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知道,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長大後最沒出息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前幾天,我在某節目裡看到這樣一個故事:

23歲的姑娘小林大學畢業後一直沒有找到滿意的工作. 媽媽通過關係,兩次給女兒安排了她認為很穩妥的單位。

可是,兩份工作小林都只做了一小段時間。

小林離開第一份工作的理由是上班時間不規律,嫌累。

她只幹了1個多月便不辭而別。

臨走時,她還把父母和單位領導的電話拉黑了,讓他們找不到她。

第二份工作是正常白班,可小林只做了半個月,就因為工作表現差,讓人家給辭退了。

更過分的是,小林還經常玩失蹤,一失蹤就是半個多月,甚至更久。

每次小林一出走,媽媽就急得六神無主,四處尋找。

甚至有一次為了找她,媽媽連續輾轉四趟車,奔波了二十幾個小時。

媽媽被女兒折磨得心力交瘁。

她想不明白,為什麼自己盡心盡力養大的孩子,到23歲了還這麼讓她不省心?

當觀察員問小林時,她是這麼回答的:她害怕和媽媽溝通。

小林說,從小媽媽就對她各種規定,要求很嚴苛。

只要沒達到標準,媽媽就對她非打即罵,至今她還在挨母親的打。

小的時候小林無力反抗,長大後,她就開始以失蹤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不滿。

失蹤的本質是逃避。

林媽媽是一個典型的控制型家長,從小她就按自己的標準去要求和安排女兒的人生,稍不如意便採用打罵和說教這樣簡單粗暴的方式來逼女兒就範。

這種家長還喜歡把孩子緊緊捆綁在自己身邊,一旦脫離了視野,便焦慮不安。

這樣做的結果是:孩子長大了,卻缺乏本該有的獨立生存能力。

曾經看到這樣一個情景:

一對夫婦在整理床單,在一邊看著他們的小女兒,滿懷期待地要求加入:媽媽,我也要幫忙!

媽媽卻回答:別搗亂,你會把它們弄亂的!

本該是一次讓孩子動手學習的好機會,僅僅因為父母的「不想讓她把被子弄亂」就硬生生地被斬殺了。

很多家長喜歡把孩子的一切安排得妥妥貼貼

怕他們冷、怕他們累;擔心他們不好好吃飯、不懂得照顧自己;覺得他們這也不會,那也做不好,所以一切都替他們包辦了。

孩子不會,可以教他,一次不行,再來一次。

不要低估孩子的學習能力,你用不了多少時間,他們就會學得很好。

以後再遇到同樣的情況,他們就會用已經學會的方法來處理。

能力就是這麼一步步培養起來的。

可怕的是,有些家長一點試錯機會都不給孩子。

當你不斷地重複這樣的模式,逃避孩子成長所必須經歷的挫折,一味地否定和打擊他,慢慢地孩子就形成這樣的觀念:不會的事情,我不可以去做,否則結果更糟。

退縮和逃避的習慣就是這麼來的。

這種教育方式,表面看起來對兒女非常負責,實際是在扼殺他們的能力。

你什麼都為他們包辦好了,他們能做的只有心安理得地享受你們的給予。

這種行為看似對子女的無私愛護,實際上是鼓勵他們不勞而獲,長大後他們就會把索取看成理所當然。

身為父母要學會對子女放手,否則你將培養出一個缺乏責任心和能力低下的人,孩子的將來可能就這麼毀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如果你家有一個男孩兒,該如何培養?

這樣去培養男孩,男孩長大肯定了不起!(很實用)男孩是未來家庭的支柱,要承擔許多責任和義務。男子漢的意識能夠讓男孩為家庭承擔起責任,學會為家庭付出,對家人盡保護、照顧的義務。男子漢在外拼搏也總是有...

徐小改:我要包養你一輩子!

北京東方蒙特梭利信息科學研究院徐小改博士曾給大家精彩演講會上說過這樣一段話:中國的父母更像護犢的鷹,遮雨的樹。小到穿衣吃飯,大到升學就業、婚姻大事,幾乎都一手操辦。正如中國教育家盧春先生所說,...

一個人的責任感要從做孩子時開始培養

責任感是一個人立足社會、獲得事業成功至關重要的人格品質。在現代社會生活中,有些父母過多地注重孩子的智力和身體發展,而對孩子責任感的教育培養卻不大重視,這不僅對孩子的成長、成才不利,而且從眼前看,...