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啟發孩子的創造力,花上1分鐘有可能影響到孩子一生幸福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很多家長總是習慣從成人的角度來看待孩子的行為。

正是因為我們忽視了每個孩子的特性和差異,最終扼殺了孩子的創造性。

那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創造力呢?

「媽媽,我的肚子好難受,裡面好像有很多小魚,它們還在吐泡泡呢。

」「哎喲,有一條魚吐了一個好大的泡泡!」

鄰居家的一個小女孩,5歲多時因為腸胃感冒,上吐下瀉,腸腔內的水分過多,外加腸蠕動也增加,肚子裡一直有「嘩啦啦」的聲音,孩子用非常形象的語言向媽媽描述她的不適症狀。

當她媽媽跟我講起時,令我捧腹大笑,也暗自感嘆孩子的想像力竟然如此豐富。

幼兒階段的孩子,雖然尚未掌握豐富的詞彙,也沒有積累大量的知識,但他們的語言卻是很真實、很自然,甚至是很準確的。

這跟孩子天然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密不可分。

他們往往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所思所想基本上都是原生態的,脫口而出的童言稚語,常常令華而不實的成人語言相形見絀。

其實,只要我們經常用心記錄孩子說過的妙言趣語,就會發現,每一個孩子都是語言表達的高手。

他們會用富有創造力的語言恰當地描繪每一件事情,常常讓大人望塵莫及,甚至甘拜下風。

陶行知先生曾說:「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

」作為爸媽,如果我們能夠在觀念和做法上有些改變,就有可能讓我們的孩子多一份創造力。

多從孩子的視角看待孩子

很多家長總是習慣從成人的角度來看待孩子的行為。

凡是符合自己想法的,孩子的行為就是好的;凡是與自己想法相悖的,孩子的行為就是有問題的。

但孩子的創造力是不可想像的,孩子的世界也是純真的。

正是因為我們忽視了每個孩子的特性和差異,最終扼殺了孩子的創造性。

要培養孩子的創造力和創新精神,家長首先要有創新意識,要有獨立思考能力,要敢於創新。

所有這些,都需要我們更多地從孩子的視角看待孩子,或者說讓我們自己再重新做一回孩子。

鼓勵孩子的胡思亂想

如今的教育往往喜歡採用一個標準衡量孩子,崇尚整齊劃一的標準答案,希望孩子對某個問題的思考都從一個固有模式出發,並且最終還得回歸到同一個終點。

這種過分追求標準答案的教育方式,使得孩子的思維只能按照大人的要求來進行。

越是低齡段的孩子,奇思妙想、胡思亂想就越多。

家長秉持鼓勵還是否定的態度,就顯得至關重要。

如果孩子們的想法經常得到大人的鼓勵和肯定,他們的思想火花就會越燃越旺;反之,孩子們的思維就會逐漸被禁錮和僵化。

一旦孩子們失去了想像的翅膀,也就不會有創造力的源泉。

鼓勵孩子發問和質疑

知識不是智慧,但智慧卻可以運用知識。

而發問和質疑則是開啟智慧的大門。

能夠提出問題和能夠解決問題應該是同等重要的事情。

諾貝爾獎獲得者赫伯特·布郎,是一個美籍猶太人,他曾說:「我的祖父經常會問我,為什麼今天與其他日子不同呢?他也總讓我自己提出問題,自己找出理由,然後讓我自己知道為什麼。

我的整個童年時代,父母都鼓勵我提出疑問,從不教育我依靠信仰去接受一件事物,而是一切都求之於理。

可能這一點就是猶太人的教育比其他人略勝一籌的地方吧。

孩子自發產生的質疑,很容易引發其獨立解決問題的意願和能力。

當孩子稍微大一點,父母就要允許孩子質疑別人,鼓勵孩子多問為什麼,即使在成人看來很無厘頭的想法和問題,我們也要尊重孩子的想法。

如果孩子對父母的看法和做法產生質疑,我們更需要呵護孩子的質疑精神,而不是濫用自己的權威去壓制孩子的想法。

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

創造力既是一種創新思維,也是一種把思維變成既定事實的行為。

有創造力的人不僅有這樣的想法,而且還會把這種想法付諸實現。

《賈伯斯傳》裡面提到,賈伯斯一直是動手能力非常強的孩子,所以他能夠把他所想的很完整地做出來,表現出來。

反觀我們現在的孩子,從小時候做手工開始,很多都是由父母代勞。

家長更願意孩子把時間花在學習上而不是創作上。

不要說製作什麼手工作品了,就連很基本的生活起居,父母都恨不得幫孩子全部包辦。

家長需要鼓勵孩子多動手,多實踐,多嘗試,在親自動手的過程中,很多想法和思考經常會自動引發。

正如陳鶴琴先生所說:「兒童本性中潛藏著強烈的創造慾望,只要我們在教育中注意誘導,並放手讓兒童實踐探索,就會培養出創造能力,使兒童最終成為出類拔萃的符合時代要求的人才。

呵護孩子的好奇心

鼓勵孩子了解和探索世界,呵護孩子的好奇心,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就將源源不斷。

我們可以從鼓勵孩子仔細觀察螞蟻或蚯蚓的爬行、聆聽夏日的蟬鳴等日常生活做起。

好奇是兒童的天性,正是這種自由玩耍和探索,可以讓他們了解世界,並激發他們創造力的火苗。

我的女兒伊伊常常會畫一些稀奇古怪的東西,說是她自己創作的故事書,然後讓我們聽她津津有味地講故事。

雖然這些畫面並不算美,故事也沒有邏輯性,但我們每次總是興致盎然地聽著。

其實就是想傳遞給她一個信息:只要是她自己創作的東西,不管講得如何、畫得如何,我們都會支持她、鼓勵她。

我們希望她能在一個比較開放和自由的空間裡,天馬行空地胡思亂想,能夠自己動手創作。

幼兒園也經常鼓勵孩子把罐子、盒子、箱子等廢舊物品帶到學校,讓孩子們進行創意手工,可謂一舉兩得:一是變廢為寶;二是培養創造力。

真正的藝術其實就是想像力和創造力的激盪,而不是依葫蘆畫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探索培養出一個成功的孩子離不開轉換育兒觀念

孩子從小要學會創造,這既是孩子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國家希望兒童成長的要求。但是一些家長往往並不注重兒童創造力的開發,只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一些家長非但沒有重視孩子創造力的培養,反而在很大程度上...

專家建議:不要刻意培養「聽話的乖孩子」

我們常常會聽到家長教育孩子:「你要聽話!」「乖孩子不可以不聽媽媽的話哦。」……聽話的孩子才是乖孩子嗎?育兒專家建議:不要刻意培養「聽話的乖孩子」。網友linlin:我家寶寶兩歲半了,最近喜歡跟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