著我們一樣不求回報,這顯然有點苛責了。
不必強求把婆婆當成媽媽,客氣和尊重也是一種優雅的相處。
❷受傷的孩子
婆媳思想觀念、思維方式不同,生活習慣有差異都很正常,但是涉及到育兒,矛盾就容易升級激化,而婆媳不和,正在傷害著我們的孩子。
婆媳吵架,彼此攻擊。
所有的家庭爭吵都會讓孩子感到手足無措,緊張害怕,容易引發孩子的安全感缺失,造成自閉、自卑、膽小等心理問題。
如果婆媳一方特彆強勢無禮的爭吵甚至動手,可能會造成孩子極度恐懼,也可能讓孩子學會暴力,失去尊重和應有的禮貌。
觀念不同,孩子為難。
奶奶說可以吃糖,媽媽說不可以,奶奶說要穿兩件,媽媽說就穿一件......有的孩子夾在大人中間不知所措,反而阻礙了孩子自主性的發育,有的孩子則會向對自己有利的一方尋求庇護,甚至利用兩代人的分歧達到自己的目的,孩子容易養成投機取巧的習氣。
互相指責,破壞權威。
對孩子說「不要聽你媽的」、「你奶奶說的是錯的」諸如此類的話都會破壞家長在孩子心中的權威,打擊孩子信任感的建立,權威的缺位,會讓孩子的頑劣天性一發不可收拾,正確的育兒方針也將很難得到貫徹落實,想要糾正孩子很小的習慣,都將變得極其困難。
堅持己見,永不低頭。
雙方各持己見,總覺得自己的對的,對方是錯的,當情緒已經超出了事情本身,我們就更會堅持一些可能不理性的想法。
其實婆婆的育兒觀未必是錯的,一錯不代表百錯,比如他們身上的勤勉樸素也是重要的品質,一味把注意力放在衝突上,也許會錯過一些正確的育兒方式。
拉攏孩子,教唆疏遠。
任何一方以溺愛的方式去爭取孩子的感情偏向,慫恿孩子疏遠對方,都會讓孩子對「愛」的信任逐步喪失,導致安全感缺失。
特別需要警惕「你媽對你多狠心吶」、「是奶奶好還是媽媽好啊?」這類看似玩笑卻在潛移默化啟發孩子的教唆方式。
❸變通的媳婦
我們必須承認,想改變長輩很難,更好的選擇還是改變自己,無論在心態還是方法上。
如果生活習慣、育兒觀念實在無法兼容,建議還是不要讓老人參與育兒,如果確實忙碌也可考慮把孩子的部分時間交給專業的育兒機構。
但要注意,拒絕老人參與育兒的方式要溫和,充分溝通,不要剝奪孩子和老人的情感連接。
老人帶孩子更有經驗,但父母理論更強,兩者如果能良性結合是最好不過了。
對於年輕父母,尤其是現在更獨立、更注重自我的父母,一整天守著孩子確實讓人身心俱疲,再深情的父母都很難保證全天候的耐心、溫柔,長效待機往往不能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有老人幫著分擔能夠在帶孩子方面「勞逸結合」。
老人幫我們帶孩子,是情分,如果我們接受了,就應該心懷感激,儘量去平衡衝突,而不是一邊占著便宜一邊打著差評。
如果已經選擇了和老人共同育兒,就要接納包容分歧的存在,尊重老人表達育兒觀念的權利,遇上矛盾,協商溝通,再難溝通也不要放棄溝通。
可以先肯定老人的「經驗之談」,然後避重就輕給他們介紹科學的育兒方式,或者藉助專家權威和老人一同學習育兒知識。
對老人的不足,抓大放小,必要的話,用輕鬆調侃的語言巧妙地指出,千萬不要當著孩子的面互相指責爭吵。
我們必須意識到,再不順眼的婆婆畢竟是愛著孩子的奶奶,大家是育兒目的一致的戰友。
❹配合的丈夫
婆媳矛盾有一千種理由,但是激烈的婆媳矛盾基本逃不開一個根本原因,就是家庭核心關係的錯位。
在新生家庭和原生家庭重組過程中,以「夫妻關係」為核心的家庭才能夠和諧穩定,以婆婆為例,如果婆婆和公公以他們的夫妻關係為重心,就不會過多干預下一輩的生活,甚至跟兒媳搶兒子,兒媳以夫妻關係為重心,也能減少新生兒到來對夫妻感情的衝擊。
我們不應該被「父母為大」、「孩子為大」的傳統觀念綁架,兒媳確實搶走了婆婆心愛的兒子,也應該在未來放手自己的孩子,如果總是抱著「老婆丈夫可以換,父母孩子不會變」的這種對比心態,永遠也經營不好婚姻,構建不好家庭,我們要明白,陪伴我們走得最遠的應該是我們的伴侶。
丈夫也要做好婆媳關係的潤滑劑,不過多參與,更不能裝糊塗、撒手不管、亂站隊、和稀泥。
家庭關係,夫妻為大,給父母一個和諧的家庭才是應盡的孝道。
部分素材源自網絡,侵立刪。
婆媳關係這個世界性難題到底有多難
提到婆婆,尤其是生完孩子之後的寶媽們,尤其是還沉浸在月子餐的艱難歲月里難以自拔的寶媽們,真的會不約而同的升騰起如臨大敵的悲壯感。親子關係,夫妻關係,上下級關係,師生關係,同事關係……在眾多的人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